生物乳化沥青油水界面共混微观机理、组分迁移动力特征及流变行为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57807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809.道路与轨道工程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It can match the low carbon-emission, low energy consuming and environmental-friendly concept to apply bio-oil obtained from bio mass fast pyrolysis to replace the fossil asphalt. The bio-oil has high oxygen and light component content, which induces the serious high temperature aging, but has good adhesion and penetration into the aggregates. It can prevent the high temperature aging defect and develop the strong polarity advantage and reduce the fosil asphalt amount. The constituent characteristics and emulsified properties of bio-binder will be investigated in the proposed research and the proper evaluation index will be put forwarded and the fabrication procedure will be optimized. The micro morphology of oil-water interface of emulsified bio-binder and its changing properties will be studied through storage stability test. The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technique will be applied to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the dynamic constituent immigration of emulsified bio-binder in the water. The modified dynamic shear rheometer based on real aggregate surface will applied to study the rheological performance of emulsified bio-binder and its evaporated residu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ill also be investigated. The Fouriert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ggregate image system (AIMS), and electro-osmotic test will be applied to study influence of the properties of acidity and alkalinity,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the surface charge of aggregate, on the de-emulsification process of emulsified bio-binder. The laboratory performance of emulsified bio-binder will be tested to evaluate the its feasibility on penetrating, tact coating and micro-surfacing materials.
采用生物重油对石油沥青进行部分替代制备生物沥青,符合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生物重油中含氧量高、轻组分多,从而其高温老化严重,但与集料的粘附性及渗透性好。将生物沥青乳化使用,既可避免其老化缺陷、节省石油沥青,也可发挥其强极性优势。本项目在研究生物油组成特点和生物沥青乳化特性的基础上,提出路用生物油的合理评价指标,优化其乳化制备工艺;通过储存稳定性试验,研究乳化生物沥青油水界面微观形态特征的变化规律;采用交流阻抗(EIS)等技术手段对乳化生物沥青水中组分迁移的动力特征进行定量表征;基于真实矿料界面的改进剪切流变(DSR)实验研究乳化生物沥青及其蒸发残留物的流变行为;通过红外光谱、集料图像采集系统(AIMS)以及电渗实验等研究集料酸碱性、比表面积及表面电荷等特性对乳化生物沥青破乳过程的影响;对不同类型乳化生物沥青的技术性能进行室内评价与定量表征,并研究其在透层、粘层及微表处材料中的适用性。

结项摘要

生物质裂解油是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快速热裂解或高压液化等技术手段转化生物质所制得的液态产物,生物油的燃烧特性使其具备了替代石油能源可能性。当前,生物质重油主要作为船舶轮机燃料使用,生物油作为改性剂在道路沥青中的应用也是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但是其老化性能不足。若制备成乳化生物沥青,既可以减少生物沥青在高温时的老化损失,也节约了沥青用量,还可以减少能源的损耗,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生物沥青和乳化沥青各自的优势,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生物油的掺入增加了原样沥青的针入度和延度,降低了软化点。短期老化处理后,生物油对短期老化沥青的上述指标的影响发生反转。“先乳后改”的制备工艺相对更适合在实验室制备乳化生物沥青。“间歇升温法”适用于获取乳化生物沥青残留物。6%生物油掺量的乳化沥青残液对金属的腐蚀性最强。从燃烧试验分析,生物油的掺入,延长了乳化沥青混合料在无水乙醇助燃下的燃烧时长,使得沥青膜的外观形态呈现大量的微小空隙结构,提升了极限火苗的高度,对火势的控制具有不利影响。从安全性的角度考量,若生物油在实际道路工程中的应用中涉及金属构件腐蚀风险和多孔路面结构的情形,应在工程项目实施前对其安全性进行科学论证。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对蒸发残留物进行温度扫描、频率扫描和剪切率扫描,发现蒸发残留物的相位角先增大后减小;复数模量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随着温度的增加,乳化剂和生物质重油掺量的增大,粘聚力逐渐增大,能更早的开放交通。通过1h和6d的湿轮磨耗试验发现,乳化生物沥青的稀浆封层的磨耗值比基质沥青要小,水稳性能要高于基质沥青。生物油的掺入对沥青在花岗岩表面的粘附性具有不利影响,分析认为生物油的掺入增加了沥青中酸性物质成分比例,生物沥青在花岗岩表面的化学反应程度降低。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3)
Optimization of bio-asphalt using bio-oil and distilled water
使用生物油和蒸馏水优化生物沥青
  • DOI:
    10.1016/j.jclepro.2017.07.154
  • 发表时间:
    2017-11-01
  • 期刊: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 影响因子:
    11.1
  • 作者:
    Zhang, Ran;Wang, Hainian;Yang, Xu
  • 通讯作者:
    Yang, Xu
A Combinational Prediction Model for Transverse Crack of Asphalt Pavement
沥青路面横向裂缝组合预测模型
  • DOI:
    10.1007/s12205-018-1867-8
  • 发表时间:
    2018-05
  • 期刊:
    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 影响因子:
    2.2
  • 作者:
    Zhang;Chen;Wang;Hainian;Yang;Xu;You;Zhanping;Zhang Chen;Wang Hainian;Yang Xu;You Zhanping;Wang HN
  • 通讯作者:
    Wang HN
Shear property, high-temperature rheological performance and low-temperature flexibility of asphalt mastics modified with bio-oil
生物油改性沥青胶粘剂的剪切性能、高温流变性能和低温柔韧性
  • DOI:
    10.1016/j.conbuildmat.2018.04.094
  • 发表时间:
    2018-06-20
  • 期刊: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 影响因子:
    7.4
  • 作者:
    Lei, Yong;Wang, Hainian;Gao, Junfeng
  • 通讯作者:
    Gao, Junfeng
Performance Test on Styrene-Butadiene-Styrene (SBS) Modified Asphalt Based on the Different Evaluation Methods
基于不同评价方法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改性沥青性能测试
  • DOI:
    10.3390/app9030467
  • 发表时间:
    2019-02-01
  • 期刊:
    APPLIED SCIENCES-BASEL
  • 影响因子:
    2.7
  • 作者:
    Zhang, Chen;Wang, Hainian;Irfan, Muhammad
  • 通讯作者:
    Irfan, Muhammad
拌和次序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雷勇;汪海年;季传军;尤占平
  • 通讯作者:
    尤占平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粗集料级配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邸建红;庞立果;汪海年;郝培文
  • 通讯作者:
    郝培文
生物沥青结合料的制备工艺及性能评价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汪海年;王清华;赵欣;尤占平;田原宇
  • 通讯作者:
    田原宇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沥青混合料内部集料分布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傅香如;汪海年;郝培文
  • 通讯作者:
    郝培文
粗集料形态特征研究与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公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胡世通;郝培文;汪海年
  • 通讯作者:
    汪海年
基于DSR和RV的生物沥青结合料流变特性研究
  • DOI:
    10.16339/j.cnki.hdxbzkb.2015.06.005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汪海年;高俊锋;赵欣;尤占平;田原宇
  • 通讯作者:
    田原宇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汪海年的其他基金

含砂雾封层的材料基质优化、颗粒-浆体交互作用机理及抗滑性能表征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59 万元
  • 项目类别:
NSFC-RGC青年学者论坛:面向未来的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前沿论坛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20 万元
  • 项目类别: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基于粗集料细观形态定量表征与协同优化的沥青混合料骨架接触特性及变异行为研究
  • 批准号:
    51878063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细观结构特征及虚拟试验技术的橡胶沥青混合料增韧机理研究
  • 批准号:
    50808023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