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沉水植物对淡水湿地甲烷产生、氧化及释放通量的调控机理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879084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1007.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Wetland is the biggest natural emmision source of greenhouse gas methane. Submerged pla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wetlands and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methane emmision. At present,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methane emission flux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emergent plant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mpacts of submerged plants on methane emmision in wetlands. .In previous research, our team found a number of large methanotrophic bacteria in biofilms attached to the surface of submerged plants. On the basis of the preliminary work, the project will further study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oot, stem and leaf of submerged plants and the effect of photosynthesis on methane emmision flux in wetland by means of technologies including electron microscope, X-ra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can, isotope tracer, molecular biology et al, aims to explore the presence and abundance of methane metabolism-related microorganisms in plant-biofilm system and and rhizosphere sediments, 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methane metabolism-related microorganisms in wetland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and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the influence of typical submerged plants on methane production, oxidation and release fluxes. Investigations on the biological mechanism of submerged plants on methane emission at microscopic scale flux will help us to enrich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heory, improve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reduce th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in practice.
湿地是温室气体甲烷的最大天然排放源。沉水植物长在水面以下,是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甲烷释放具有较大影响。当前较多关注湿地甲烷排放通量以及挺水植物对其影响,而关于沉水植物对湿地甲烷释放通量的影响机制认识不足。.申请人前期发现沉水植物表面附着的生物膜中部分细菌可能与甲烷氧化有关。在此基础上,项目拟通过野外调研和室内模拟实验,借助电镜、CT扫描、同位素示踪及分子生物学等手段,研究沉水植物根、茎和叶片的形态结构及光合作用对湿地甲烷气体释放通量的影响,探明沉水植物体内、表面生物膜及根际沉积物中甲烷代谢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丰度特征,剖析多种条件下沉水植物区甲烷代谢相关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变化规律,揭示典型沉水植物对湿地甲烷产生、氧化及释放通量的影响机制。从微观尺度上揭示沉水植物对甲烷气体释放相关的生物学机理,为丰富水生态修复理论、以及从宏观角度上提高淡水生态系统修复效果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服务。

结项摘要

湿地甲烷释放是全球最大自然释放源,约占自然排放和人类活动导致排放的三分之一。甲烷是二氧化碳之后的第二大重要温室气体;最近十年来,大气甲烷含量增速加剧,引起了全球的重视。系统研究湿地甲烷的产生和释放过程,以及湿地植被对其影响机制,有利于通过生态调控措施促进碳汇、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理论基础。本项目首先调研了太湖流域典型挺水、浮叶和沉水植物种植对湿地甲烷释放通量的影响,分析了植物形态和生理活性与沉积物甲烷分布、水体甲烷含量及释放间的潜在关系,以及不同组织器官对甲烷的氧化效果;其次,深入研究了典型沉水植物对不同介质中甲烷代谢结构与丰度的影响机制;最后,通过构建多种场景下沉水植物对甲烷代谢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初步探明了沉水植物对湿地系统甲烷释放的影响机制。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①挺水植物对甲烷释放有促进作用,而浮叶植物与沉水植物对甲烷释放有抑制效果,这些与根系在沉积物内的分布及通气组织有关;②植物组织器官对甲烷的氧化能力与好氧甲烷氧化菌有密切关系;③沉水植物对甲烷的氧化效果及甲烷释放影响与其生理活性有很大关系,而与叶片形态关系不显著;④水体营养物质浓度、污染物质类型及水体理化指标等均会影响沉水植物对甲烷释放的抑制效果,沉水植物生理活性对微生物群落和甲烷排放有较为显著的影响;⑤高浓度的碳氮磷会提高pmoA基因的相对丰度、促进水体甲烷释放,温度变化是影响系统甲烷释放的主要环境因子,氨氮是引起植物表面附着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而水体内COD和电导率是影响好氧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⑥沉水植物根系能够降低沉积物内甲烷的产生、并对甲烷浓度的垂直分布有较大影响;沉积物中ORP值越高,甲烷含量越低,而总有机质含量和温度与甲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为利用生态湿地降低甲烷排放,提高了重要理论基础,为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潜在技术指导。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4)
Brown sugar addition enhanced nutrient removal rates, growth performance, and bacterial community in a rice straw-based biofloc shrimp culture system
添加红糖可提高稻草生物絮团虾养殖系统中的养分去除率、生长性能和细菌群落
  • DOI:
    10.1016/j.aquaculture.2023.739274
  • 发表时间:
    2023-03
  • 期刊:
    Aquaculture
  • 影响因子:
    4.5
  • 作者:
    Felix Gyawu Addo;Songhe Zhang;Benjamin Manirakiza;Yu Ma;Shudong Yuan;Salah Alden Alklaf;Shaozhuang Guo;Godwin Abakari
  • 通讯作者:
    Godwin Abakari
硝氮对狐尾藻附着生物膜细菌群落的影响
  •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21.03.010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河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松贺;袁强;陈洁;张子秋
  • 通讯作者:
    张子秋
Eichhornia crassipes-rhizospheric biofilms contribute to nutrients removal and methane oxidization in wastewater stabilization ponds receiving simulative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effluents
凤眼莲根际生物膜有助于接收模拟污水处理厂废水的废水稳定池中的营养物去除和甲烷氧化
  • DOI:
    10.1016/j.chemosphere.2023.138100
  • 发表时间:
    2023
  • 期刊:
    Chemosphere
  • 影响因子:
    8.8
  • 作者:
    Xin He;Songhe Zhang;Xin Lv;Min Liu;Yu Ma;Shaozhuang Guo
  • 通讯作者:
    Shaozhuang Guo
Epiphytic bacterial community shift drives the nutrient cycle during Potamogeton malaianus decomposition
附生细菌群落变化驱动马来眼子菜分解过程中的营养循环
  • DOI:
    10.1016/j.chemosphere.2019.06.223
  • 发表时间:
    2019-12-01
  • 期刊:
    CHEMOSPHERE
  • 影响因子:
    8.8
  • 作者:
    Han, Bing;Addo, Felix Gyawu;Wang, Chao
  • 通讯作者:
    Wang, Chao
Vallisneria natans decreased CH4 fluxes in wetlands: Interactions among plant physiological status, nutrients and epiphytic bacterial community
苦草降低湿地 CH4 通量:植物生理状态、营养物质和附生细菌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
  • DOI:
    10.1016/j.envres.2023.115547
  • 发表时间:
    --
  • 期刊:
    Environmental Research
  • 影响因子:
    8.3
  • 作者:
    liu Yang;Zhang Songhe;Lv Xin;Liu Yuansi;Guo Shaozhuang;Hu Xiuren;Manirakiza Benjamin
  • 通讯作者:
    Manirakiza Benjami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海藻酸钠基材料的制备及对金属离子的吸附
  • DOI:
    10.19696/j.issn1671-4571.2021.3.001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造纸科学与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姜华彬;张松贺;曾磊;杨玉如;郭少壮;张爱萍
  • 通讯作者:
    张爱萍
隔膜对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 DOI:
    10.14034/j.cnki.schj.2015.03.001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四川环境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惠玉鑫;张松贺
  • 通讯作者:
    张松贺
猪粪沼渣水热炭中重金属浸出特征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郑孟杰;靳红梅;张松贺;李继洲
  • 通讯作者:
    李继洲
NUA-DAS生态滤池中氨氧化菌群特征及脱氮效果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环境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仇皓雨;车昱晓;张松贺;张毅敏
  • 通讯作者:
    张毅敏
高氨氮对廖叶眼子菜光合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裘筝;房凯;刘凯辉;庞思;宗亿宣;张松贺
  • 通讯作者:
    张松贺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张松贺的其他基金

典型沉水植物叶片衰败过程附着微生物群落演替特征及其对营养盐释放的影响机理
  • 批准号:
    51579075
  • 批准年份:
    2015
  • 资助金额:
    6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沉水植物-附着生物膜体系特征及水流对其调控机理研究
  • 批准号:
    51379063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