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影像技术探讨微钙化在动脉粥样斑块演变中的作用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870368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0220.循环系统疾病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Early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vulnerable coronary artery plaques is significan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cute cardiac events, but so far there is no ideal method. Based on the previous complished research on detection of vulnerable plaques using 18F- FDG PET/CT imaging, 18F - sodium fluoride, which is not absorbed by myocardium, as imaging agent,will be used to explore the process of microcalcification variation throughout the evolution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Rabbit model of atherosclerosis is employed, and atorvastatin is used to stablize plaques. The rabbits undergo pharmacological triggering to induce plaque rupture. 18F - sodium fluoride PET is used to detect the microcalcification, and CT to evaluate the vascular stenosis, plaque morphology and thrombosis. Pathology, histochemistry, apoptosis detection and PCR analysis will be used to analyze the plaque composition, tissue calcification, inflammation and cell apoptosi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ll be recruited, and vulnerable plaques are identified by OC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18Fsodium fluoride PET will be used to detect coronary artery microcalcification, and CT to evaluate luminal stenosis, plaque CT value, the positive remodeling of blood vessels and all patients will be followed up for two years.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microcalcifi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18F-NaF imaging in different stages of atherosclerosis (stable, vulnerable, ruptured and thrombus),.we aim to elucidate the role of 18 F - sodium fluoride molecular imaging technique in detecting vulnerable plaques and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and propose the risk score and stratification method of coronary artery plaques, which can further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early diagnosis of high risk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早期无创检测对急性心脏事件的防治有重要意义,但尚无理想方法。在完成 18F-FDG PET/CT检测易损斑块的基础上,采用不受心肌干扰的18F-NaF为显像剂,探讨动脉粥样斑块演变过程中微钙化的变化规律。选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阿托伐他汀干预斑块进展,药物激发诱发斑块破裂,18F-NaF PET检测微钙化,CT评价血管狭窄、斑块形态和血栓;病理、组化、凋亡检测和PCR分析斑块成分、组织钙化、炎症和细胞凋亡。120例冠心病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OCT检测确定易损斑块,18F-NaF PET检测冠状动脉微钙化,CT评价管腔狭窄、斑块CT值、钙化和血管重构,随访2年。探讨动脉硬化不同发展阶段(稳定、易损、破裂或血栓)微钙化的变化规律和18F-NaF成像特点,阐明18F-NaF分子影像技术检测易损斑块的作用,提出冠状动脉斑块危险积分和分层方法,为高危冠心病患者早期诊断奠定理论基础。

结项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而斑块破裂和随之发生的急性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冠脉事件和严重临床表现(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和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机制。易于破裂并导致血栓形成的斑块被称为易损斑块或高危斑块。斑块的易损性主要由斑块的内在特性和斑块的生物机械应力共同决定。病理学研究表明炎症和钙化是决定斑块进展和破裂的主要组成部分。组织学和影像学研究发现,微钙化通常与高危罪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相联系。目前,传统的影像学方法对早期易损斑块的检测效果欠佳,因此寻找早期检测易损斑块的合适方法是目前心血管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是一种功能和代谢显像方法,因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非侵入性、定量及功能检测的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领域。氟18-氟化钠(Fluoride18-Sodium fluoride, 18F-NaF)是一种PET示踪剂,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式吸附于钙化表面,提示其对易损斑块的识别可能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本研究以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为研究对象,将18F-氟化钠活体显像信息与病理、组化等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揭示18F-NaF PET/CT活体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诊断价值。通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干预斑块进展,分析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炎症和微钙化的影响。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18F-氟化钠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检测价值的初步探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雪;赵全明;张学慧;聂毛晓
  • 通讯作者:
    聂毛晓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应用于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心肺血管病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梁喆;陈雪;赵全明
  • 通讯作者:
    赵全明
Cost-Effectiveness of Alirocumab for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Chinese Setting.
Alirocumab 在中国用于心肌梗死后心血管事件二级预防的成本效益
  • DOI:
    10.3389/fphar.2021.648244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 影响因子:
    5.6
  • 作者:
    Liang Z;Chen Q;Wei R;Ma C;Zhang X;Chen X;Fang F;Zhao Q
  • 通讯作者:
    Zhao Q
Second Generation Drug-Eluting Stent Implantation versus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Young Patients with Left Main and/or Multivessel Coronary Disease
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植入与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年轻左主干和/或多支冠状动脉疾病患者
  • DOI:
    10.1155/2020/6736704
  • 发表时间:
    2020-04
  • 期刊: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 影响因子:
    2.1
  • 作者:
    Xue Chen;Xuehui Zhang;Yunfeng Yan;Xin Zhao;Maoxiao Nie;Tingting Feng;Zhe Liang;Quanming Zhao
  • 通讯作者:
    Quanming Zhao
Pioglitazone combined with atorvastatin promotes plaque stabilization in a rabbit model
吡格列酮联合阿托伐他汀促进兔模型斑块稳定
  • DOI:
    10.1177/17085381211040992
  • 发表时间:
    2021-09
  • 期刊:
    Vascular
  • 影响因子:
    1.1
  • 作者:
    Xuehui Zhang;Xue Chen;Zhe Liang;Maoxiao Nie;Yunfeng Yan;Quanming Zhao
  • 通讯作者:
    Quanming Zha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高浓度弹力蛋白酶不同灌注保持时间对建立兔腹主动脉瘤模型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国老年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聂毛晓;赵全明;闫云峰;李昕和;冯婷婷;赵欣;张明多
  • 通讯作者:
    张明多
单向分布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Ⅲ):断裂性能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建筑材料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慕儒;王成;李辉;林建军;赵全明
  • 通讯作者:
    赵全明
高浓度弹力蛋白酶低压力下腔内灌注制备兔腹主动脉瘤模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心肺血管病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闫云峰;赵全明
  • 通讯作者:
    赵全明
关于目前影像学技术在腹主动脉瘤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昕禾;赵全明
  • 通讯作者:
    赵全明
PET/CT无创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冯婷婷;赵全明
  • 通讯作者:
    赵全明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赵全明的其他基金

基于PET/CT成像技术探讨炎症和力学因素在腹主动脉瘤进展中的作用
  • 批准号:
    81370437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7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PET/CT功能形态复合成像技术动态监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演变的实验研究
  • 批准号:
    30972810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3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