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内过程“三维模式”的附子、红参配伍减毒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503457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1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3303.中西医结合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s of compatibility of TCM, Based on the former research,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scientific hypothesis “aconite and red ginseng notoginseng for toxicity reduction caused by compatibility through mediating of gut microbiota and CYP450”.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effect of the gut microbiota by compatibility, PCR-DGGE and fluorescent quantificative PCR method will be used to measured the difference of the intestinal flora; after that, we will discuss the effects of compatibility on cytochrome P450 subtype enzymes activities of rats by cocktail approach using probe drug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in the plasma which caused by compatibility, the UPLC-Q-TOF/MS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mass defect filtering will be used in the study. The component of high exposure levels in plasma (prototype drug and metabolites) will be determined by LC-MS/MS. After evaluat pharmacodynamics study, the pharmacokinetics (toxicokinetics) makers will be found. At last, evaluation method for high content screening system was employed to assess the cardiotoxicity of the pharmacokinetics makers. This study will clarify the compatibility material basis and mechanism of aconite and red ginseng by the interactions of gut microbiota, CYP450 and drug. It can provide a new prospect for TCM compatibility mechanism research.
为研究中药配伍减毒的作用机制,本课题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附子、红参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肠道菌群与CYP450酶介导附子、红参配伍减毒作用”的科学假说。课题拟采用PCR-DGGE结合荧光定量PCR法,考察附子与红参配伍对大鼠肠道菌群产生的影响;然后采用Cocktail探针法考察配伍对CYP450酶的影响;利用UPLC-Q-TOF/MS定性分析结合质量亏损过滤技术,明确配伍前后药物入血成分群差异,并通过LC-MS/MS定量分析,对血浆中有较高暴露水平的成分(药物原型、代谢产物)进行药动学研究,结合安全性评价,确定与配伍减毒有关的药代标示物;最后以H9C2为模型细胞,利用高内涵筛选的评价方法,对药代标示物进行心脏毒性的快速评价。本研究拟从肠道菌群、CYP450酶与药物间相互作用的角度阐明附子、红参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构建以体内过程分析为基础的“三维模式”的中药配伍减毒作用机制研究策略。

结项摘要

如何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对有毒/有效中药配伍减毒作用的物质基础及机制进行研究,一直是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难点和热点。本研究从肠道菌群、CYP450酶与药物间相互作用的角度,构建了以体内过程分析为基础的“三维模式”的中药配伍减毒作用机制研究策略。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合高通量测序法研究附子和红参不同比例配伍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然后采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评价附子和红参不同比例配伍对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随后利用UPLC-Q-TOF/MS定性分析明确配伍前后药物入血成分群差异,并通过LC-MS/MS定量分析,对血浆中有较高暴露水平的成分进行药动学研究,结合安全性评价,确定与配伍减毒有关的药代标示物;在此基础上以H9C2为模型细胞,对药代标示物进行毒性的快速评价。最后利用离体心脏灌流系统,考察附子、红参不同配伍给药组的药效学差异,初步揭示附子、红参配伍减毒增效的规律及其治疗心衰的作用机制。本项目以体内过程分析为切入点,较好的体现药物与机体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特点,为中药配伍减毒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现已发表学术论文16篇;培养研究生6名。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Comparison of the Active Compositions between Raw and Processed Epimedium from Different Species.
不同品种淫羊藿生药与炮制品活性成分比较
  • DOI:
    10.3390/molecules23071656
  • 发表时间:
    2018-07-07
  • 期刊:
    Molecules (Basel, Switzerland)
  • 影响因子:
    --
  • 作者:
    Zhang H;Wang H;Wei J;Chen X;Sun M;Ouyang H;Hao J;Chang Y;Dou Z;He J
  • 通讯作者:
    He J
Development of a HPLC-MS/MS Method to Determine 11 Bioactive Compounds in Tongmai Yangxin Pill and Application to a Pharmacokinetic Study in Rats.
建立测定通脉养心丸中 11 种生物活性成分的 HPLC-MS/MS 方法及其在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 DOI:
    10.1155/2018/6460393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 eCAM
  • 影响因子:
    --
  • 作者:
    Shen J;Wei J;Li L;Ouyang H;Chang Y;Chen X;He J
  • 通讯作者:
    He J
Effect of treatment with Xuebijing injection and its pharmacokinetics markers on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indude TNF-, IL-1, IL-6, IL-8 and IL-10 in rats with sepsis
  • DOI:
    10.11656/j.issn.1673-9043.2018.01.04
  • 发表时间:
    2018-01-01
  • 期刊:
    J Tianjin Univ Tradi Chin Med.
  • 影响因子:
    --
  • 作者:
    Sun, MJ;Tu, YR;He, J
  • 通讯作者:
    He, J
UPLC法测定不同产地淫羊藿中11种成分的含量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辽宁中医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梦杰;张丹丹;欧阳慧子;常艳旭;何俊
  • 通讯作者:
    何俊
Discovery and identification of quality markers of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pharmacokinetic analysis
基于药代动力学分析的中药质量标志物发现与鉴定
  • DOI:
    10.1016/j.phymed.2018.02.008
  • 发表时间:
    2018-05-15
  • 期刊:
    PHYTOMEDICINE
  • 影响因子:
    7.9
  • 作者:
    He Jun;Feng Xinchi;Qiu Feng
  • 通讯作者:
    Qiu Fe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杠柳苷元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产物的UPLC-Q-TOF/MS法鉴定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欧阳慧子;刘华明;何俊
  • 通讯作者:
    何俊
大鼠口服二苯乙烯苷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的组织分布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萌;任晓亮;欧阳慧子;王贵芳;戚爱棣
  • 通讯作者:
    戚爱棣
UPLC-Q-TOF-MS/MS方法鉴定血必净注射液中20种化学成分
  • DOI:
    10.11656/j.issn.1673-9043.2017.03.13
  • 发表时间:
    2017-06
  • 期刊: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欧阳慧子;孙梦杰;常艳旭;何俊
  • 通讯作者:
    何俊
三七总皂苷对杠柳毒苷代谢产物杠柳次苷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天津中医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丽;贾琪;姚广哲;欧阳慧子;常艳旭;何俊
  • 通讯作者:
    何俊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