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动物在寨卡病毒传播循环中宿主作用的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903374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1.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3009.传染病流行病学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9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20-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Zika virus (ZIKV) is mainly transmitted through mosquito. It outbroke all around the world since 2015 and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public health.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non-human primates are their hosts, but the process of transmission and circulation is not fully defined, which limits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We found that ZIKV contains the protein structure and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primate-hosted dengue virus and the avian-hosted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and the infection spread route overlaps with the migratory bird flyways. In addition, the first ZIKV isolation in wild China is from Culex quinquefasciatus which main source of blood sucking includes birds, and there are migratory birds habitats without widespread distribution of non-human primates. This project proposes a scientific hypothesis that, except for non-human primates, birds are also the hosts in the ZIKV transmission cycle. The study proposed to establish a bird infection model, a vector mosquito infection and transmission model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to prove that the mosquito-bird cycle can be effectively transmitted and maintained; then the cross sectional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ection status of wild bird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supplemented by a prospective trial of the infection of SPF sentinel chickens through mosquitoes, to further confirming the actual existence of the mosquito-to-bird transmission cycle. This study is expected to reveal the role of birds in the ZIKV transmission cycle, and provide ideas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spread and epidemic law of ZIKV.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蚊媒传播,2015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流行对公共卫生事业造成严重威胁。通常认为非人灵长类动物是其宿主,但传播循环过程尚未完全明确,限制了防控工作的全面开展。既往研究发现,寨卡病毒包含以灵长类为宿主的登革病毒和以鸟类为宿主的日本脑炎病毒的蛋白结构和临床症状,感染扩散路线与候鸟迁徙路线重叠。此外我国野外首例寨卡病毒分离自致倦库蚊,其主要吸血来源包括鸟类。且当地存在候鸟栖息地,没有非人灵长类广泛分布。本项目提出,除非人灵长类外,鸟类同样是寨卡病毒传播循环中宿主的科学假说。拟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建立鸟类感染模型、媒介蚊虫叮咬鸟类感染和传播模型,探究蚊-鸟循环能否有效传播维持;自然条件下对野生鸟类感染现况调查,辅以SPF哨点鸡经蚊虫感染的监测研究,验证蚊-鸟传播循环的实际存在。本研究有望揭示鸟类在寨卡病毒传播循环中发挥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索寨卡病毒的传播和流行规律提供依据。

结项摘要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蚊媒传播,通常认为非人灵长类动物是其宿主,但传播循环过程尚未完全明确,限制了防控工作的全面开展。既往研究发现,寨卡病毒包含以灵长类为宿主的登革病毒和以鸟类为宿主的日本脑炎病毒的蛋白结构和临床症状,感染扩散路线与候鸟迁徙路线重叠。此外我国野外首例寨卡病毒分离自致倦库蚊,其主要吸血来源包括鸟类。且当地存在候鸟栖息地,没有非人灵长类广泛分布。本项目提出,除非人灵长类外,鸟类同样是寨卡病毒传播循环中宿主的科学假说。.本研究发现致倦库蚊(广州株)刺叮吸血经人工感染ZIKV(asian strain,SZ01)来亨鸡2小时,于1、3、7日各取30只分离中肠、唾液腺、卵巢,qRT-PCR检测发现,除第1天和第3天中肠阳性检出率16.6%和6.66%外,其余时间点感染率与传播率为0。.于黑龙江、山东等候鸟迁徙路线省份采集9科22只野生鸟类,取脑、肺组织,宏病毒组高通量测序发现噬菌体占比55.51%,主要为Ackermannviridae和Myoviridae。肺组织DNA病毒比例(49.47%-77.08%)中相对低于脑组织(80.65%-98.5%),科水平注释结果显示Myoviridae, Siphoviridae, Polydnaviridae, Arenaviridae, Nimaviridae等排名前十的病毒属占比接近八成。选取丰度比例>1%病毒分析,发现不同种类组织间存在较大差异,未发现寨卡病毒所属的黄病毒科。.于曾分离ZIKV的贵州德江地区,设置20只幼鸡作为哨点动物,放养7日后检测ZIKV结果为阴性。采集哨点动物活动范围内蚊虫300余只,其中骚扰阿蚊(62.5%)、三带喙库蚊(26.0%)、贵州按蚊(7.7%)、白纹伊蚊(3.8%),吸血来源构成主要来自牛羊,经RT-PCR检测未发现蚊虫感染ZIKV。.本项目完成了既定研究目标。研究提示鸟类可能作为ZIKV宿主,但是现有ZIKV毒株(asian strain,SZ01)尚无法通过致倦库蚊(广州株)建立有效完整的蚊-鸟传播循环。明确了我国典型野鸟迁徙地区鸟类ZIKV感染水平,初步判断我国目前自然环境中鸟类携带ZIKV的可能性较低,蚊虫叮咬感染在我国形成相应的传播循环风险较小。但由于采样地点和样本量的限制,需要进一步多地域和大样本的长期动态研究。相关论文正在撰写中。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淋巴结转移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及131I治疗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转阴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腾;宋丽萍;赵腾;高文;林岩松
  • 通讯作者:
    林岩松
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131I治疗前刺激性Tg对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迪;赵腾;张迎强;林岩松
  • 通讯作者:
    林岩松
斜圈弹簧刚度测量方法研究及实验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机械科学与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建平;李健;赵腾;黄维
  • 通讯作者:
    黄维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探索嗅三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脑功能改变
  • DOI:
    10.13424/j.cnki.jsctcm.2019.04.019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郑运松;宋晓群;王咪;钟晖;范文涛;马文倩;马博;赵腾
  • 通讯作者:
    赵腾
脊柱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方案优化的实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沈永刚;徐万龙;杨辉;赵腾;白靖平
  • 通讯作者:
    白靖平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