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通道内颗粒运动与附面层高剪切弱化粒度影响机理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674258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409.矿物工程与物质分离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Particle size and density play crucial roles in settling velocity. To weaken the influence of particle size and strengthen the effect of density on settling velocity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gravity separation and reduce the minimum separation size. A high shear rate can efficiently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particle size and closely spaced inclined channels can create the boundary layer of high shear rate. Studying the motion of particles and combining mechanics, boundary layer theory, measure of particles flow and statistics of actual motion trajectory of particles, a math model indic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icle velocity, particle size and flow field conditions in inclined channels will be developed by this study. The flow field conditions in which particle size has no influence on rising velocity in closed spaced inclined channels can be proposed with the new idea of utilizing velocity difference and high shear rate. A model based on terminal settling velocity of particles and feed properties to predict 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e and operating parameters on weakening size can be established. Finally, flow field conditions determined by the model can be matched to the conditions which can reduce size effect based on properties of feed and product. Therefore,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of this study is to reduce the effective limit size of gravity separation by separating mineral with the design of industrial inclined plate channel structure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粒度和密度是影响颗粒沉降速度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弱化粒度对沉降速度影响是提高重选效果和降低分选粒度下限的关键。附面层内的高剪切可有效降低粒度对颗粒沉降速度的影响,而窄倾斜通道为附面层内提供了高剪切的流场条件。研究基于分选用倾斜板通道内颗粒的运动规律,利用力学、边界层理论及颗粒流动测量等手段和颗粒实际运动统计形成的轨迹曲线相结合,建立倾斜通道附面层内颗粒运动速度与粒度、流场条件的数学模型,利用附面层内流体速度差异和高剪切强度弱化粒度对颗粒上升速度影响的创新思维,研究颗粒在附面层内运动规律获得粒度对上升速度影响消失的流场条件,基于此,建立基于颗粒沉降末速和入料产品决定的分选结构和操作参数预测模型,最终形成“倾斜板通道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所决定的流场条件与入料和产品决定的弱化粒度影响的流场条件的合理匹配”。研究结果对于降低重选分选粒度下限、分选用倾斜板通道结构设计和操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结项摘要

颗粒的沉降速度主要取决于密度和粒度,尤其在细颗粒重选中粒度对沉降末速和分选效果的影响更为明显,这就是细颗粒分选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本基金提出采用倾斜通道中流体速度分布特点和速度梯度形成的剪切提升力的新方法实现弱化颗粒粒度影响、强化颗粒密度分选。通过对单一颗粒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推导,发现颗粒在倾斜通道中按照直线运动达到倾斜面,推导得到了颗粒达到倾斜通道的距离与颗粒粒度、密度、倾斜通道结构参数、倾斜通道中水速的理论模型。然后又推导得到了两种不同性质颗粒达到倾斜板的距离差与与颗粒粒度、密度、倾斜通道结构参数、倾斜通道中水速的理论模型,并在自行设计的倾斜通道理论研究系统上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高速动态拍摄过程证实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通过垂直管道中的自由沉降末速推导过程,得到了倾斜通道中颗粒达到受力平衡时所需要的水速,即倾斜通道自由沉降末速公式,发现倾斜通道自由沉降末速对颗粒粒度依赖程度仅为0.14,远远低于垂直管道中颗粒沉降末速对粒度的依赖程度最低为1.14,这从本质上说明了倾斜通道弱化粒度影响的正确性。通过颗粒在倾斜通道中平行于倾斜板的速度平衡和垂直倾斜板方向的提升力与重力分力的力平衡分别得到了颗粒平衡位置距离倾斜板的距离X1和X2,通过实验得到X1和X2与粒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其意义提出将他们的比值定义为分离效率。可用于评价颗粒分离的难易程度,即可选性。可查阅作者已发表在JCR一区期刊《POWER TECHNOLOGY》上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通过2mm以下煤泥控制给料试验和连续性分选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平衡模型在(Re/Ret)<40的范围内,实际测定水速与模型计算水速的相对偏差在10%以内,建立的平衡模型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在晋城某选煤厂的1.5-0.25mm的粗煤泥工业试验,将尾煤灰分由原螺旋分选机的40%提高到70%,精煤产率提高了26%,显著提高了细颗粒的分选效果。为进一步验证弱化粒度后降低重力分选粒度下限问题,在平顶山某选煤厂开展了-0.5mm的煤泥分选工业试验中,精煤灰分由原来的11.50%降低到了10.50%以下,尾煤灰分达到65%以上,分选粒度下限可达到0.1mm左右(一般的粗煤泥分选下限在0.25mm左右)。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突破性进展,通过弱化粒度影响对提高细颗粒的分选效果和降低分选下限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很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3)
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高浓度煤泥水浮选效果研究
  • DOI:
    10.13301/j.cnki.ct.2017.03.120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煤炭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戚向前;李延锋;潘浩;郭庆;朱诚
  • 通讯作者:
    朱诚
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高浓度煤泥水分选效果适应性研究
  • DOI:
    10.13301/j.cnki.ct.2017.06.112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煤炭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潘浩;李延锋;姜文龙
  • 通讯作者:
    姜文龙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对城郊选煤厂电耗的模块化分析
  • DOI:
    10.16447/j.cnki.cpt.2019.02.014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选煤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郑长科;侯浩;李延锋;徐州;杨周阳;徐世辉
  • 通讯作者:
    徐世辉
城郊煤矿常态化减人提效管理机制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河北企业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高茜;侯浩;李延锋;徐世辉
  • 通讯作者:
    徐世辉
城郊选煤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DOI:
    10.19389/j.cnki.1003-0506.2019.04.010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能源与环保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侯浩;丁铁成;李延锋;徐世辉
  • 通讯作者:
    徐世辉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固体颗粒在液固流化床内分层机理的探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选煤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楚振锋;解京选;李延锋
  • 通讯作者:
    李延锋
难选煤泥形貌特征及搅拌强化可浮性试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延锋;张晓博;桂夏辉;谢彦君;吴朝龙;赵闻达;LI Yan-feng,ZHANG Xiao-bo,GUI Xia-hui, XIE Yan-jun
  • 通讯作者:
    LI Yan-feng,ZHANG Xiao-bo,GUI Xia-hui, XIE Yan-jun
液固流化床内颗粒沉降特性试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煤炭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桂夏辉;李延锋;刘炯天;王永田;曹亦俊
  • 通讯作者:
    曹亦俊
中煤破碎再选的应用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煤炭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闻达;李延锋;谢彦君;吴朝龙;张晓博
  • 通讯作者:
    张晓博
煤泥浮选过程能量输入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煤炭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延锋;张晓博;桂夏辉;赵闻达;吴朝龙;谢彦君;LI Yan-feng,ZHANG Xiao-bo,GUI Xia-hui,ZHAO Wen-da,
  • 通讯作者:
    LI Yan-feng,ZHANG Xiao-bo,GUI Xia-hui,ZHAO Wen-da,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李延锋的其他基金

新型液固流化床粗煤泥分选机理研究
  • 批准号:
    50904069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