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泛素连接酶BAR1在植物天然免疫中的功能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项目摘要

Plants live in an environment with a diverse array of microorganisms. Innate immunity (composed of PTI & ETI) is important for plants to thwart off a broad spectrum of potential pathogens. The FLS2-mediated signaling is one of the best-characterized PTI pathway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gaps in the PTI signaling. For example, what is the component directly downstream to BIK1, a key player in PTI signaling ? Based on our preliminary data, we found that a RING ubiquitin ligase, BAR1 (BIK1 Associated RING Ubiquitin Ligase1) was associated with BIK1. Furtherm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AR1 and BIK1 was enhanced by flg22 treatment. Additionally, BIK1 is able to phosphorylate BAR1 in vitro. To investigate the exact role of BAR1 in PTI signaling and elucid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R1 and BIK1 in FLS2-mediated signaling, we are planning to perform the following experiments using multiple approaches: the confirmation of interaction between BAR1 and BIK1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immunity phenotype analysis of BAR1-derived T-DNA mutants and over-expression transgenic plants; examining the function of BAR1 phosphorylation by BIK1 in innate immunity; configuring out the role of E3 ubiquitin ligase activity of BAR1 in PTI signaling.
病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植物对于病原菌的防御主要依赖于天然免疫等系统。植物天然免疫包含PTI和ETI 两个层面。FLS2介导的免疫是研究最为广泛的PTI信号通路之一,但仍有许多"盲点",如BIK1的下游组分仍然未知。 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个拟南芥RING类泛素连接酶,BAR1(BIK1 Associated RING Ubiquitin Ligase1),可以与BIK1的相结合,而且flg22的处理可以促进二者的结合。同时,BIK1能磷酸化BAR1。为了解析BAR1与BIK1在免疫通路中的关系,阐明BAR1在免疫信号转导中的功能,我们将开展以下研究:1)分析BAR1遗传材料的免疫表型,2)解析BIK1磷酸化BAR1的功能,3)鉴定BAR1的泛素连接酶活性在免疫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等。

结项摘要

植物对于病原菌的防御主要依赖于天然免疫系统。植物天然免疫包含PTI和ETI 两个层面。FLS2介导的免疫是研究最为广泛的PTI信号通路之一。蛋白质泛素化在天然免疫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但目前已报道的免疫组分泛素化均为多聚泛素化。对于单泛素化在天然免疫中的调控作用知之甚少。我们发现,一个拟南芥RING类泛素连接酶,BAR1(BIK1 Associated RING Ubiquitin Ligase1),可以与BIK1相结合,并对BIK1发生单泛素化修饰。BAR1及其同源基因BAR2的双突变体对于flg22处理较野生型更加敏感,对丁香假单胞杆菌的抗性较野生型更强,因此BAR1/2在天然免疫中起负调控作用。另外,在本项目开展过程中,为了研究BAR1 对BIK1的泛素化修饰,我们建立了一套研究蛋白质泛素化的新方法。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手段,将编码植物蛋白泛素化组分的五个基因在同一大肠杆菌细胞中表达,从而实现了植物泛素化途径在细菌中的重建。该系统提供了一种研究植物蛋白质泛素化的新方法。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Reconstitution of the plant ubiquitination cascade in bacteria using a synthetic biology approach
使用合成生物学方法重建细菌中的植物泛素化级联
  • DOI:
    10.1111/tpj.13603
  • 发表时间:
    2017-08-01
  • 期刊:
    PLANT JOURNAL
  • 影响因子:
    7.2
  • 作者:
    Han, Yufang;Sun, Jianhang;Lu, Dongping
  • 通讯作者:
    Lu, Dongpi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前体对水母雪莲悬浮培养细胞黄酮合成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云南植物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吕东平;赵德修;黄艳等
  • 通讯作者:
    黄艳等
层状二氧化锰的离子注入改性及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电化学,13(4),2007, 436-439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黄河宁;吕东平;黄行康;张启卫
  • 通讯作者:
    张启卫
电化学原位同步辐射技术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 DOI:
    10.13208/j.electrochem.130361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电化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龚正良;张炜;吕东平;郝晓罡;文闻;姜政;杨勇
  • 通讯作者:
    杨勇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吕东平的其他基金

拟南芥泛素连接酶AIL1调控草酸诱导植物细胞死亡的机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58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拟南芥MAPK3/6-MKT1在真菌毒素草酸诱导的植物细胞程序化死亡中的功能
  • 批准号:
    31571260
  • 批准年份:
    2015
  • 资助金额:
    5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