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中高占空比微秒脉宽放电电流形成机理实验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11505045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2903.等离子体诊断技术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An atmospheric pressur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is one of the methods in producing the non-equilibrium plasma.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gotten great progress, especially on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 glow discharge (APGD), but the mechanism of glow discharge is still not understood clearly. In this project, the optical and electrical measurements,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analysis of materials, and the shallow potential well characteristic measurements at the dielectric surface,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discharge currents with high duty cycle and microsecond pulse width in th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The obtained dielectrics with the different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by the ion injection technology are analyzed about the shallow potential well characteristics at the dielectric surfac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discharge current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analysis of materials, the relationship of macroscopic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power type, etc, and microscopic parameters including active particale such as oxygen atom, etc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materials, is established. And it is combined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ducing methods and the injected ways for the seed electrons, and the photo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of plasma, in order to seek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discharge currents with high duty cycle and microsecond pulse width, and explore the controllability of the electron density in the DBD, and establish the groundwork for understanding deeply the formation essence of the APGD, and supply the reliable scientific basis for expanding its application.
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是产生非平衡等离子体方式之一。目前对这种放电特性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特别是对大气压辉光放电(Atmospheric Pressure Glow Discharge,APGD)研究,但其辉光放电机理仍没有完全搞清楚。本项目采用光学和电学测量并结合材料表征与分析以及介质表面浅位阱特性测试,对大气压DBD中高占空比微秒脉宽放电电流形成机理进行实验研究。通过离子注入技术获得不同表面特性的介质,分析介质表面浅位阱特性对放电电流影响,结合材料表征与分析,建立电源类型等宏观参数与氧原子等活性粒子、材料表面形貌等微观参数之间关系,再通过对种子电子产生和注入方式及等离子体光电特性研究,寻求高占空比微秒脉宽放电电流形成机理,探索DBD电子密度可控性,为深入认识APGD形成本质奠定基础,并为拓展其应用提供切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近些年DBD-APGD研究取得很大发展,从半周期内仅有一个电流脉冲并且脉冲宽度大于微秒,发展到多个电流脉冲,但其放电机理仍没有完全搞清楚。为进一步促进APGD机理研究和拓展应用。因此,本工作主要针对大气压大气压DBD高占空比微秒脉宽放电电流产生机理展开研究,并取得一些重要结果。总结如下:. 在半导体火花塞与ITO玻璃构成的大气压DBD系统中产生微秒脉宽的放电电流,实现了单个微秒脉宽放电电流的放电,放电起始于外加电压峰值的左侧;输运电荷也比常规DBD(几百纳库仑)高出3-4个数量级,击穿电压不足1 kV;单个放电电流脉宽达到了34-35 μS,在一个周期内,占空比达到了69%。当交换电极位置时,出现间歇性放电,单个电流脉宽也有7-8 μS,约15%放电占空比。. 共面DBD两套电极系统中,在一定条件下,上游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对下游的放电电流的脉宽产生很大影响,形成很高的占空比。当交换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调节放电间距和两套电极间距,均对放电电流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同轴针筒式大气压DBD中,不仅电压和氩气流量对产生微秒脉宽的放电电流波形有很大影响,而且管壁温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初步计算电子密度数量级为10^15 cm^-3。在氩气中掺有一定量氢气,也能形成较大微秒脉宽的放电电流。正半周期形成一个较宽电流信号,其脉宽30 μS,占空比达到60%;负半周期形成一个较窄电流信号,其脉宽也有5 μS之多,占空比达到10%。电压升高时,正半周期一个电流脉宽变大;负半周期脉冲数目增加,幅值变小。. 气体流量对电流脉宽和个数均产生很大影响,同时观测到射流长度超过了11 cm。在不同氦气流速下,射流的长度发生变化,但在不同区域等离子体发光亮度不同,呈现明暗交替变化。在氩气等离子体射流下游利用PMT测量出更宽脉冲的多个的光电流信号。在等离子体射流区域,一方面由于等离子体运动导致光电流的脉冲开始时间滞后一点儿,另一方面在下半周出现一个脉宽约40 μS脉冲信号,与相对应的放电电流则是强度不大且规则。这可能是由于运动中等离子体产生光离化所致。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3)
专利数量(0)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普通小麦TaSEC14p-5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 DOI:
    10.3969/j.issn.1674-7968.2016.08.003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苏世超;唐益苗;徐磊;王伟伟;高世庆;马锦绣;孙辉;王永波;乔亚科;赵昌平
  • 通讯作者:
    赵昌平
植物源多酚氧化酶氧化儿茶素形成茶黄素和聚酯型儿茶素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食品工业科技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薛金金;尹鹏;张建勇;王伟伟;陈琳;苏威;郭桂义;江和源
  • 通讯作者:
    江和源
Mn、Cu共掺ZnO磁性的研究(英文)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人工晶体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胡志鹏;王伟伟;董国义;李哲;罗小平;高平;韦志仁
  • 通讯作者:
    韦志仁
Marc-145细胞CD151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区的表达及其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肖一红;王伟伟;张璐;高继明;马晓春;周恩民
  • 通讯作者:
    周恩民
改进的合成孔径雷达旁瓣抑制空间变迹算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电波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科;廖桂生;徐青;王伟伟
  • 通讯作者:
    王伟伟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