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颈椎韧带复合体生物力学研究—浮标假说的验证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17170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1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0604.骨、关节、软组织损伤与修复
  • 结题年份:
    2012
  • 批准年份:
    2011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2-01-01 至2012-12-31

项目摘要

传统观念认为横韧带是否完整是临床上判断寰椎骨折稳定性的重要标准。当寰齿间距>5mm或侧块间距>6.9mm,提示:横韧带可能发生断裂,寰椎骨折不稳定。对于伴横韧带损伤的不稳定寰椎骨折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多数学者主张C1-2固定融合,甚至颈枕融合,避免远期的C1-2矢状面或旋转失稳,但牺牲了上颈椎的运动功能,尤其是旋转功能。最近我们和一些学者报道,单纯C1侧块螺钉复位固定治疗横韧带损伤的不稳定寰椎骨折并未出现所担心的C1-2失稳。据此我们提出所谓"浮标"理论的假说:即通过复位固定向外侧移位的C1侧块,恢复C0-C2间高度,从而恢复枕颈复合体纵向韧带的张力,维持上颈椎的稳定性。本研究拟对人新鲜尸体上颈椎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验证该假说是否成立,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结项摘要

对合并横韧带损伤的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治疗目前仍存在诸多争议。保守治疗,患者难以耐受,且容易发生晚期复位丢失,导致C1骨不连、C1-2畸形,残留慢性颈痛。因此,学者们多建议手术治疗。因为担心横韧带断裂,C1-2矢状面失稳,主张行寰枢,甚至枕颈固定融合,但牺牲了上颈椎的运动功能,尤其是旋转功能。2011年,我们采用单纯复位固定C1的方法,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取得成功,术后颅颈序列维持良好,未出现C1-2矢状面上失稳,保留了上颈椎的运动功能,但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对此,我们提出“浮标假说”。本项目对该假说进行验证,通过对新鲜成人的完整上颈椎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由上海大学工程与生物力学实验技术研究室协助完成),观察(1)横向韧带及纵向韧带对于维持寰枢椎稳定性的作用;(2)单纯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通过测试标本前屈/后伸、左/右侧屈以及轴向旋转的三维运动变化以及前屈时C1-2的相对位移ADI值。结果提示:寰枢椎的稳定性是由一系列的韧带共同来完成。单纯切断横韧带,对寰枢椎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运动的初始期和超出生理性载荷后;纵向韧带在生理载荷范围内足以维持寰枢椎的稳定性。单纯复位固定C1侧块,重建寰椎的环形解剖结构,并通过恢复C0-2的高度,恢复残留纵向韧带及关节囊的张力,纵向韧带的张力足以维持生理载荷下C1-2的稳定性。本研究深化了对上颈椎韧带复合体生物力学作用的认识,揭示了纵向韧带对于上颈椎生理载荷范围内稳定性维持的重要作用,初步验证了“浮标”假说的可能性,为单纯复位固定C1选择性生理性修复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