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缠绕模型”假说的HIV-1基因重组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项目摘要

High-frequency genetic recombin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HIV-1 genetic variation.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its mechanism is critical for grasping the replication, genetic variation, immunity, drug resistance and molecular evolution of HIV-1.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HIV-1 genetic recombination originates from the "template switching" of RT during reverse transcription. Historical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experimental data, molecular models explaining the "template switching" mechanism have undergone multiple update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key mysteries including (1) how the RT structurally recognizes and recruits the acceptor template, to which RT transfers, and then releases the donor template, with which it is associated prior to template switching; (2) how to reconcile the contradictory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ombination and mutation revealed by different studies. Therefore, in view of these scientific gaps, we updated and published the "intertwinement model" and proposed that "branch structure" can lead to recombination by misleading RT. This model has been initially recognized by scholars in the field. This study intends to use electron microscopic imaging technology to observe and identify the intermediates of the model (branch structure and three-chain braided structure), and perform in vitro recombination experiments to verify the deduction of micro-recombination, further improving the "intertwinement model" and providing evidence for clarifying both recombination mechanism an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IV-1.
高频基因重组是HIV-1基因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深入理解其机制对于掌握HIV-1的复制、遗传变异、免疫、耐药、分子进化等诸多问题至关重要。现在已经证明HIV-1基因重组源于逆转录过程中RT酶在两条模板间的“模板转换”。历史上随着实验数据的不断增加,解释“模板转换”机制的分子模型经历了多次更新。但是,对于关键的RT酶如何识别并捕获受体模板、如何丢弃脱离供体模板以及如何调和不同研究展现出的重组与突变之间相互矛盾的关系等问题均缺乏解释。因此针对这些科学问题,我们前期更新并发表了解释HIV-1基因重组的“缠绕模型”,提出“分支结构”通过介导RT酶错轨而产生重组,得到了领域内学者的初步认同。本研究拟运用电镜成像技术对此模型的中间体(分支结构和三链辫状结构)进行观察鉴定,同时开展体外模拟重组实验,对微型重组进行实验验证,进一步完善“缠绕模型”,为清晰阐明HIV的重组机制及防治提供依据。

结项摘要

高频基因重组是HIV-1基因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通过基因重组已经形成了多达132个流行重组毒株(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s, CRFs),其中像CRF01_AE,CRF07_BC等多种流行重组毒株已经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广泛流行。此外通过基因重组还产生了不计其数的独特型流行重组毒株(Unique Recombinant Forms, URFs)。因此深入理解其机制对于掌握HIV-1的复制、遗传变异、免疫、耐药、分子进化等诸多问题至关重要。现在已经证明HIV-1基因重组源于逆转录过程中RT酶在两条模板间的“模板转换”。历史上随着实验数据的不断增加,解释“模板转换”机制的分子模型经历了多次更新。但是,对于关键的RT酶如何识别并捕获受体模板、如何丢弃脱离供体模板以及如何调和不同研究展现出的重组与突变之间相互矛盾的关系等问题均缺乏解释。因此针对这些科学问题,我们前期更新并发表了解释HIV-1基因重组的“缠绕模型”,提出“分支结构”通过介导RT酶错轨而产生重组,得到了领域内学者的初步认同。本研究中我们将这一“缠绕模型”理论引入到了真核生物的DNA减数分裂重组领域,更新了此领域的双链断裂修复模型(The double strand break repair model, DSBR),使得此领域积累的实验数据和未解之谜在更新后的模型之下提供了能更好的解释。此外,在国内鉴定出了多种HIV-1新型重组体,并针对HIV Database严重缺乏HIV-1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s, LTRs)以及现行HIV-1分型系统未包含HIV-1 LTR区域这一现实,运用参考序列建立的四大科学原则补充建立了HIV-1 LTR分型系统。基于此分型系统,较大规模的分析了国内临床分离株LTR区域的重组情况,并首次鉴定出了4种LTR区域发生重组的重组体毒株。当前工作使得我们对包括HIV-1在内的多种基因重组机制的研究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为领域内面临的一些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在对基础机制理解的基础上鉴定出了国内的新型流行重组毒株。最关键的是针对重要性逐年上升的HIV-1 LTR区域,补充了分型系统,建立了参考序列,为清晰阐明HIV的重组机制及为HIV-1进化、传播和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Infection by Diverse HIV-1 Subtypes Leads to Different Elevations in HERV-K Transcriptional Levels in Human T Cell Lines.
不同 HIV-1 亚型的感染导致人类 T 细胞系中 HERV-K 转录水平的不同升高
  • DOI:
    10.3389/fmicb.2021.662573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 影响因子:
    5.2
  • 作者:
    Li X;Guo Y;Li H;Huang X;Pei Z;Wang X;Liu Y;Jia L;Li T;Bao Z;Wang X;Han L;Han J;Li J;Li L
  • 通讯作者:
    Li L
Comprehensiv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ERV-K (HML-9) group in the human genome.
人类基因组中 HERV-K (HML-9) 群的全面鉴定和表征
  • DOI:
    10.1186/s12977-022-00596-2
  • 发表时间:
    2022-06-08
  • 期刊:
    Retrovirology
  • 影响因子:
    3.3
  • 作者:
  • 通讯作者:
A unified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HIV-1 5' long terminal repeats
HIV-1 5 长末端重复的统一分类系统
  • DOI:
    10.1371/journal.pone.0301809
  • 发表时间:
    2024-05-02
  • 期刊:
    PLOS ONE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Guo,Xing;Yu,Dan;Li,Lin
  • 通讯作者:
    Li,Lin
Near Full-Length 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16 HIV-1 CRF01_AE Primary Isolates from Guangxi, China
来自中国广西的 16 个 HIV-1 CRF01_AE 初级分离株的近全长基因组特征
  • DOI:
    10.1089/aid.2020.0277
  • 发表时间:
    2021-01-25
  • 期刊:
    AIDS RESEARCH AND HUMAN RETROVIRUSES
  • 影响因子:
    1.5
  • 作者:
    Zhu,Guoxin;Han,Jingwan;Li,Lin
  • 通讯作者:
    Li,Lin
Endogenous Retrovirus Elements Are Co-Expressed with IFN Stimulation Genes in the JAK-STAT Pathway.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元件与 JAK-STAT 通路中的 IFN 刺激基因共表达
  • DOI:
    10.3390/v15010060
  • 发表时间:
    2022-12-24
  • 期刊:
    Viruse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Wang Y;Liu M;Guo X;Zhang B;Li H;Liu Y;Han J;Jia L;Li L
  • 通讯作者:
    Li L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微型FBG土压力传感器的优化设计及其模型试验应用研究
  • DOI:
    10.13544/j.cnki.jeg.2015.06.008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工程地质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正方;王静;隋青美;叶青霖;贾磊;李术才
  • 通讯作者:
    李术才
高速重载滑滚摩擦副表面损伤的力学特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彭波;孔文秦;贾磊;李永俊;王黎钦
  • 通讯作者:
    王黎钦
驱动力与制约力相互作用下我国城市空间扩张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经济地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熊皓;郑伯红;贾磊
  • 通讯作者:
    贾磊
喷射成形高速钢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粉末冶金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路新;贾成厂;贾磊;曲选辉
  • 通讯作者:
    曲选辉
城市交通干道上被动式公交信号优先控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林永杰;杨险峰;邹难;贾磊
  • 通讯作者:
    贾磊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