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积粉体内部孔隙特性调控与流体输运规律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804005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19.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415.资源循环利用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Vanadium and chromium can be extracted efficiently and economically from vanadium slag by briquetting NaOH and slag powder in the NaOH-roasting-leaching process. The reinforce mechanism of vanadium and chromium extraction is not clear so far. The preliminary study results showed that mesoscale porous structure created by agglomeration prominently improved the mass transfer condition of fluid during the gas-liquid-solid three-phase reaction process. The mass transfer pathways of fluid in stacked powder include percolation in the pores and diffusion in the particles which proceed simultaneously. The study of this process will help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agglomeration on strengthening extraction, and als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pore structure design in stacked powder. Fractal theory will be applied to describe the pore structure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gulation effect of powder size distribution and external force on the pore characteristics, the por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will be analyzed firstly. Then, the fractal theory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s a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or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mass transfer law of fluid in stacked powder. Consequently, a reasonable pore structure can be created by optimizing the agglomeration process and the extraction of vanadium and chromium can be enhanced. Moreover, the study results can point out the rate-determining step in the reaction process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ocess improvement.
NaOH焙烧水浸法处理钒渣时,对NaOH和矿物粉末采取造块处理,可以实现钒铬同时高效经济提取。目前造块处理强化钒铬提取的机制还不清楚,初期研究结果显示,造块处理塑造的介观尺度多孔结构有效地改善了气-液-固三相反应中流动相的传质条件。堆积粉体内流动相传质途径包括孔隙内渗流传质和颗粒内扩散传质,两者同步进行,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将有助于认识造块处理的强化提取作用,并为堆积粉体内孔隙结构设计提供依据。本课题引入分形理论描述多孔介质,首先分析堆积粉体内的孔隙特性和分形特征,明确粉体大小分布和外部压力对孔隙特性的调控作用,而后采用分形理论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孔隙特性对堆积粉体内流体传质规律影响,从而通过优化造块工艺塑造合理的孔隙结构,实现钒铬提取强化。此外,研究结果可以指出反应过程中的控速环节,为工艺改进提供理论基础。

结项摘要

钠化焙烧过程中,以NaOH代替Na2CO3作为添加剂具有热力学和动力学上的双重优势,然而,熔融NaOH的强腐蚀性对反应器提出了严苛的要求,采用合理的粉末成型工艺不但可以强化气液固三相反应过程,而且有效地避免了NaOH对反应器的腐蚀。研究发现,堆积粉体内具有丰富的孔隙通道,孔隙尺寸呈类正态分布,中位孔径受颗粒粒级影响显著,随颗粒粒级减小而变小,但受成型压力影响较小。堆积粉体内存在中空现象,矿物形貌的无规则性造成中空区域大小和分布的随机性。块样内部孔隙通道可以为气相自然对流提供良好的动力学条件,在气液固(气体-熔融NaOH-矿物)三相反应中,气相传质不是反应的限制性环节,控速环节为NaOH传质。熔融的NaOH可以完全润湿硅酸盐矿物,当反应温度大于325°C时,NaOH在矿物颗粒内部的扩散传质是三相反应的限制性环节。完整的孔隙结构对气液固三相反应的进行至关重要,为了使块样在400-800°C范围内不坍塌,最佳粉末成型工艺为:NaOH配比小于50%,矿物颗粒粒径小于200目,造块法向应力大于3MPa。采用上述NaOH块样焙烧工艺从含钛高炉渣中提取SCR脱硝催化剂,不但使原来的二步焙烧减少到一步焙烧,而且良好的动力学条件有力促进了Mn向钙钛矿中的迁移,得到的催化剂具有极佳的低温脱硝性能(135°C可见光条件下100%脱硝活性)。另一方面,采用NaOH块样焙烧工艺从含钛高炉渣制备了水泥基压电材料,块样焙烧缩短了固固反应扩散距离,并使得钙钛矿中的大部分钛富集于钛酸铅中,复合材料压电系数从6.0 pC/N大幅提升至28.0 pC/N。本研究所提出的NaOH造块焙烧工艺对含钒钢渣钒铬提取和含钛高炉渣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价值,新工艺可以显著强化反应过程,提高材料性能,并且对反应设备无特殊要求。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2)
含钛高炉渣构建具有土壤修复功效的缓释肥料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叶瑞雪;季益龙;刘秉林;代兵;吕辉鸿;何孝军;冉松林;雷昭
  • 通讯作者:
    雷昭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BOF-LF-CC生产SWRH82B硬线钢的洁净度研究
  • DOI:
    10.13374/j.issn2095-9389.2016.s1.027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工程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游游;刘建华;苏晓峰;崔衡;张杰;季益龙
  • 通讯作者:
    季益龙
含钛高炉渣的碳化产物对水泥砂浆强度及电阻率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过程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唐晨钧;宣明;丁祥;季益龙;吕辉鸿;朱建华;王东;邓先功;冉松林
  • 通讯作者:
    冉松林
钢液/(N_2、H_2)过饱和体系中气泡生长的数值分析
  • DOI:
    10.13374/j.issn2095-9389.2016.05.006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工程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建华;李康伟;沈少波;刘洪波;季益龙;刘建
  • 通讯作者:
    刘建
FeCrAl不锈钢液固相线的计算与研究
  • DOI:
    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50186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钢铁研究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韩志彪;刘建华;何杨;季益龙;刘建;李康伟
  • 通讯作者:
    李康伟
稀土镧对FeCrAl不锈钢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连铸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杨;刘建华;韩志彪;杨波峰;刘建;季益龙
  • 通讯作者:
    季益龙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