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蛋白质组差异分析的油棕种子萌发机理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201278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307.作物基因组及遗传学
  • 结题年份:
    2015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5-12-31

项目摘要

Oil palm is a tropical oil plant with the highest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the world, and is one of the key support objects in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Tropical Crops in China. Oil palm propagates by seeds, but commercial seeds are hybrids, which are complicated to produce and cost much, moreover, with long germination period (60-90 days) and low germination rates (50%-70%), while the germination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 and current regulating effects stay unsatisfactory. When engaging in sprouting techniques, we found that there maybe one or more critical points during the germina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the present work intends to find out these critical points first by investigating the dynamic changes in the cell structure and typical inclusions, for instance, storage protein, then to screen out 2-3 candidate genes that related to these important germination phases by comparing the proteomic changes among these critical points through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Furthermore, changes in their mRNA levels during seed germination will be determined by real-time PCR; meanwhile, their biological functions will be verified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Finally, the mechanism of oil palm seed germination will be summariz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to the studies on dormancy breaking and regulating techniques of oil palm seed germination.
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是我国热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支持对象之一。油棕通过种子繁殖,商业化种子杂交制种程序繁琐、生产成本较高,萌发周期长(60-90天)且萌芽率低(50%-70%),其萌发机理尚不明确、萌芽调控效果很不理想。我们在从事油棕种子催芽技术研究时发现,该萌发过程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临界点。基于此,本项目拟首先通过考察种子组织细胞结构和贮藏蛋白等标志性内含物的动态变化,初步定位油棕种子的萌发临界点;然后以此为突破点,通过双向电泳比较临界点前后及未萌发种子蛋白质组的变化,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与比较筛选出2-3个在油棕种子萌发的重要阶段起关键调控作用的基因;进一步通过实时定量PCR验证其mRNA表达量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同时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平台对候选基因的生物功能进行验证,从而探索油棕的种子萌发机理,同时为打破种子休眠和促进萌发调控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结项摘要

油棕种子是典型的顽拗型种子,种子萌发周期长且萌芽率低,调控机理复杂。本项目同时以种子热处理催芽(含胚乳)胚样品和无菌组培(无胚乳)胚样品为实验材料,通过检测萌芽前后的蔗糖含量变化发现,内源蔗糖可能是胚萌发前期的主要能量来源,而后期必须依靠外源能量维持继续生长发育;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萌发后的胚样品(SP1、SP2、SP3)与对照样品(T0)相比较,上调表达基因均超过5500个、下调表达基因均超过3000个,而这3个样品间的差异基因很少,表明种子催芽阶段涉及到的基因数量很大、生物过程复杂;蛋白质组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胚萌发后上调表达的蛋白质数量范围仅为14-25个,而同组样品下调表达的蛋白质数量是上调数量的10倍左右;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同组样品中上述两类数据的GO功能分类基本一致,即参与的生物过程主要是代谢过程,所在位置主要是细胞和细胞器,分子功能主要是结合和催化活性;结合上述相关数据的关联分析,筛选出了10个与油棕种子萌发相关的候选基因,并通过转录表达分析,初步定位了3个参与油棕种子萌发调控的重要基因。相关结果可以为进一步探索油棕种子萌发调控机理以及休眠破除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油棕胚蛋白质组学研究体系的建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广东农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静;吴翼;张大鹏;雷新涛
  • 通讯作者:
    雷新涛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煤矿节理地层TBM掘进巷道围岩损伤规律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煤矿安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代迈;唐彬;王永;王雪松;汪振华
  • 通讯作者:
    汪振华
颗粒增强铝合金基泡沫铝材料压缩性能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功能材料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姚广春;王永;李兵;祖国胤
  • 通讯作者:
    祖国胤
2009—2018年宁波市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及早死所致疾病负担趋势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预防医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蒙家嘉;李辉;王永;纪威;冯伟;张瑞洁;刘杨;刘世炜;韩丽媛
  • 通讯作者:
    韩丽媛
夏季青藏高原O_3低值与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的关系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气候与环境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金海;蔡兆男;舒斯;王永;刘毅
  • 通讯作者:
    刘毅
西昆仑山前晚新生代磨拉石时代及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地质力学学报,2005,V.11, N.2:181-186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喜臣*;王永;丁孝忠
  • 通讯作者:
    丁孝忠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王永的其他基金

油棕体胚发生相关基因发掘及功能解析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58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