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劳扩张中心玄武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地幔源区与板片俯冲效应的约束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303017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308.岩石地球化学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Back-arc basin, as the mainly component in the "trench-arc-back arc" system at convergent margins, is a natural laboratory for studying the geochemical reservoir and the effects of slab-subduction. Lau basin,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the Pacific Ocean, is one of the classic modern back-arc basins. The Eastern Lau Spreading Center (ELSC) showed th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petrographical, geochemical and ge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long strike in consistent with the proximity to the volcanic arc to the west, probably indicating the control of slab-subduction on axial magmatism. Meanwhile, the geochemical and geophysical discontinuities (e.g., Nb, Ta) were also found in the Central Eastern Lau Spreading Center that probably suggested variances in mantle source, subducted materials and effects of slab-subduction. However, the mechanism for these variances is still in debate. The project aims at the basaltic rocks in cruise "DY115-19-4" in ELSC , based on petrology, whole-rock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and Sr-Nd-Pb-Hf-Os isotopic compositions, to reveal the compositions of primary magma, potential mantle domains, the sources of subducted materials and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slab-subduction on axial magmatism in different stages of basin evolution. Furthermore, the mantle heterogeneity beneath the ELSC and the effects of Pacific oceanic lithosphere subduction on the geochemistry of lavas will also be discussed, providing a better insight into the models of evolution of back-arc basins and the global chemical recycling.
弧后盆地是汇聚板块边缘"沟-弧-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地球化学储库和板片俯冲效应的理想场所。位于西南太平洋的劳盆地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弧后盆地,其中的东劳扩张中心沿走向存在明显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的梯度变化,并与岛弧的趋近程度密切相关,反映俯冲对其岩浆作用的影响。同时,东劳扩张中心的中部存在地球化学特征的明显跳跃(Nb、Ta等),可能与地幔源区、俯冲物质及俯冲影响程度的差异有关。而这些差异的形成机制尚未明确。申请人拟对DY115-19-4航段采集的玄武质岩石/玻璃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和Sr-Nd-Pb-Hf-Os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反映原始岩浆成分、甄别地幔端元和俯冲物质来源,了解处于弧后盆地不同发育阶段的区域受俯冲影响的程度,进一步探讨俯冲作用对东劳扩张中心熔岩成分的控制及地幔源区的不均一性,以对现有弧后盆地地质模型的检验和全球化学循环的研究提供可能的启示。

结项摘要

西南太平洋的东劳盆地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弧后盆地,是研究“沟-弧-盆”体系中地球化学储库和板片俯冲效应的理想场所。申请人针对 DY115-19-4 航段在东劳扩张中心采集的玄武质岩石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的研究表明:东劳扩张中心南部瓦路法脊(VFR)和中部(CELSC)的熔岩均为典型的弧后拉斑质玄武-安山熔岩。这些样品Mg# 很低,暗示他们前期经历了橄榄石或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现主要受斜长石和磁铁矿结晶分异作用的控制。新鲜样品类似于MORB的Fe/Mn比值(CELSC的比值为52-60,VFR的为50-61)以及大于1的拉斑指数(THI)指示这些玄武质岩石很可能来自干(H2O<2wt%)的地幔橄榄岩源区。VFR和CELSC的玄武质岩石大部分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 (HFSE),并显示强烈的Nb-Ta负异常、Pb正异常,而TVG-12系列样品微量元素显示Sr、Ti负异常,和其他CELSC玄武质岩石明显不同,同时Nb-Ta负异常明显较弱。结合矿物化学的特征(如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共同指示了VFR和CELSC玄武质岩石其地幔源区很可能是有差异的,同时也表明CELSC在小尺度上岩石地化特征也具有不连续性。不同的Th/Nb和U/Th比值指示CELSC岩石主要是受到了俯冲流体的交代作用,而VFR玄武质岩石主要是受到了俯冲沉积物的交代作用。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岩浆过程和热液蚀变对深海橄榄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群慧;李杰;李季伟;孙治雷
  • 通讯作者:
    孙治雷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33 microsatellite locifor thetiger frog Hoplobatrachus rugulosus (Wiegmann, 1834) through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通过转录组测序对虎蛙 Hoplobatrachus rugulosus (Wiegmann, 1834) 的 33 个微卫星位点进行开发和表征
  • DOI:
    10.1007/s12041-018-1029-2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Journal of Genetics
  • 影响因子:
    1.5
  • 作者:
    陈智强;丁国骅;汪艳梅;徐静;林植华
  • 通讯作者:
    林植华
大宽跨比鱼腹式连续钢箱梁桥切割顶升优化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丽园;刘世忠;陈智强;李少波;李凡
  • 通讯作者:
    李凡
深埋长大隧道围岩破坏能量释放数值模拟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于海军;陈智强;姜春雨
  • 通讯作者:
    姜春雨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