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型高功率密度反应堆底部再淹没流动换热机理研究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11275178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9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A2804.粒子探测技术
- 结题年份:2016
- 批准年份:2012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3-01-01 至2016-12-31
- 项目参与者:孙玉发; 于俊崇; 卢庆; 曾未; 吴丹; 冉旭;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High nuclear power density reactor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volume, light weight to make them applicable for power supply for nuclear marine. America and Russia choose plate fuel and tight lattice as the fuel design for high nuclear power density reactors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standard PWRs, these two fuel designs have samaller water to uranium ratio. While, deep study is needed to ensure these high power reactors' safety under accidential conditions especially for LOCA accidents because of the higher pressure drop through the core. Sufficient cooling should be avaliable in these conditions to remove decay heat of the core. Our studies are on the basis of expremental results, aiming to find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the reflooding phases of the high power density reactors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and standard reactors. It is hoped that the peak caldding temperatures will be better predicted and nuclear safety analysis can be better accomplished. This work is very meaningful because it can sustain the high power density reactors' design from the theoretical aspect.
高功率密度核反应堆体积小、重量轻,是核动力舰船的主要选择之一。以美国和俄罗斯为首的大国在高功率密度反应堆上分别采用了板型燃料元件元件堆芯和稠密栅堆芯两种,由于紧凑的堆芯空间,上述两种反应堆的水铀比都较小,堆芯压降较普通压水堆更大,事故情况下的堆芯安全特性值得深入研究以确保反应堆安全,失水事故是压水堆必须考虑的最严重的设计基准事故,而持续有效的水源是压水堆保证余热导出的唯一有效手段,因此本文将基于宏观试验现象,针对上述两种高功率密度反应堆特殊的几何结构,研究高功率密度反应堆在发生失水事故后堆芯再淹没过程中的微观流动和传热机理,探索其再淹没过程不同于普通压水堆的深层次原因,为高功率密度反应堆失水事故情况下包壳和燃料峰值温度的预测,进一步认识上述高功率密度反应堆在极限事故工况下的安全性打下基础。并为高功率密度反应堆系统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结项摘要
NEPTUN-LWHCR和FLORESTAN实验研究表明,稠密栅堆芯再淹没过程相比普通压水堆包壳峰值温度更高、包壳表面经历的温度上升期更长、骤冷更加缓慢、堆芯出口处蒸汽所占份额更高。而已有的系统程序不能直接应用于稠密栅堆芯再淹没过程的模拟,本文针对稠密栅堆芯开发了新的先驱冷却计算模型:在计算壁面蒸汽对流换热时考虑了稠密棒束通道几何形状以及蒸汽流动状态的影响;在计算壁面液体换热时考虑了流型的影响。骤冷前沿附近的壁面放热是影响再湿温度以及骤冷前沿推进速率的主要因素。以往的计算骤冷前沿附近壁面放热的模型不能合理的模拟稠密栅堆芯的骤冷过程。为了计算稠密栅堆芯骤冷前沿附近的壁面放热,开发了“液体半月板延伸区域瞬态蒸发”模型,模型中假设液体层的瞬态蒸发是带走壁面热量的主要形式。在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在RELAP5程序的基础上,开发了改进版本。选取了瑞士NEPTUN-LWHCR实验和德国FLORESTAN实验作为验证基础,通过单一效应验证、组合效应验证以及和他人研究成果的对比,验证了新模型的合理性。.本文采用RELAP5对A.K.Saxena窄缝再淹没实验装置进行了模拟,模拟计算发现,该程序明显高估了骤冷前沿推进速率,对壁面温度的预测也存在较大的偏差。本文从相间拖曳模型出发,结合汽液两相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矩形窄缝通道泡-弹状流相间拖曳模型,同时建立了基于窄缝宽度、空泡份额和当地毛细管数等特征量的矩形窄缝通道下游流型转换模型。新模型使得现有程序对骤冷前沿推进速率的预测更准。在再淹没传热特性方面,本文针对窄缝通道临界后传热特性,开发了基于液滴沉积和碰撞机理的弥散流传热模型,同时采用Sudo公式取代再淹没计算过程中临界热流密度的计算,从而改变了过渡沸腾传热模型中的临界热流密度因子,并根据现有的以矩形窄缝通道为对象获得过验证的Petukhov单相蒸汽传热模型等为基础,对RELAP5再淹没模型中临界后传热模型进行了修改。本文通过对上述模型的建立,窄缝通道再淹没计算程序对Saxena实验壁面温度和骤冷前沿推进速率的预测能力大为提高。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稠密棒束通道内骤冷前沿附近壁面放热模型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2013
- 期刊:核动力工程
- 影响因子:--
- 作者:吴丹;余红星;于俊崇;俞冀阳
- 通讯作者:俞冀阳
窄缝通道两相流相间摩擦特性对再淹没骤冷前沿推进速率的影响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2013
- 期刊:核动力工程
- 影响因子:--
- 作者:朱力;刘松涛;余红星;孙玉发
- 通讯作者:孙玉发
稠密栅堆芯再淹没先驱冷却区域换热模型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2012
- 期刊:核动力工程
- 影响因子:--
- 作者:吴丹;余红星
- 通讯作者:余红星
Improvement of reflood model in RELAP5 code based on sensitivity analysis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RELAP5代码再淹没模型改进
- DOI:10.1016/j.nucengdes.2016.04.014
- 发表时间:2016-07
- 期刊: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 影响因子:1.7
- 作者:Li, Dong;Liu, Xiaojing;Yang, Yanhua
- 通讯作者:Yang, Yanhua
基于RELAP5的窄缝通道再淹没模型适应性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2013
- 期刊:核动力工程
- 影响因子:--
- 作者:曾未;余红星;孙玉发;李锋
- 通讯作者:李锋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大破口失水事故工况下碳化硅惰性氧化模型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2019
- 期刊:原子能科学技术
- 影响因子:--
- 作者:钱立波;余红星;孙玉发;陈伟;申亚欧
- 通讯作者:申亚欧
熔融物与下封头间球形窄缝通道内CHF理论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2013
- 期刊:原子能科学技术
- 影响因子:--
- 作者:封坤;田文喜;巫英伟;苏光辉;秋穗正;余红星
- 通讯作者:余红星
基于Hadoop的大规模网络安全实体识别方法
- DOI:--
- 发表时间:2019
- 期刊:智能系统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秦娅;申国伟;余红星
- 通讯作者:余红星
固-固二元复合材料等效导热系数模型研究综述及评价
- DOI:10.7538/yzk.2019.youxian.0310
- 发表时间:2020
- 期刊:原子能科学技术
- 影响因子:--
- 作者:钱立波;余红星;孙玉发;邓坚;吴丹;李仲春;黄涛
- 通讯作者:黄涛
铅基快堆自然循环实验台架比例分析方法研究
- DOI:10.13832/j.jnpe.2020.06.0207
- 发表时间:2020
- 期刊:核动力工程
- 影响因子:--
- 作者:赵鹏程;朱恩平;余红星;翟鹏迪;邓声文;夏榜样;陈宝文
- 通讯作者:陈宝文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余红星的其他基金
新型燃料元件LOCA条件下复杂行为及安全特性研究
- 批准号:U1867219
- 批准年份:2018
- 资助金额:230.0 万元
-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非对称条件下核燃料和包壳堆内瞬态相互作用性能研究
- 批准号:11675161
- 批准年份:2016
- 资助金额:70.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