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SAR数据与冰物理模型的东南极普里兹湾海域固定冰时空特征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67617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615.极地科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Fast ice is an important though poorly quantified and poorly understood component of the Antarctic sea ice cover. Its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is forced by energy and moisture exchanges at the atmosphere-ice-ocean interface. Fast ice could be as an indicator for Antarctic sea ice evaluation. Prydz Bay is the third largest bay in Antarctica, and the largest bay in East Antarctica. The interaction of ocean, sea ice and atmosphere in Prydz Bay has been a focus in Chinese polar scientific researches. In this study, fast ice extent over Prydz Bay will be mapped using ASAR data from 2005 to 2012 by the optional algorithm (gradient algorithm or image feature tracking algorithm). Local histogram matching method based on prior knowledge will be employed to improve the optional algorithm. The ice thickness will be simulated by HIGHTSI model. In situ measurements will be used as validation data. The fast ice extent and thickness dataset during 2005-2012 in Prydz Bay will be completed and the volume of fast ice will be calculated.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s will be analyzed. The dataset will help the parameterization of thermodynamic sea-ice processes in coupled climate models, and will provide an outlook towards statistical parameterization of fast-ice characteristics within numerical models. With the global changes being a hot topic, this study about fast ice observations employed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data will promote sea ice remote sensing research in China, make contributions to polar researches and global changes researches.
固定冰的时空特征是区域尺度气-冰-海交互作用的结果,直接反映了区域气候变化,可用于评估极地区域的海冰变化。普里兹湾是南极第三大海湾,海湾内的气-冰-海相互作用过程是我国南极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2005-2012年的ASAR数据为基础,基于先验知识进行图像直方图匹配,使用固定冰最优识别算法,获取固定冰的范围及生消关键日期,并使用高分辨率冰雪热力学模式HIGHTSI模拟得到固定冰冰厚数据,根据范围与冰厚数据计算固定冰的体积。在此基础上分析普里兹湾固定冰范围、冰厚与体积的年际与年内时空特征,为南大洋固定冰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海冰数值模式结果的验证与评估提供关键数据。在全球变化研究背景下,普里兹湾海域固定冰时空特征研究将推动我国海冰遥感技术发展并提升我国极地遥感研究水平。

结项摘要

固定冰的时空特征是区域尺度气-冰-海交互作用的结果,直接反映了区域气候变化,可用于评估极地区域的海冰变化。本项目基于遥感观测、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全南极固定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主要内容和结果包括:.(1) 基于净梯度差算法,结合影像边缘检测和自动矢量化方法,发展了一套适应于全南极的固定冰快速识别和提取方法,研究显示该方法具有识别精度高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2) 基于发展的固定冰边缘提取方法,使用2006-2011年ENVISAT ASAR数据和2016-2017年Sentinel-1 SAR数据,首次获取了全南极高分辨率、长时间序列的固定冰最大范围数据集,分析了全南极固定冰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全南极固定冰平均面积约为4.9±0.32×105 km2,约70%位于东南极沿岸,印度洋和太平洋扇区固定冰面积显著高于罗斯海、别林斯高晋海和威德尔海;探究了冰山影响南极固定冰形成和发展的机制,发现冰山接地搁浅会导致固定冰的形成,而冰山的运动将导致固定冰范围变化;.(3) 基于长时序的中山站近岸固定冰观测数据和海冰热力学模型HIGHTSI,探究了固定冰的生长和消融过程机制,发现海冰4-12月的积雪深度的空间差异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有关,冰上积雪的年际变化较大但厚度变化较小,积雪的绝热效应对站点最大海冰厚度存在较大影响,平均积雪深度和最大海冰厚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 = −0.58, p < 0.05);.(4) 使用海冰热力学模型HIGHTSI开展了2006-2011年和2016-2017年麦克罗伯逊地沿岸固定冰冰厚的区域性模拟,结果表明该区域固定冰最大厚度通常出现于每年的10月份,最大厚度1.28-1.96 m,结合提取的固定冰数据,得到研究期内固定冰平均最大体积约为59.3 km3。其厚度分布显示,距离海岸越近固定冰厚度越大,固定冰厚度与负积温的相关性可达98%。.本项目为海冰模式(地球系统模式)与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全南极高分辨率的海冰(固定冰) 数据,发现了冰山影响南极固定冰形成和发展的机制和固定冰在冻结期和融化期的生消机制,增进了对南极固定冰的理解和认识,加深了对于全球变化基本事实的了解。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南大洋海底地形对冰山运动与搁浅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田;刘岩;程晓;欧阳伦曦;李新情;JiPing LIU;Mohammed SHOKR;惠凤鸣;张晶;温家洪
  • 通讯作者:
    温家洪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landfast ice in Antarctica during 2006-2011 and 2016-2017 using high-resolution SAR imagery
利用高分辨率SAR影像研究2006-2011年和2016-2017年南极洲陆地冰的时空格局
  • DOI:
    10.1016/j.rse.2020.111736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 影响因子:
    13.5
  • 作者:
    Li Xinqing;Shokr Mohammed;Hui Fengming;Chi Zhaohui;Heil Petra;Chen Zhuoqi;Yu Yining;Zhai Mengxi;Cheng Xiao
  • 通讯作者:
    Cheng Xiao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landfast ice near Zhongshan Station, East Antarctica, over an annual cycle in 2011/2012
2011/2012年东南极中山站附近陆地冰时空演变
  • DOI:
    10.1007/s13131-018-1339-5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1.4
  • 作者:
    Zhao Jiechen;Yang Qinghua;Cheng Bin;Lepparanta Matti;Hui Fengming;Xie Surui;Chen Meng;Yu Yining;Tian Zhongxiang;Li Ming;Zhang Lin
  • 通讯作者:
    Zhang Lin
Satellite-Based Sea Ice Navigation for Prydz Bay, East Antarctica
南极洲东部普里兹湾的卫星海冰导航
  • DOI:
    10.3390/rs9060518
  • 发表时间:
    2017-06-01
  • 期刊:
    REMOTE SENSING
  • 影响因子:
    5
  • 作者:
    Hui, Fengming;Zhao, Tiancheng;Cheng, Xiao
  • 通讯作者:
    Cheng, Xiao
Automatically Extracted Antarctic Coastline Using Remotely-Sensed Data: An Update
使用遥感数据自动提取南极海岸线:更新
  • DOI:
    10.3390/rs11161844
  • 发表时间:
    2019-08
  • 期刊:
    Remote Sensing
  • 影响因子:
    5
  • 作者:
    Yu Yining;Zhang Zhilun;Shokr Mohammed;Hui Fengming;Cheng Xiao;Chi Zhaohui;Heil Petra;Chen Zhuoqi
  • 通讯作者:
    Chen Zhuoqi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遥感观测的2010~2017年秋季北极东北航道通航能力时空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科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诗怡;曹云锋;惠凤鸣;程晓
  • 通讯作者:
    程晓
北极东北航道维利基茨基海峡海冰时空变化及适航性分析span style=font-size:16.0pt;line-height:125%;font-family:SimSun;/span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极地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新情;慈天宇;罗斯瀚;惠凤鸣;程晓
  • 通讯作者:
    程晓
南大洋海底地形对桌状冰山的漂移和着地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Mohammed Shokr;惠凤鸣;张晶;温家洪
  • 通讯作者:
    温家洪
2014年夏季北极东北航道冰情分析br /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极地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新情;程晓;惠凤鸣;翟梦茜;张媛媛
  • 通讯作者:
    张媛媛
基于航拍数据的南极维多利亚地企鹅源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科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贺红;李香兰;程晓;朱仁斌;唐剑武;惠凤鸣;吴文会;赵天成;刘岩;康靖
  • 通讯作者:
    康靖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惠凤鸣的其他基金

入海径流对北极东北航道海域固定冰生消影响研究
  • 批准号:
    42376241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北极沿岸冰间湖动态变化与热力学效应研究
  • 批准号:
    41976214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6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