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特产黑蚁活性组分介于改善高尿酸血症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360653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49.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3211.中药内分泌与代谢药理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Hyperuricemia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Bi-syndrom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yperuricemia is caused by the disorder of purin metabo1ism and is an important pathological basis for gout, furthermore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some serious diseases such as hypertension. At present, the antihyperuricemic agents on the market possess some side effects which hinder their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refore, searches for alternative antihyperuricemic agents with a more favorable pharmacological and toxicological profile is highly warranted. Polyrhachis vicina Roger,a well-know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re quite rich in Guangxi,but R&D about it have been lagging behind. With the clues from some Chinese medical books and its long time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in China, we verified, through years of researches with the help of the modern science technologies, that Polyrhachisvicina Roger can alleviate gout by decreasing the level of uric acid in serum(by inhibiting the activity of XOD) and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uric acid in urine. But the underlying mechnism is not yet elucidate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the anti-hyperuricemia activity of these active constituents extracte from Polyrhachis vicina Roger,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the project will b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Polyrhachisvicina Roger on the inhibition of the uric acid overproduction and underexcretion in the hyperuricemia model rats and the Clone-9 cells at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whole body, organs, tissues and cells by RT-PCR,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 subsequently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developmenting Polyrhachisvicina Roger as the antihyperuricemic agents with the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高尿酸血症归属中医"痹证"。高尿酸血症由嘌呤代谢紊乱所致,是引起痛风的生化基础,且与高血压等疾病密切相关,目前治疗药物毒副作用大而限制其在临床上的使用,因此,研制高效低毒的抗高尿酸血症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西特产黑蚁为广西道地药材,资源丰富,但研究与开发程度低。本课题组以中医药典籍记载及民间临床实践为线索,经过多年研究证实了其抗痛风活性,并初步揭示其抗痛风作用是通过减少血清尿酸水平(抑制XOD的活性)和增加尿中尿酸水平密切相关,但其作用机制尚需系统解明。为系统阐明其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本项目拟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通过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和培育大鼠Clone-9细胞,利用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等技术,从整体、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多层次对其活性组分干预尿酸的合成体系及尿酸在肾脏排泄体系两方面展开系统研究,为研制具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高尿酸血症药物奠定基础。

结项摘要

本项目采用氧嗪酸钾诱导大鼠,成功建立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口服给予广西特产黑蚁活性组分(AFPR),检测大鼠尿液和血清中的尿酸水平,证实AFPR对高尿酸血症大鼠具有治疗作用;测定AFPR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和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XOD)水平,血清SOD活性及IL-1β、IL-6、 TNF-α、SCr、BUN和MDA的水平,肾脏尿酸盐转运蛋白(GLUT9,URAT1,OAT1)的表达,证明AFPR具有抗氧化、抗炎活性和对肾具有保护作用,部分阐明AFPR治疗高尿酸血症相关分子机制;通过尿酸处理大鼠肝细胞诱发炎症,建立尿酸诱导大鼠肝细胞炎症模型,给予AFPR处理,检测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证实AFPR能有效抑制高尿酸诱发的炎症及其机制,进一步阐明广西特产黑蚁活性组分抗高尿酸血症作用的多靶点性;使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将广西特产黑蚁中的脂肪酸甲酯化,采用正十八烷作为内标物,建立拟黑多刺蚁中棕榈酸和油酸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本研究为研制具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高尿酸血症药物奠定基础。. 在本项目资助下,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6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项目总投入经费49.00万元,支出49.00万元,各项支出基本与预算相符。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2)
黑蚂蚁醇提物石油醚部位对亚急性衰老氧化小鼠血清和脑组织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中华中医药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苏启表;何飞;曾宪彪;苏华;牙启康;吕纪华;卢文杰;何开家;韦宝伟;韦桂宁
  • 通讯作者:
    韦桂宁
siRNA抑制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1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凋亡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 DOI:
    10.13699/j.cnki.1001-6821.2015.17.023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苏启表;韦桂宁;刘洪俊;李辰生;廖丽贞;赵杰;李国标;李卫东
  • 通讯作者:
    李卫东
GC 法测定拟黑多刺蚁中棕榈酸和油酸的含量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药物分析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吉成;韦桂宁;卢文杰;陆国寿;谭晓;黄周锋;陆奇志
  • 通讯作者:
    陆奇志
拟黑多刺蚁醇提物抗抑郁作用研究
  • DOI:
    10.3969/j.issn.1001-1978.2015.09.020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药理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韦桂宁;楚世峰;苏华;何飞;苏启表;卢文杰;陆国寿;黄周锋;谭晓;林霄;曾宪彪;韦宝伟;陈乃宏
  • 通讯作者:
    陈乃宏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参与急性炎症状态下大鼠肝P-糖蛋白表达下调
  • DOI:
    10.13699/j.cnki.1001-6821.2015.16.028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苏启表;韦桂宁;王来友;苏华;廖丽贞;赵杰;李国标;李卫东
  • 通讯作者:
    李卫东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拟黑多刺蚁石油醚部位对抑郁大鼠神经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药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 欣;龙 倩;楚世峰;王莎莎;韦桂宁;李冬梅;陈乃宏
  • 通讯作者:
    陈乃宏
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治疗小鼠皮肤瘙痒的实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药材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 飞;李冬梅;苏启表;曾宪彪;韦桂宁
  • 通讯作者:
    韦桂宁
诺丽果水提物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对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 DOI:
    10.3969/j.issn.1001-1528.2018.10.032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成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曹斌;韦桂宁;李冬梅;赖其瑞;农云开
  • 通讯作者:
    农云开
抑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 DOI:
    10.19540/j.cnki.cjcmm.20200302.402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中国中药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雪雪;陶柱萍;厉颖;李灿委;范孟然;刘卫红;韦桂宁;高鹏飞
  • 通讯作者:
    高鹏飞
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91703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毛长智;何俊慧;李冬梅;何飞;陆国寿;胡筱希;韦桂宁
  • 通讯作者:
    韦桂宁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韦桂宁的其他基金

广西十大功劳总生物碱基于AKAP12调节突触可塑性的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 批准号:
    82260776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33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广西特产黑蚁活性组分抗抑郁作用的机制研究
  • 批准号:
    81960729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34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的广西黑蚁抗抑郁功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
  • 批准号:
    81560663
  • 批准年份:
    2015
  • 资助金额:
    35.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