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大变形巷道围岩破坏与稳定性控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434006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 资助金额:
    34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404.矿山开采基础理论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surrounding rock with large deformation in deep roadway is the result of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lastic zone; and deep expansion of boundary the malignant expansion of plastic zone is the immediate cause of large deformation and loosening damage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failure of supporting. It is made a breakthrough for the usual field test, a series of new independent techniques including the capacitive bar precision measuring instrument; the drilling cruise recording instrument and the roof collapse hidden danger detecting instrument are adopted. Combining with comprehensive research method of different levels and multiple subject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lastic zone and the deep expansion of boundary be taken as the mean line, the physic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rock mechanics behavior of deep rock mas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lastic zone, the geometric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ime-spatial revolution evolution of plastic zone boundary will be studied.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supporting causing by the malignant expansion of plastic zone be revealed, the stability criterion of surrounding rock with large deformation in deep roadway will be established, and stability control principle of surrounding rock will be put forward based on which can prevent the plastic zone development from steady state to unsteady state, and keep down the malignant expansion of plastic zone. New techniques including long bolt and elastic cable of proprietary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re taken as the lead conten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field will be made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surrounding rock reinforcement and stress control. These researche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new technical way for the stability control of surrounding rock with large deformation in deep roadway.
深部大变形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是围岩塑性区形成、发展及边界蠕变扩张的结果,塑性区的恶性扩展是围岩产生大变形、松动破坏和支护失效的直接原因。本项目突破传统的现场测试手段,采用容栅精密定位测量仪、钻孔巡航摄录仪、冒顶隐患探测仪等一系列自主研发的新技术,结合多层次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以围岩塑性区的形成、发展及边界蠕变扩张为主线,研究深部岩体的物理结构特性与岩石力学行为、深部大变形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成机理、塑性区边界几何分布状态特征及时空演化规律;揭示巷道塑性区恶性扩展导致围岩破坏和支护失效的力学机制,建立深部大变形巷道围岩稳定性判别准则,提出基于防止巷道围岩塑性区由稳态向非稳态转化、遏制塑性区恶性扩展的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原理;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长锚杆、弹性锚索等新技术为主导,结合围岩强化与应力控制,进行现场应用研究;为深部大变形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技术途径。

结项摘要

围岩大变形严重影响深部巷道的正常使用,其稳定性控制一直是岩石力学和采矿界的世界性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本项目以深部巷道围岩塑性区演化过程为主线,研究了大变形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成机理,揭示了塑性区扩展导致巷道围岩破坏和支护失效的力学机制,构建了巷道冒顶隐患指标体系和分级方法,研发了巷道锚杆(索)支护设计系统,实现了巷道冒顶隐患可视化分析和差异化设计,形成了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体系。取得以下研究成果:. (1)开展了岩体加卸载与细观损伤试验,发现岩体强度、破坏形态、损伤程度及塑性变形均与其加载历史水平密切相关,应力水平越高,卸载后的岩体强度越小,塑性变形量越大,宏观与细观裂隙数量越多,岩体的损伤程度越加严重。. (2)建立了非等压环境下的巷道围岩力学模型,阐明了巷道围岩塑性区具有圆形、椭圆形和蝶形的三种基本形态,给出了塑性区三种基本形态的数学界定标准和应力围岩判别准则。. (3)分析了高偏应力环境下的巷道围岩塑性区演化过程,揭示了蝶叶型冒顶力学本质,获得了应力偏量大小、围岩强度、巷道尺寸以及蝶叶方位角等蝶叶型冒顶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巷道冒顶隐患多参量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冒顶隐患判别准则,获得了巷道不同地段的冒顶隐患级别。. (4)建立了岩石性质与钻进信号特征的关联模型,研发了冒顶隐患探测仪、超高强柔性锚杆以及大延伸柔性锚杆,实现了大变形巷道冒顶隐患的精确定位,形成了大变形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体系。. (5)基于蝶形破坏理论及其突变特性,揭示了巷道围岩塑性区恶性扩张引发冲击地压机理。. (6)研制了三轴加载试验装置,分析了锚杆支护强度、支护密度以及预紧力对预裂试件的锚固特征,构建了锚杆支护的劈裂板梁结构模型,揭示了深部巷道围岩锚杆锚固机理。. 本项目研究成果已在神华集团、潞安集团、冀中能源、湖南煤业等全国多个大型煤炭集团进行了推广应用,消除了冒顶安全隐患,降低支护成本,改善了支护效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31)
专著数量(1)
科研奖励数量(12)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68)
圆形巷道围岩偏应力场及塑性区分布规律研究
  • DOI:
    10.13247/j.cnki.jcumt.000309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念杰;李季;赵志强
  • 通讯作者:
    赵志强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Brittle-Ductile Response of a Heterogeneous Soft Coal Rock Mass under Multifactor Coupling
多因素耦合下非均质软煤岩体脆塑响应试验研究
  • DOI:
    10.1155/2019/5316149
  • 发表时间:
    2019-05
  • 期刊:
    Geofluids
  • 影响因子:
    1.7
  • 作者:
    Weijian Yu;Genshui Wu;Baifu An
  • 通讯作者:
    Baifu An
岩层破裂状态与钻削机构振动响应特性研究
  • DOI:
    10.13545/j.cnki.jmse.2016.05.023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书英;马念杰
  • 通讯作者:
    马念杰
基于逾渗机理的含瓦斯煤体变形破坏机制及试验研究
  • DOI:
    10.13225/j.cnki.jccs.2017.0817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煤炭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根水;余伟健;王平;刘泽;刘芳芳;黄钟
  • 通讯作者:
    黄钟
采动巷道应力场环境特征与冒顶机理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贾后省;李国盛;王璐瑶;乔安震
  • 通讯作者:
    乔安震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巷道支护中锚固段位置对深部围岩塑性区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矿业工程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肖宇;王卫军;袁超;黄聪;唐利明
  • 通讯作者:
    唐利明
基于Mohr_Coulomb与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的巷道围岩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矿业研究与开发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范磊;王卫军;袁超;袁越;郭亚超;杜少华
  • 通讯作者:
    杜少华
深部倾斜岩层巷道变形特征模拟与控制技术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海;张农;王卫军;彭刚
  • 通讯作者:
    彭刚
深井煤层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及试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欧阳广斌;王卫军;李树清
  • 通讯作者:
    李树清
Study of dynamic pressure roadway supporting schem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ickness composite roof
厚复合顶板条件下动压巷道支护方案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卫军;罗立强;余伟健;吴海;屈延嗣
  • 通讯作者:
    屈延嗣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王卫军的其他基金

基于塑性区形态演化的动压巷道围岩统一破坏机理研究
  • 批准号:
    52374088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0.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深部动压巷道围岩承载结构形成-破坏-重构时空演化规律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58 万元
  • 项目类别:
深部巷道围岩塑性区岩体非连续变形及其控制
  • 批准号:
    51874130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高应力厚层松软顶板煤巷围岩锚固失效及控制机理研究
  • 批准号:
    51374105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深部厚层复合顶板下突出煤层动压巷道围岩控制机理研究
  • 批准号:
    51074071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3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深井煤层巷道围岩控制“内、外承载结构”耦合稳定机理研究
  • 批准号:
    50674045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29.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