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造山带地壳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574038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404.地震学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The Central Orogenic Belt of China (Qingling-Dabie-Sulu orogenic belt) was formed by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between the Yangtze Craton and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t is the natural library for continental dynamic study of translation from ocean-to-continent subduction to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and continental dynamic mechanism of following orogeny and collapse of orogen. Research on the crustal and upper mantle shear-wave and anisotropic structure beneath the orogenic belt is the key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ultrahigh pressure (UHP) metamorphic belt. The objective of this project is to construct fin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velocity and anisotropy structure beneath the Central Orogenic Belt by applying seismic ambient noise and teleseismic surface wave two-plane wave tomography to broadband seismic station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Seismic Network (CNSN) in the region and Global Seismographic Network (GSN). We will use two newest technique during our study: teleseismic cross-correlation of ambient noise between CNSN stations and GSN stations, and mutimode surface wave mode separation by high-resolution Linear Radon Transform (LRT) and dispersion measurements on surface waves only containing the fundamental mode of surface waves. We will focus our research efforts on crustal high shear wave velocities, low shear wave velocity layer in the middle crust, and crust and upper mantle velocity characteristics, which will provide geophysical evidences for the orogenic structure of the belt. This project will provide important constraint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tinental dynamic mechanism of orogeny and collapse of orogen in the Central Orogenic Belt.
中国中央造山带(秦岭-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是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碰撞的产物,是研究洋-陆俯冲转化为陆-陆碰撞及后继的造山运动等大陆动力学过程的天然实验室。深入研究中央造山带地壳上地幔横波速度和各向异性结构是正确理解超高压变质带形成和演化等动力学过程的基础和关键。本项目基于中国地震台网及区域台网和全球地震台网数据,利用背景噪声面波成像结合地震面波双平面波成像技术,对研究区域地震台网联合全球地震台站进行大台站距背景噪声互相关,利用高分辨率Radon变换进行面波模式分离、对重构的基阶面波进行频散测量等最新数据处理技术,研究中央造山带地壳上地幔三维横波速度和各向异性结构。重点研究Moho界面、壳内高速体、中地壳低速层的横波速度和各向异性分布特征,以期为陆壳深俯冲与折返和岩浆作用等构造演化研究提供地球物理依据。预期研究成果对认识块体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结项摘要

中国中央造山带(秦岭-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是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碰撞的产物,是研究洋-陆俯冲转化为陆-陆碰撞及后继的造山运动等大陆动力学过程的天然实验室。深入研究中央造山带地壳上地幔横波速度和各向异性结构是正确理解超高压变质带形成和演化等动力学过程的基础和关键。本项目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1)基于三分量背景噪声数据和远震面波数据,利用有限频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技术和远震面波层析成像技术,构建了东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地壳上地幔横波速度结构及地壳径向各向异性结构;(2)推断超高压变质岩在出露地表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折返:在三叠纪中晚期,扬子板片向华北板片俯冲过程中发生断离,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从地幔岩石圈深度折返至中下地壳;在晚三叠世和早—中侏罗世,超高压变质岩在浮力的作用下沿着俯冲隧道折返至中上地壳;在白垩纪,超高压变质岩进一步折返至地表;(3)较为系统地对比了利用地震数据和背景噪声互相关进行方位角校正的异同。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单月噪声数据的测量结果的统计分析证明了仅一个月的噪声互相关数据也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量地震摆水平分量定向误差;(4)发展了有限频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技术,即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中考虑了有限频效应,该方法可根据背景噪声数据获取大陆尺度高精度的宽频带(10~150秒)面波相速度结构。上述研究对认识块体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1)
专利数量(0)
Joint Inversion of Active Sources and Ambient Noise for Near-Surface Structures: A Case Study in the Balikun Basin, China
近地表构造活动源与环境噪声联合反演:以中国巴里坤盆地为例
  • DOI:
    10.1785/0220180140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
  • 影响因子:
    3.3
  • 作者:
    Luo Yinhe;Lin Jing;Yang Yingjie;Wang Limin;Yang Xiaozhou;Xie Jingyun
  • 通讯作者:
    Xie Jingyun
3D shallow structures in the Baogutu area, Karamay, determined by eikonal tomography of short-period ambient noise surface waves
克拉玛依包古图地区的3D浅层结构,由短周期环境噪声面波影像学层析成像确定
  • DOI:
    10.1016/j.jappgeo.2016.03.037
  • 发表时间:
    2016-06
  • 期刊:
    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
  • 影响因子:
    2
  • 作者:
    Xu Hongrui;Luo Yinhe;Chen Chao;Xu Yixian
  • 通讯作者:
    Xu Yixian
Broad-band Rayleigh wave phase velocity maps (10–150 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from ambient noise data
根据环境噪声数据绘制的美国各地宽带瑞利波相速度图(10-150 秒)
  • DOI:
    10.1093/gji/ggw460
  • 发表时间:
    2017-02
  • 期刊: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 影响因子:
    2.8
  • 作者:
    Zhao K.;Luo Y.;Xie J.
  • 通讯作者:
    Xie J.
Correction of phase velocity bias caused by directional noise sources in high-frequency ambient noise tomography: a case study in Karamay, China
高频环境噪声层析成像中定向噪声源引起的相速度偏差的校正:以中国克拉玛依为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 影响因子:
    2.8
  • 作者:
    Kai Wang;Yinhe Luo;Yingjie Yang
  • 通讯作者:
    Yingjie Yang
Seismic evidence for multiple-stage exhumation of high/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eastern Dabie orogenic belt
大别造山带东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多期折返的地震证据
  • DOI:
    10.1093/gji/ggy208
  • 发表时间:
    2018-08
  • 期刊: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 影响因子:
    2.8
  • 作者:
    Luo Yinhe;Zhao Kaifeng;Tang Chi-Chia;Xu Yixian
  • 通讯作者:
    Xu Yixia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从干预信号转导探讨咳喘宁防治病毒诱发小儿哮喘的新思路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医儿科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罗银河;王孟清
  • 通讯作者:
    王孟清
五虎汤对RSV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树突细胞自噬和炎性因子IL-17A和IL-17F水平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中草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鑫;王孟清;罗银河;江智豪
  • 通讯作者:
    江智豪
脑泰方抗血栓作用的实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医药导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国佐;易亚乔;罗银河;葛金文
  • 通讯作者:
    葛金文
咳喘宁对哮喘豚鼠EOS的调节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锡军;罗银河;王孟清;朱晔;董晓斐
  • 通讯作者:
    董晓斐
Sema4D在病毒诱发哮喘大鼠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及咳喘宁的干预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药药理与临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莹莹;罗银河;王孟清
  • 通讯作者:
    王孟清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罗银河的其他基金

桐柏-红安造山带地壳上地幔横波速度结构研究
  • 批准号:
    42374057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2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联合反演面波和体波研究大别造山带地壳上地幔结构
  • 批准号:
    41874058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东大别地壳上地幔精细横波速度结构研究
  • 批准号:
    41374059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8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饱和土瑞雷波传播特性研究
  • 批准号:
    40904031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