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班戈-安多增生造山带角闪辉长岩和中酸性侵入岩的岩石成因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902047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04.岩石学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9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20-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Formation of calc-alkaline andesitic to dacitic rocks within accretionary orogenic belts are central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continental crust. This proposal sheds lights on the Jiaqun pluton within the Baingoin-Amdo accretionary orogenic belt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xtensive accretionary complex,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calc-alkaline intermediate-felsic rocks and hornblende gabbros (as well as other mafic rocks) which are rare exposed in arc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route large-scale geological mapping and petrographical observations, as well as in-situ mineral compositional and whole-rock elemental and isotopic determinations, this proposal aims to (1) constrain whether the hornblende gabbros represent the evolved mantle-derived basaltic magmas or the earlier cumulates crystallized from parental magmas, (2) explore the origin of the intermediate-felsic rocks, (3) reconstruct the genetic links and compositional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hornblende gabbros and intermediate-felsic rocks. These results are used to discuss the mechanisms (partial melting and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andesitic to dacitic rocks and formation of continental crust within accretionary orogenic belt.
增生造山带安山质到英安质岩浆的产生机制对理解大陆地壳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拟以发育大量增生杂岩的西藏中部班戈-安多增生造山带为研究区,以出露在混杂岩中佳群岩体中酸性侵入岩和罕见的角闪辉长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开展大比例尺路线地质填图和岩相学观察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单矿物原位成分分析、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测试,鉴定角闪辉长岩(以及其他镁铁质)是幔源岩浆演化的产物还是母岩浆堆晶的产物,限定中酸性岩的源区,刻画角闪辉长岩与中酸性侵入岩的的成因联系和岩浆作用过程,在此基础上讨论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作用在弧中酸性岩形成中发挥的作用,探讨增生造山带大陆地壳的形成机制。

结项摘要

理解造山带中酸性岩的成因是刻画大陆地壳形成过程的基础。本项目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及邻区中生代中酸性岩浆岩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矿物学,全岩地球化学,和全岩多元同位素(Sr-Nd-Pb-Hf-Mg)研究。利用新获得数据,结合整理的全球造山带数据,主要获得以下两点新认识。(1)通过对噶尔金高硅花岗岩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研究发现,四分组效应可以通过副矿物的结晶分离产生;模拟结果表明,全球高硅花岗岩的四分组效应都可以通过副矿物(独居石、褐帘石、磷灰石和锆石)的结晶分离产生,不需要岩浆热液参与。该成果表明高硅花岗岩中元素的行为(如富集成矿),不一定都是岩浆热液参与的结果。(2)通过对全球增生造山带弧岩浆岩年代学、全岩成分、同位素和构造背景大数据进行了系统整理,发现这些岩石可以系统地划分为低镁系列和高镁系列,低镁系列与大陆地壳成分显著不同,可能起源于流体和沉积物熔体交代的地幔楔,并经历了岩浆演化;而高镁系列与大陆地壳成分相似,可能起源于俯冲再循环地壳物质底辟卷入的地幔楔熔融;大陆地壳的形成可能经历了从地幔中提取低镁系列弧地壳,和随后这些地壳物质发生俯冲、底辟和重熔,形成高镁安山质大陆地壳。上述成果为经典的大陆地壳形成悖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本项目发表国际SCI论文3篇,中文论文1篇,协助培养了1名在读博士研究生。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Formation of Continental Crust by Diapiric Melting of Recycled Crustal Materials in the Mantle Wedge
地幔楔中再生地壳物质的底辟熔融形成大陆地壳
  • DOI:
    10.1029/2021gl097515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 影响因子:
    5.2
  • 作者:
    Shi Min Li;Qing Wang;Di-Cheng Zhu;Peter A. Cawood;Robert J. Stern;Zhidan Zhao
  • 通讯作者:
    Zhidan Zhao
Tetrad effect of rare earth elements caused by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in high-silica granites: An example from central Tibet
高硅花岗岩分异结晶引起的稀土元素四分体效应——以西藏中部为例
  • DOI:
    10.1016/j.lithos.2021.105968
  • 发表时间:
    2021-03
  • 期刊:
    LITHOS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Shuai Xue;Li Shi-Min;Zhu Di-Cheng;Wang Qing;Zhang Liang-Liang;Zhao Zhidan
  • 通讯作者:
    Zhao Zhidan
Reconciling Orogenic Drivers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Bangong-Nujiang Tethys During Middle-Late Jurassic
中晚侏罗世班公-怒江特提斯演化的造山驱动因素的调和
  • DOI:
    10.1029/2019tc005951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Tectonics
  • 影响因子:
    4.2
  • 作者:
    Shi Min Li;Qing Wang;Di Cheng Zhu;Peter A. Cawood;Robert J. Stern;Roberto Weinberg;Zhidan Zhao;Xuan Xue Mo
  • 通讯作者:
    Xuan Xue Mo
大陆地壳形成的一种新方式:再循环地壳物质在地幔楔中的熔融
  • DOI:
    --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世民;朱弟成;王青
  • 通讯作者:
    王青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盐渍生境疏叶骆驼刺生态特征与环境因子关系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生态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罗瀚林;曾凡江;张玲;李梅梅;李世民;王波
  • 通讯作者:
    王波
硫化物钝化对 InAs 纳米线光学特性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宝宝;李生娟;陈刚;李世民;王兴军
  • 通讯作者:
    王兴军
非均匀材料反平面裂纹问题的特征函数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鹏;李世民;刘军锋;种肖
  • 通讯作者:
    种肖
骆驼刺叶片形态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对不同潜水埋深的响应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草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 波;曾凡江;张 波;高欢欢;张 玲;李梅梅;罗瀚林;李世民
  • 通讯作者:
    李世民
装甲装备维修器材需求数据模拟
  • DOI:
    10.12382/bgxb.2021.0113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兵工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磊;李世民;康淑瑰;王铁宁;郭猛超
  • 通讯作者:
    郭猛超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李世民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