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集成电路有源转接板电磁干扰机制与抑制方法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6167401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F0406.集成电路器件、制造与封装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Active interposers made of integrated circuit (IC) on 14nm or more advanced technical nod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rough-substrate-vias, can provide power management, switching network and co-processing to the logic-memory stacks, radio frequency/analog/optoelectronic devices and non-circuit devices like sensors carried by itself. The integration of these elements may produce a 3D module with powerful computing, multi-dimensional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effectively supporting the medium and long term development of three dimensional (3D) high density 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 and eventually the More-than-Moore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The size, pitch of its vertical vias and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complex 3D circuit networks formed by the vias and IC are far different from current semiconductor or dielectric interposers; therefore a series of new challenges concerning the electromagnetic (EM) interference (EMI) mechanisms and corresponding rejection methods, have emerged and become the R&D bottleneck. Thus the following topics will be investigated: 1) interaction between EM field/wave and electrical carriers and its impact on noise coupling properties of interposer substrate; 2) new EM phenomena induced by the size effect of dense micron-scale via array in combination with IC interconnects and redistribution layers (RDL), and the interference mechanism; 3) efficient physical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impact evaluation methods for EMI inside the complex interconnect network consisting of micro-to-nano scale vias, RDLs, IC interconnects and transistors; 4) the blocking/shielding of EMI and enhancement of anti-interference capability of victim circuitry; 5) extraction method of eventual analytical, circuit and 3D EM models for highly efficient interconnect design and simulation, the physical design rules and evaluation techniques.
14nm及更先进集成电路(IC)与基板通孔结合而成的有源转接板可为所承载的逻辑IC—存储器叠层、模拟/射频/光电器件和传感器等提供电源管理、通信交换和协同计算功能,相应集成组件具备强大计算、多维感知和通信能力,有力支撑三维高密度异质集成的未来发展及拓展摩尔定律战略的实施。其通孔尺寸、节距及与IC构成的复杂三维电路网络的结构特征迥异于现有半导体或介质转接板,因而在电磁干扰机制和抑制方法方面存在新的科学问题,成为发展瓶颈。相应开展如下研究:1)基板中电磁场—载流子互作用机制及其对基板噪声耦合特性影响;2)密集微米级通孔阵列、IC互连和再分布线尺寸效应引入的电磁传播新现象及其干扰机制;3)通孔与IC互连、再分布线、晶体管构成的跨微纳尺度高密度网络中电磁干扰的物理建模、仿真与评估方法;4)干扰屏蔽及受扰电路抗干扰能力提升方法;5)互连设计用解析、电路和物理模型的提取,相应物理设计规则和评价方法。

结项摘要

先进集成电路(IC)与基板通孔结合而成的有源转接板具备通信交换、电源调控及协同计算功能,为高性能三维异质集成多芯片组件研发以及拓展摩尔定律战略实施提供全新途径。其结构特征和电磁物理特性迥异于现有半导体或介质无源转接板,在电磁干扰机制和抑制方法方面存在新的科学问题,成为发展瓶颈。本项目针对上述挑战,认真依照计划书要求开展研究攻关,完成全部研究内容,适当拓展部分研究内容;实现了研究目标,在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点上均取得突破。主要研究内容、重要结果及其科学意义可归纳为:1)通过基板中电磁场—载流子互作用机制及其对基板电磁耦合特性影响规律的分析,揭示了影响硅通孔电路参数的少子再分布等物理效应,提出了更为精确的等效模型;2)系统分析了跨微纳尺度互连尺寸效应引入的电磁传播新现象及其干扰机制、高密度互连网络中电磁场分布与波传播的行为规律,揭示了信号/电源完整性/电磁干扰(SI/PI/EMI)三者的关联性,有针对性地建立了建模、仿真与评估方法;3)针对电磁干扰与传输噪声抑制需求,提出了具有抑噪能力的互连结构、信号编码方式、功能器件设计,完成了验证;4)完成互连解析、电路和物理模型的提取,提炼出供不同层次物理设计与综合使用的指导原则和性能评价方法;5)完成电磁传播分析求解器算法与原型程序开发,制作转接板传输特性分析及抑噪功能器件验证样品并完成实测,设计了有源转接板通信交换功能芯片并进行了流片。总体上项目实施揭示了先进IC有源转接板电磁干扰相关机制,掌握了相应的建模、干扰抑制方法,突破了设计优化及其分析评测技术,建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技术成果应用于某型转接板集成计算组件的电设计工作中;项目研制工作基础上提炼的微系统与三维集成领域发展思路设想在工信部刊物发表,供国家有关部门及领域专家决策参考,成员应邀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和产业论坛上发表相关展望综述。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14)
专利数量(4)
TSV阵列耦合参数求解算法研究与实现
  • DOI:
    10.16508/j.cnki.11-5866/n.2017.04.008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景龙;缪旻
  • 通讯作者:
    缪旻
条形TSV 结构性能分析与研究
  • DOI:
    10.16182/j.issn1004731x.joss.201806006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系统仿真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振松;缪旻
  • 通讯作者:
    缪旻
微系统集成全新阶段——IC芯片与电子集成封装的融合发展
  • DOI:
    10.19304/j.cnki.issn1000-7180.2021.01.001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缪旻;金玉丰
  • 通讯作者:
    金玉丰
三维集成转接板互连电磁传播仿真中吸收边界条件的选取及其验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电子技术应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云霞;缪旻;胡变香;韩波;李振松
  • 通讯作者:
    李振松
TSV阵列交流电阻的计算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 DOI:
    10.16157/j.issn.0258-7998.174272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电子技术应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景龙;缪旻
  • 通讯作者:
    缪旻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内嵌于多层封装基板的折叠波导慢波结构设计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姚雅婷;缪旻
  • 通讯作者:
    缪旻
一种基于体硅工艺的微机械可调节椭圆低通滤波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传感技术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立葳;卜景鹏;缪旻
  • 通讯作者:
    缪旻
系统级封装中穿透性硅通孔建模及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缪旻
  • 通讯作者:
    缪旻
LDPC编码的最优化HARQ方案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学华;李振松;缪旻;杨大成
  • 通讯作者:
    杨大成
基于低温共烧陶瓷的微机械差分电容式加速度计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传感技术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义川;缪旻;方孺牛;严英占;金玉丰
  • 通讯作者:
    金玉丰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缪旻的其他基金

LTCC微加速度计
  • 批准号:
    61176102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嵌入低温共烧陶瓷多层封装基板的微机械太赫兹波导、波导元件及其工艺研究
  • 批准号:
    60976083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3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体硅工艺的微机械可调微波滤波器
  • 批准号:
    60501007
  • 批准年份:
    2005
  • 资助金额:
    2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