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氧化硅纳米检测平台的构建及在核酸分子组装密度精确调控的应用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605053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404.化学与生物传感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In vivo, cellular functions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specificity are mediated by precise distanc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between biomolecu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osensors, the precisely tunable distance between biomolecules offers an opportunity to efficiently control the packing density and molecular interaction of biomolecules on sensing interfaces, which further influences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biosensors. In order to precisely regulate the distance between biomolecules, this project aims to build a carbon/silica nanostructure detection platform. On one hand, the carbon/silica constitutional repeating unit is synthesized where the carbon framework encompasses the silica center leading to the discontinuous distribution of biomolecul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 of repeating unit is precisely regulated, on purpose of the precisely tunable distance between biomolecules. Compared with the network self-assembled by biomolecules, on account of the smaller molecular size of carbon/silica, the accuracy of size adjustment in the silica/carbon repeating unit is<1 nm. Furthermore, the silica/ carbon network is further applied in the precise regulation of the packing density of DNA molecules. The influence of the molecule distance on the packing efficiency of DNA probes and the hybridization efficiency between DNA probes and targets on the interface are investigated. This study will offer a precisely tunable detection platform to exactly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iological molecules.
在生命体内,高效、特异性的生物功能是通过生物分子间精确的距离和空间分布来实现的。在生物传感领域,调节生物分子的间距能够有效控制生物分子在传感界面上的组装密度及分子间相互作用效率,并影响着生物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了精确调控生物分子的间距及组装密度,本项目拟构建炭/氧化硅纳米网络检测平台。一方面,合成规则排列的炭骨架包围氧化硅中心的重复单元,实现生物分子在传感界面上的非连续排列;另一方面,探索精确控制重复单元结构参数的方法,实现生物分子组装密度的精确调控。与经典的生物分子自组装重复单元相比较,炭/氧化硅具有更小的分子尺寸,其形成的重复单元具有更精确的尺寸可调节精度(<1 nm)。进一步,建立核酸分子杂交检测平台,考察在传感界面上核酸分子的间距其组装效率和杂交效率的影响规律。该研究有望为考察核酸分子及其它生物分子的空间分布对于其相互作用的影响提供一个新的检测平台。

结项摘要

在生命体内,高效、特异性的生物功能是通过生物分子间精确的距离和空间分布来实现的。在生物传感领域,调节生物分子的间距能够有效控制生物分子在传感界面上的组装密度及分子间相互作用效率,并影响着生物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了精确调控生物分子的间距及组装密度,本项目构建基于规则分布多孔膜作为网络的检测平台。一方面,在孔道依次物理沉积金和氧化铟锡,利用不同官能团修饰的核酸及功能分子进行修饰,实现了核酸及功能分子在传感界面上的非连续排列;另一方面,精确调控孔道的孔径,控制孔间距及重复单元结构参数,实现生物分子组装密度的精确调控。建立核酸分子杂交检测平台,考察在传感界面上核酸分子的间距其组装效率和杂交效率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本项目所使用的功能化纳米孔道通过近二十年发展在核酸测序、单分子检测,智能传感器及能量转化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目前绝大部分研究都关注于孔道内功能分子的作用,而忽略孔道外功能分子的作用。本项目中纳米孔道异质化修饰实现了孔道内功能分子和孔道外功能分子的精确空间分割。孔道内功能分子用于离子门控,孔道外功能分子(疏水分子或带电分子)阻碍干扰物质进入纳米孔道,从而降低纳米孔在复杂体系下离子门控的假阳信号,提高纳米孔检测的特异性。 该研究为考察核酸分子及其它生物分子的空间分布对于其相互作用的影响提供一个新的检测平台。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Recent Advances in Solid Nanopore/Channel Analysis
固体纳米孔/通道分析的最新进展
  • DOI:
    10.1021/acs.analchem.7b04737
  • 发表时间:
    2018-01-02
  • 期刊:
    ANALYTICAL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7.4
  • 作者:
    Long, Zi;Zhan, Shenshan;Xia, Fan
  • 通讯作者:
    Xia, Fan
Functional solid-state nanochannels for biochemical sensing
用于生化传感的功能性固态纳米通道
  • DOI:
    10.1016/j.trac.2019.04.014
  • 发表时间:
    2019-06-01
  • 期刊:
    TRAC-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13.1
  • 作者:
    Ma, Qun;Si, Zhixiao;Xia, Fan
  • 通讯作者:
    Xia, Fan
Biomolecule-Functionalized Solid-State Ion Nanochannels/Nanopores: Features and Techniques
生物分子功能化固态离子纳米通道/纳米孔:特征和技术
  • DOI:
    10.1002/smll.201804878
  • 发表时间:
    2019-08-01
  • 期刊:
    SMALL
  • 影响因子:
    13.3
  • 作者:
    Ding, Defang;Gao, Pengcheng;Xia, Fan
  • 通讯作者:
    Xia, Fan
Integrated Solid-State Nanopore Electrochemistry Array for Sensitive, Specific, and Label-Free Biodetection
用于灵敏、特异性和无标记生物检测的集成固态纳米孔电化学阵列
  • DOI:
    10.1021/acs.langmuir.8b02010
  • 发表时间:
    2018-12-11
  • 期刊:
    LANGMUIR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Li, Xinchun;Zhang, Tianchi;Xia, Fan
  • 通讯作者:
    Xia, Fan
Role of outer surface probes for regulating ion gating of nanochannels.
外表面探针在调节纳米通道离子门控中的作用
  • DOI:
    10.1038/s41467-017-02447-7
  • 发表时间:
    2018-01-03
  • 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影响因子:
    16.6
  • 作者:
    Li X;Zhai T;Gao P;Cheng H;Hou R;Lou X;Xia F
  • 通讯作者:
    Xia F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迭代思想的水分时域反射仪(TDR)参数标定
  • DOI:
    10.13522/j.cnki.ggps.2015.05.016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灌溉排水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高鹏程;雷文娟;关卓;唐翔宇
  • 通讯作者:
    唐翔宇
北方区域尺度地下水-包气带硝酸盐分布与变化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晓欣;王仕琴;陈肖如;雷玉平;高鹏程;胡春胜;马林
  • 通讯作者:
    马林
D-InSAR与随机森林模型耦合的活动性滑坡识别方法探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高星月;王世杰;高鹏程
  • 通讯作者:
    高鹏程
锥形束CT在上颌阻生前牙病因研究中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高鹏程;李琥;谢理哲;严斌
  • 通讯作者:
    严斌
城市地铁规划网络可达性评价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世杰;高鹏程;李伟
  • 通讯作者:
    李伟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