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地震后的微地震监测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340009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404.地震学
  • 结题年份:
    2014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5-20 至2014-05-19

项目摘要

The stress accumulated along active faults can be released via destructive earthquakes, such as the Lushan and Wenchuan earthquakes. It can also be released via micro tremors (or microseismics) that are a lot less energetic but a lot more abundant in number than great earthquakes。 The study of micro tremors is not only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assessment of the fault activity, but also crucial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destructive earthquakes and the infrasound waves associated with earthquakes. The micro tremors mentioned in this study refer not only to small earthquakes, but also to those earthquakes that are too small to be identifiable thus to be locatable using ordinary seismic network. Micoseismic study started as one method to assess the fault activity, but it has been well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oil and gas (especially the shell gas) exploration industry. The major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fault activity near Lushan earthquake using the technologies well developed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活动断裂带积累的应变能可能以强烈破坏性地震(比如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方式释放,但也可能以更多更频繁的微地震的方式释放。对微地震的研究不但是断裂活动性评估的一部分,也有利于我们对强震孕震机制和地震次声波产生机理的了解。本研究所指微地震包括大量常规地震台网很难识别并定位的小于1级甚至0级的极微震。微地震监测发源于对活动断裂带的研究,但在西方油气开采(特别是页岩气开发)中得到迅速发展。本研究主要目标是将在油气开发中已经得到较好发展的微地震监测技术用于芦山地震附近断裂带活动性研究。

结项摘要

汶川和芦山地震以后,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区域的地震活动性成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芦山和汶川地震之间的约60公里宽的地震空区的活动性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的目的就是监测芦山地震震区及其以北的地震空区的微地震分布,通过震源机制解等手段研究区域应力场分布。.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初步成果:(1) 通过地震定位初步厘清了发震断层的地下展布形态;(2) 通过震源机制解揭示了芦山地震到汶川地震之间的应力分布的复杂性;(3)研究同时也发现汶川和芦山地震之间的地震空区形态上的复杂性。这些研究成果为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活动性评价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目前为止,本项目已经提交SCI检索论文1篇(接收待刊),国内会议摘要5篇,国际会议摘要1篇,准备提交SCI检索论文1篇,会议摘要2篇。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6)
专利数量(0)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密集台阵研究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震空段的地震活动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黄焱羚;梁春涛;吴晶;王朝亮;刘志强;江宁波
  • 通讯作者:
    江宁波
龙门山断裂带最新地震活动特征及其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小梅;吴晶;梁春涛;钱旗伟;杜培笑
  • 通讯作者:
    杜培笑
微地震地面监测系统的优化设计
  • DOI:
    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5.010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余洋洋;梁春涛;康亮;尹陈;巫芙蓉
  • 通讯作者:
    巫芙蓉
基于密集台阵资料的背景噪声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地震各向异性
  • DOI:
    10.6038/cjg2021o0440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子杰;王绪本;刘志强;梁春涛
  • 通讯作者:
    梁春涛
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汶川和芦山地震之间未破裂段的地壳结构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富君;梁春涛;杨宜海;房立华;苏金蓉
  • 通讯作者:
    苏金蓉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梁春涛的其他基金

基于波形梯度法反演青藏高原东缘及扬子克拉通西缘三维S波速度、各向异性和衰减结构
  • 批准号:
    42174071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9.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波形梯度法反演青藏高原东缘及扬子克拉通西缘三维S波速度、各向异性和衰减结构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9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汶川和芦山地震之间地震空区综合性研究
  • 批准号:
    41674059
  • 批准年份:
    2016
  • 资助金额:
    7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用波形梯度法研究介质速度,各向异性和衰减特性
  • 批准号:
    41374058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7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