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06μm波长的空间目标激光测距技术研究及应用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U1231107
  • 项目类别:
    联合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5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1503.恒星晚期演化及爆发、致密天体及其相关高能过程
  • 结题年份:
    2015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5-12-31

项目摘要

In space debris and interplanetary objects laser ranging system, it’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laser power, since the detected laser pulse signal is very weak. The traditonal 532nm laser used in laser ranging system is converted from 1064nm wavelength which wastes more than half energy. This project will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f space object laser ranging technology based on 1.06μm wavelength by appropriate updating of the existing 532nm laser in Shanghai Observatory.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mirror together with the transmitting optical path will be re-coated. 1.06μm wavelength optical path adjustment technology and telescope transceiver system coaxial adjustment technology will be developed. By adopting 1.06μm photon detector, China’s first 1.06μm wavelength laser ranging system will be established. The ground and space cooperate object laser ranging will be carried out. This research will explore a new laser ranging technology, which would provide an experiment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next space debris and interplanetary objects laser detection.
在空间碎片和行星际激光测距中,能够探测到的激光脉冲信号十分微弱,高功率激光发射非常重要。传统激光测距系统中,激光器将1.06μm激光倍频为532nm激光输出,受倍频器件技术的制约,很难提高发射功率。如果直接采用1.06μm进行激光测距,不但消除了倍频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还为激光器功率的提高留下了很大空间。本项目将开展基于1.06μm波长的空间合作目标激光测距关键技术研究,研究1.06μm波长的光路调节技术和激光光束监视技术,采用适用于激光测距的1.06μm光子探测器,建立我国首台1.06μm波长的激光测距系统,并进行地面和低轨合作目标测距实验。本研究将探索激光测距的新技术,为今后大能量空间碎片和行星际激光探测提供试验基础和技术支持。

结项摘要

空间目标的高精度激光测距中激光脉冲回波信号十分微弱,测距难度较大,高功率高质量的脉冲激光非常重要。相对于传统激光测距技术中广泛使用的532nm激光,1.06μm激光在输出功率、大气传输特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本项目从理论技术和实验两方面开展了基于 1.06μm 波长的空间合作目标激光测距关键技术研究。.在理论技术方面: 1) 研究了1.06μm 波段激光在大气传输特性、相关激光器技术、相关单光子探测器技术等方面的特点,通过雷达理论分析了1.06μm 激光测距的可行性; 2) 对测距平台进行1.06μm波长适应性改造,包括望远镜镜片镀膜,终端光路设计,探测器灵敏区划定方法改进等等; 3) 研究了1.06μm激光的光路调节技术,提出一种在近场对宽光束激光进行准直的方法,并在理论上和实验中进行了验证; 4) 研究了1.06μm激光光束监视技术,根据系统平台特点提出了两种技术方案:532nm激光引导监视的方案和红外相机直接监视1.06μm激光后向散射的方案,并在测量实验中采用前者成功进行了1.06μm激光测距; 5)试制了光纤输入型InGaAs-1.06μm增强单光子探测器,并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在实验方面: 1) 对宽光束准直激光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对532nm激光来说该方法的准直精度与激光后向散射监视方法的精度相当,且对天气没有要求; 2) 针对532nm激光引导监视的方案设计了532nm激光与1.06μm 激光的合束对接光路并进行了平行度调节实验,实验结果满足观测要求;3) 针对红外相机直接监视1.06μm激光后向散射的方案,采用了几种红外CCD进行了1.06μm激光后向散射监视的实验,实验中得到了清晰的1.06μm激光后向散射像,证明该方案也可用于激光指向引导; 4) 对试制InGaAs探测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室检测和激光测距先期实验; 5) 基于改造后的上海台60cm口径激光测距系统,采用1kHz脉冲激光多次进行了近地卫星的1.06μm卫星激光测距实验,得到了Ajisai、Gracea、Graceb和Jason2等近地卫星的回波数据。并在归算条件下与532nm激光测距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具有一定优势。.本项目初步搭建了国内首个1.06μm卫星激光测距系统,并成功进行了激光测卫,为今后大能量空间碎片和行星际激光探测提供了试验基础和技术支持。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2)
专利数量(0)
2015年上海天文台卫星激光测距观测报告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孟文东
  • 通讯作者:
    孟文东
2014年上海天文台卫星激光测距观测报告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朴;陈菊平;张忠萍;孟文东
  • 通讯作者:
    孟文东
低照度空间目标激光主动增亮技术实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光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朴;于涌;张忠萍;孟文东
  • 通讯作者:
    孟文东
基于200 Hz重复率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空间碎片激光测距试验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中国激光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朴;孟文东;陈菊平;庞毓
  • 通讯作者:
    庞毓
激光主动照亮地影中空间目标实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中国激光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朴;吴志波;于涌;孟文东
  • 通讯作者:
    孟文东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温度漂移自动补偿的高稳定Si APD单光子探测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颜佩琴;孟文东;王煜蓉;李召辉;陶宇亮;彭欢;潘海峰;吴光
  • 通讯作者:
    吴光
白天卫星激光测距望远镜指向误差修正方法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激光与红外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翟术然;张忠萍;张海峰;吴志波;邓华荣;王亮亮;孟文东
  • 通讯作者:
    孟文东
单向激光测距及其测量试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激光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海峰;孟文东;吴志波;陈菊平;张忠萍
  • 通讯作者:
    张忠萍
基于1.06µm波长的空间合作目标及碎片高精度激光测距试验
  • DOI:
    10.7498/aps.69.20191299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孟文东;张海峰;邓华荣;汤凯;吴志波;王煜蓉;吴光;张忠萍;陈欣扬
  • 通讯作者:
    陈欣扬
卫星激光测距的电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姜岩;孟文东;张忠萍;陈菊平
  • 通讯作者:
    陈菊平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