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量金属镉在海洋浮游植物中的生物功能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576133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604.生物海洋学与海洋生物资源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The distribution of cadmium (Cd) in the oceans shows typical nutrient-like behavior. The discovery of cadmium carbonic anhydrase (CDCA), the only known biological function of Cd, provides a link between the biogeochemical cycles of carbon and Cd. However, CDCA has so far been found exclusively in diatom species, either from laboratory cultures of limited model organisms or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from coastal waters. Whether or not CDCA also occurs in other phytoplankton taxa and in oligotrophic regions of the oceans remains unknown. Although previous studies indicate that cellular Cd concentration of phytoplankton likely correlates positively with their size, it is unclear if such a relationship involves CO2 acquisition facilitated by CDCA and how ocean acidification would affect it. In addition, Cd must have other biological roles in phytoplankton than as a metal cofactor in CDCA, since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Cd has also been observed in phytoplankton species that do not have CDCA. Therefore, in this proposed study,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ith model phytoplankton species under well-defined conditions will be complemented by systematic field manipulation experiments, aiming at revealing the diversity of CDCA in the natural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East China Sea and the Taiwan Strait, elucidating the roles Cd and CDCA may play in CO2 acquisition by phytoplankton of different sizes as well as in their response to ocean acidification, and discovering other biological roles of Cd in marine phytoplankton. Together these will provide an insight into the biogeochemical cycle of Cd as well as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imary production in the oceans.
痕量金属镉在海水中呈经典的营养元素分布特征,镉碳酸酐酶(CDCA)是已知唯一的含镉金属酶,将镉和碳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联系起来。在有限的培养实验和局限于近海的观测中,CDCA迄今仅在硅藻中被发现,其是否存在于其他浮游植物类群及寡营养海区尚未被系统揭示。此外,初步研究显示藻细胞的镉含量与其粒径呈正相关,但其是否与CDCA协助获取CO2相关、海洋酸化将对其产生怎样的影响,均有待阐明。再者,另有不含CDCA的浮游植物亦受益于镉,表明镉有未知的生物功能。因此,本申请项目拟将严格受控的室内培养和系统的现场实验相结合,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思路和手段,探明CDCA在南海、东海及台湾海峡营养盐条件不同海域中的生态多样性,阐明镉和CDCA在不同粒径的藻类获取CO2以及对海洋酸化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探寻镉在浮游植物中未知的生物功能,为深入理解镉在海洋初级生产力以及其对全球变化响应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以镉(Cd)作为活性中心的镉碳酸酐酶(CDCA)是唯一已知的镉的生物功能,其发现建立起了镉和碳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之间的联系。然而,迄今为止,Cd在海洋中的垂直分布为何呈现典型的营养盐分布特征,除了CDCA外其在初级生产力中还扮演哪些角色,仍有待系统深入的研究予以揭示。本资助项目通过实验室受控培养实验和海上现场实验,采用痕量金属洁净技术、生理生化以及蛋白质组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思路和手段,阐明了CDCA在海洋浮游植物中的多样性以及在不同营养盐环境海区的潜在分布,揭示了细胞粒径大小与细胞内Cd含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机理,区分了pCO2与pH的单独效应对硅藻生理的影响,并探究了Cd在赫氏藻中的未知的生物功能。我们的研究发现,基于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CDCA可分为CDCA_TW、CDCA_DB和CDCA_MP三类,其分别广泛存在于硅藻以及许多先前未知的其它浮游植物中(如青绿藻和甲藻),并且不同类型的CDCA在不同营养盐海区的分布不同。其次,我们的实验表明,大粒径硅藻比小粒径硅藻更容易受到Zn和Cd的限制;在一定Zn限制程度内,大粒径硅藻可吸收更多的Cd以缓解Zn限制,且吸收的Cd被用于增加CDCA的表达以帮助细胞获取CO2用于光合作用。我们的研究还发现,CO2浓度上升引起的碳浓缩机制(CCMs)下调并不一定是硅藻响应海洋酸化的主要原因,海水pH下降在酸化效应中同样可起重要作用。此外,我们的实验结果初步暗示,除了作为CDCA的辅酶因子,Cd在赫氏藻中极有可能替代了甲醛脱氢酶中Zn的生物学功能。本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阐明海洋中镉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在海洋初级生产力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3)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 of marine diatoms to ocean acidification: differential roles of seawater pCO2 and pH
海洋硅藻对海洋酸化的生理反应:海水 pCO2 和 pH 的不同作用
  • DOI:
    10.1111/jpy.12855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Journal of Phycology
  • 影响因子:
    2.9
  • 作者:
    Dalin Shi;Haizheng Hong;Xi Su;Lirong Liao;Siwei Chang;Wenfang Lin
  • 通讯作者:
    Wenfang Li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史大林的其他基金

中国海洋科学卓越教育拓展与提升计划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15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全球变化
  • 批准号:
    41925026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400 万元
  • 项目类别: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铁限制条件下束毛藻对海洋酸化的响应及其机理
  • 批准号:
    41376116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8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