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富集植物-农作物间作对农作物吸收镉的阻控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400374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306.生态系统生态学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Excessive Cd in crop caused by Cd polluted farmland is extremely harmful to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Alleviating crop Cd toxicity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he process of repairing large area of moderate-slightly Cd polluted agricultural soil by phytoremediation technique with hyperaccumulator is economic and effective but time consuming. Thus, a new mode of crop and Cd hyperaccumulator intercropping is introduced to alleviate Cd toxicity in crops, and remediate polluted agricultural soilas well. Corn-solanum nigrum intercropping and soybean-solanum nigrum intercropping both in field and pot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level of Cd pollution in soil are adopted in this project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intercropping on crop growth and develpoment characteristics, crop Cd uptaking, rhizosphere soil Cd content and presence . And also, the accumulation and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Cd in soil among different planting systems will be compared to confirm the blocking effect and blocking way of hyperaccumulator to Cd uptake in crops. At the same time, further study will b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ntercropping systems on hyperaccumulator root exudates, rhiz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enzyme activity, and clarify the influence of these rhizosphere environment indexes on 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behavior of Cd in soil. The results will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Cd uptake blocking of crops by intercropping crops with hyperaccumulator, which would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soil remediation, high yield and quality cultivation of crops in Cd polluted farmland.
农田镉污染造成的农产品镉超标已严重威胁到人体健康,减少农作物镉毒害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修复大面积中轻度镉污染农田而言,镉富集植物提取技术经济、有效,但耗时较长。采用农作物间种镉富集植物的新途径可以达到既修复农田镉污染又不影响作物生产的“双赢”效应。本项目以禾本科(玉米)-镉富集植物(龙葵)、豆科(大豆)-镉富集植物(龙葵)两种不同间作模式为对象,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结合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程度镉污染农田间作镉富集植物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镉吸收、根际土壤镉含量及存在形态的影响,分析比较不同种植模式间富集植物对镉的提取、转运系数,明确间作镉富集植物对农作物吸收镉的阻控效应及阻控途径;深入研究不同种植模式的富集植物根系分泌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阐明各指标与土壤重金属镉的吸附、解吸行为的关系,揭示间作镉富集植物对农作物吸收镉的阻控机理,以期为镉污染农田修复及作物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农田镉(Cd)污染造成的农产品Cd超标已严重威胁到人体健康,减少农作物Cd毒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修复大面积中轻度Cd污染农田而言,采用农作物间种Cd富集植物的新途径可以达到既修复农田Cd污染又不影响作物生产的“双赢”效应。本项目以禾本科(玉米)-Cd富集植物(龙葵)、豆科(大豆)-Cd富集植物(龙葵)两种不同间作模式为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程度Cd污染土壤间作Cd富集植物龙葵对玉米、大豆生长发育和Cd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龙葵间作在影响玉米生长的同时促进了玉米籽粒对重金属Cd的吸收和累积;大豆/龙葵间作在轻、中度Cd污染土壤(≤5mg.kg-1Cd)中不仅可以促进大豆的生长,使间作大豆生物量显著高于单作,还能有效阻控大豆,尤其豆荚对重金属Cd的吸收和累积,保障了农产品大豆的食用安全,而且大豆/龙葵间作还可以显著促进龙葵对Cd的吸收和富集,因此,大豆/龙葵间作是轻、中度Cd污染土壤中实现边生产边修复的优选间作模式。确定了优化间作模式后,通过隔根盆栽试验探明了间作龙葵对大豆吸收Cd的阻控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间作龙葵对大豆生物量的促进和对大豆吸收Cd的阻控作用,均是由间作植物地上、地下部互作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地上部互作主要体现在影响地上部植株的光合强度上,大豆/龙葵间作对大豆的光合特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大豆光合日变化趋势看,间作大豆的日平均Pn、Cd、Tr分别大于单作53.59 %、71.79%和105.64%;而间作植物地下部互作主要体现在间作根系分泌物和微生物对农作物大豆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大田试验又验证了东南景天/玉米间作能显著阻控玉米,尤其玉米穗对重金属Cd的吸收;与此相比,东南景天/大豆间作则不能显著阻控农作物大豆对重金属Cd的吸收,因此,不同的间作物种产生的间作效应不同,我们还需要用更长远的时间去筛选更多优化的重金属富集植物/农作物间作模式为实现Cd污染农田的边生产边修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2)
苦草对砷的富集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国梁;冯涛;李志贤;陈章;徐建明;王海华;向言词;余光辉;朱佳文
  • 通讯作者:
    朱佳文
镉胁迫对龙葵镉的吸收积累及生理响应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志贤;冯涛;陈章;陈国梁;陈远其;向言词;刘庆龙;刘顺
  • 通讯作者:
    刘顺
砷在农作物中的累积及其耐受机制研究综述
  •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7.11.021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国梁;冯涛;陈章;李志贤;陈远其
  • 通讯作者:
    陈远其
镉富集植物油菜与玉米间作对玉米吸收积累镉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生态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志贤;陈章;陈国梁;向言词;朱佳文
  • 通讯作者:
    朱佳文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钾离子影响下凝血酶适配子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吸附行为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分析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章;陈国梁;李志贤
  • 通讯作者:
    李志贤
龙葵修复镉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草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曾星;李伟亚;陈章;陈国梁;陈远其;李志贤
  • 通讯作者:
    李志贤
湘江排污口环境中砷的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
  •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6.08.015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国梁;冯涛;李志贤;陈章;朱佳文;王海华;向言词
  • 通讯作者:
    向言词
褐煤含氧官能团对腐植酸产率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煤炭转化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剑林;冯涛;刘伟银;陈章;陈国梁;陈远其;李志贤;曹运江
  • 通讯作者:
    曹运江
锰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现状与展望
  •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7.08.022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远其;陈章;李志贤;陈国梁;向言词;冯涛
  • 通讯作者:
    冯涛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