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C-1α对帕金森病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及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300897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901.分子与细胞神经生物学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Parkinson's disease (PD) is a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seriously affect the health of the elder people, which found that mitochondria dysfunction and mitochondrial autophagy were the critical part of the disease. PGC-1α gene is closely related to mitochondrial function, now PGC-1α was considered as the new target for intervening PD, but the role and mechanisms were not clear of PGC-1α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tochondrial autophagy.C57BL/6 mice and human neuroblastoma SH-SY5Y cell line were used in the stud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real time PCR, Western blot, the lentiviral vector transfection , RNA interference methods will be carried out to detect the role of PGC-1α in regulating the mitochondrial autophagy of PD, which will clarify whether PGC-1α mediate dopaminergic neurons activity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by regulating the mitochondrial autophagy.The research will proceed from the molecular, cell, organization as well as the animal overall level. This study will be a new viewpoint to reveal the pathogenesis of PD ,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
帕金森病(PD)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神经变性疾病。线粒体功能异常及线粒体自噬是其发病的核心环节。PGC-1α与线粒体的功能密切相关,目前认为PGC-1α可能为PD的干预新靶点,但是PGC-1α在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线粒体自噬的关系不明确。为此,本研究拟以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系和C57BL/6小鼠的帕金森模型为对象,用透射电镜、real time PCR、Western blot、慢病毒载体转染、RNA干扰等手段,从分子、细胞、组织以及动物整体水平来探讨PGC-1α在调节帕金森病线粒体自噬中的作用,确证PGC-1α是否通过调节线粒体自噬水平影响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活性。本研究将从PGC-1α这个新视点为揭示帕金森病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为帕金森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结项摘要

线粒体是产生ATP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场所,线粒体质量控制决定了细胞的功能状态,线粒体融合分裂以及自噬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辅激活因子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 1α, PGC-1α)是线粒体生物合成的一种强效激活因子,但目前研究集中在PGC-1α通过核呼吸因子调控线粒体DNA的方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我们进行了PGC-1α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中的作用及PGC-1α在线粒体质量调控中的作用。主要成果包括:(1)在MPTP复制的帕金森动物模型以及MPP+复制的PD细胞模型中,PGC-1α蛋白表达降低,线粒体超微结构被破坏。(2)目前临床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PGC-1α的激动剂吡格列酮或是2,4-噻唑烷二酮可以扭转MPTP/ MPP+造成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改善动物的行为学,增加线粒体数目及改善线粒体超微结构,降低炎症水平。降低MPP+造成的细胞凋亡,增加细胞的存活。(3)SH-SY5Y细胞过表达PGC-1α可通过核呼吸因子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 NRF1)影响线粒体的融合及自噬对MPP+造成的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4)C57BL/6小鼠黑质立体定位注射过表达PGC-1α慢病毒,可延长小鼠在转棒上运动的潜伏期,可以扭转MPTP造成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但同时也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表达,可能对多巴胺能神经元造成二次损伤。至结题时发表相关中文核心期刊文章2篇, SCI论文1篇。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长期高脂饮食对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弓状核PGC-1α表达的影响
  •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5.016
  • 发表时间:
    2015-10
  • 期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于美佳;王微;管振龙;王艳芹
  • 通讯作者:
    王艳芹
噻唑烷二酮对帕金森病离体及在体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及机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PPAR Reserch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金虎;关欣;陈溪;管振龙
  • 通讯作者:
    管振龙
色钉菇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神经解剖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革;王立安;管振龙;王艳芹
  • 通讯作者:
    王艳芹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纳米材料掺杂型聚乙烯醇双交联复合水凝胶的力-化学性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材料导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薛雅楠;韩政学;李爽然;张佳宇;张雪慧;王兆伟;贾瑞洁;王艳芹;武晓刚;李晓娜;陈维毅
  • 通讯作者:
    陈维毅
模糊神经网络事件触发非脆弱H∞状态估计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系统仿真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艳芹;任伟建
  • 通讯作者:
    任伟建
不同建群蜂数对肿腿蜂子代性比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林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唐艳龙;王丽娜;王艳芹;张彦龙;王小艺;魏可
  • 通讯作者:
    魏可
乙二醇溶剂热合成的CeO_2的可逆氧化还原性及CO_2捕获性能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催化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春成;刘晓晖;卢冠忠;王艳芹
  • 通讯作者:
    王艳芹
血管脉动对骨单元内液体流动行为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武晓刚;王宁宁;岑海鹏;王兆伟;于纬伦;陈魁俊;薛雅楠;王艳芹;郭媛;陈维毅
  • 通讯作者:
    陈维毅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