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不敏感型小麦穗发芽抗性的遗传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801356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307.作物基因组及遗传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Pre-harvest sprouting (PHS) in common wheat is considered as the worldwide agricultural weather disaster, significantly causing yield losses and grain quality degradation. The dormancy of seeds is the main intrinsic factor controlling PHS. The global warming, as a key inhibition to the formation of seed dormancy, increases the potential threat from wheat PHS. Breeding and planting temperature-insensitive PHS resistant varieties are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 in wheat production. Our research aims to develop the RIL genetic population and to identify the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 associated with temperature-insensitive PHS resistance. Moreover, using parents and resistant/sensitive sample pools,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analysis and molecular marker exploring will be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chromosome region located by the PHS-related QTL and the closely linked molecular markers.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from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f BSR-Seq data and QTL analysis, the targeted genes related to PHS resistance will be selected out and validated using eQTL analysis in mapping population. Dissection on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emperature-insensitive PHS resistance will provide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useful tools and materials for the breeding program of wheat with temperature-insensitive PHS resistance.
穗发芽(PHS)严重损害小麦产量、品质及种用价值,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气象灾害。种子自身休眠特性是控制穗发芽的主要内在因素,但环境高温会抑制种子休眠的形成。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小麦穗发芽危害发生的潜在威胁,培育和推广温度不敏感抗穗发芽品种是防治小麦穗发芽的最有效途径。本研究针对温度不敏感穗发芽抗性优良性状,综合利用传统遗传作图,极端抗、感样本池BSR-Seq转录组新方法,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多手段,精细鉴定穗发芽抗性QTL位点所在染色体区段、遗传效应及其紧密连锁分子标记,并进一步利用作图群体进行目标基因eQTL分析验证,鉴定温度不敏感穗发芽抗性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深入解析温度不敏感穗发芽抗性的分子机理,为环境稳定的抗穗发芽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手段和物质材料。

结项摘要

穗发芽(PHS)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农业气候灾害,严重损害小麦产量、品质及种用价值。种子休眠是控制穗发芽抗性的重要内在遗传因素,环境温度则显著影响种子休眠的形成,培育和推广温度不敏感抗穗发芽品种是防治小麦穗发芽的最有效途径。本研究利用305份小麦品种组成的自然群体对田间和高温胁迫环境下的穗发芽抗性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到田间环境下与穗发芽性状显著关联(p<0.05)的22个SNP位点,分别位于小麦3A、5A、3B和6B等7条染色体上,单个位点可解释6.237%-13.25%的表型变异。其中位于3B染色体上的QTL位点对表型遗传变异的贡献最大,与已知主效休眠基因VP-1B所在染色体区段一致,部分为前人未报道的新区域。在温室高温胁迫环境下检测到与穗发芽性状显著关联(p<0.05)的SNP位点9个,分别位于4A和7B两条染色体上,单个位点可解释5.06%-9.27%的表型变异。其中,7B上为新发现的SNP位点, 7个显著关联的SNP位点成簇位于4A染色体长臂,对表型遗传变异的贡献最大,与该染色体上的穗发芽主效QTL基因MKK3/PM19-A1位置重合,田间环境试验也检测到该QTL位点,表明该位点可能是温度不敏感穗发芽抗性调控的重要遗传位点。通过开发功能性分子标记,开展Vp-1B、 PM19-A1、TaPHS1和MKK3主效休眠基因单倍型与温度不敏感穗发芽抗性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在田间和高温胁迫两个环境条件下,单一基因强/弱休眠单倍型间的发芽指数GI值差异不显著,但随着休眠基因优良单倍型聚合的数目增加,品种穗发芽抗性水平逐步提高,聚合3个以上休眠基因优良单倍型的材料才能获得稳定的穗发芽抗性。通过休眠基因表达分析发现:在种子灌浆温度敏感时期,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4个主效休眠基因的表达水平,但PM19-A1在温度不敏感材料中的表达水平相对稳定,可能与温度不敏感的穗发芽抗性调控有关。进一步利用转录组分析初步解析了温度不敏感穗发芽抗性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分子调控网络。本研究揭示了田间和高温胁迫环境下小麦穗发芽的分子调控机制,为耐穗发芽小麦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技术支撑和物质材料。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2)
专利数量(2)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