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上扬子地区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折期古海洋演化与有机质富集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472089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11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06.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The Ediacaran-Cambrian transition is a critical turning interval in geological history characterized by drastic environmental and biotic turnovers. This project will focus on the coeval black shale series in the mid-upper Yangtze area, and aims to characterize the oceanic anoxicity, ocean structure and primary bioproductivity and further to unravel the oceanic evolution, based on integrated studies on sedimentology, sequence stratigraphy, element geochemistry (especially Fe geochemistry), pyrite morphology and isotope geochemistry and geochronology. Meanwhile, this project further intends to document mechanisms and controls of organic enrich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oragnic-rich sediments in study area in terms of the interactions of tectonogeography, volcanism-hydrothermal activity, sea-level changes, oceanic evironment and life process. Therefore, this study is not only of significance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evolution of Earth's surface environments and life processes during the Ediacaran-Cambrian transition, but also provide useful knowledge and ge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resource evalu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black shale series (shale gas and polymetallic orebody) in proposed study area.
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折期是地质历史上的关键时期,地球环境和生物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本项目以该时期中上扬子地区广泛发育的黑色岩系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元素地球化学(特别是铁的地球化学),黄铁矿形貌,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综合研究,对当时海洋缺氧程度、海洋结构以及原始生物产力进行表征,揭示海洋演化过程,同时根据该时期构造-古地理背景,火山-热液活动,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海洋环境与生命协同演化特点,阐明该地区有机质富集机理、控制因素以及富有机质沉积分布规律。因此,本项研究不仅对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折期地球表层环境-生命系统协同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本地区黑色岩系的资源评价与利用(如页岩气、多金属矿床)提供有用的知识和地质依据。

结项摘要

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折期是重大地质转折期,扬子地区形成了广泛的黑色岩系(包括沉积矿床),并很好的记录了爆发性生物辐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本项目重点开展对中上扬子地区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折期古海洋演化与有机质富集机理的研究。本项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折期构造-沉积背景与黑色岩系形成环境;(2)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折期海洋变化与有机质富集的地球化学约束;(3)海洋缺氧与有机质(包括多金属)富集机理。通过四年的研究,取得如下重要结果:(1)在中上扬子东南缘(黔东-湘西)深水地层中首次获得了我国埃迪卡拉系-寒武系界线年龄(约542Ma),结合同位素地层资料,与国际同期地层有很好的对比性,为研究扬子地区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折期地质构造、盆地充填动力学过程、古环境与生物演化以及全球对比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时间锚点(或框架);(2)通过对黔东北沿外陆架斜坡-盆地沉积背景(道坨、坝黄)沉积的牛蹄塘组(Stage 2)黑色页岩沉积学(层序地层)、TOC丰度、地球化学(主量、微量元素)分析,发现TOC丰度与主微量元素存在明显不一致的协变关系,在外陆架边缘二者存在正向协变(相关)关系,二者下斜坡存在逆向协变(或反向)协变关系,说明不同沉积背景的物质循环存在解耦关系,认为牛蹄塘期陆架边缘有机质高富集带与硫化缺氧水体分布存在空间不均一性,二者重合于内陆架-外陆架过渡的高生产力带,由洋流上涌诱导,而海槛背后的盆地区而由于上升洋流的抽吸会造成该处物质的暂时性亏损。另外进一步通过铁组分(FeHR/FeT, FeP/FeHR)和Mo含量(Mo/TOC)时空变化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外陆架中上斜坡发育的硫化楔与高生产力带吻合现象,此处C-Fe-Mo循环是耦合的,而在海槛背后的下斜坡-盆地区发育缺氧铁化水体,生产力相对较低,C-Fe-Mo循环是解耦的,这种氧化-还原的空间不均一性和C-Fe-Mo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差异可能与存在海槛的情况下,强烈的离岸流引起的洋流上涌导致的。另外,这种硫化水体的向岸侵进和向海退却与海平面上升和下降的节拍是吻合的,因此,海平面变化是驱动硫化楔水体时空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当时,华南地块处于北纬中低纬度,东北信风所引起的离岸流进一步强化了洋流上涌(特别是最大海侵期)作用。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New Re-Os Isotopic Constrains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Metalliferous Deposits of the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
Re-Os同位素对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金属矿床形成的新约束
  • DOI:
    10.1007/s12583-016-0606-7
  • 发表时间:
    2016-04-01
  • 期刊: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 影响因子:
    3.3
  • 作者:
    Fu, Yong;Dong, Lin;Shen, Bing
  • 通讯作者:
    Shen, Bing
Climatic-oceanic forcing on the organic accumulation across the shelf during the Early Cambrian (Age 2 through 3) in the mid-upper Yangtze Block, NE Guizhou, South China
早寒武世(2-3岁)气候-海洋强迫对贵州东北部扬子地块中上部陆架有机积累的影响
  • DOI:
    10.1016/j.jseaes.2016.08.019
  • 发表时间:
    2017-02
  •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 影响因子:
    3
  • 作者:
    Yeasmin R.;Chen D.Z.;Fu Y.;Wang J.G.;Guo Z.H.;Guo C.
  • 通讯作者:
    Guo C.
贵州道坨锰矿成矿时代及环境的 Re-Os 同位素证据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科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裴浩翔;付勇;李超;李延河;安正泽
  • 通讯作者:
    安正泽
Re-Os geochronology of the Cambrian stage-2 and -3 boundary in Zhiji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China
贵州省织金县寒武系二、三级界线铼锇年代学
  • DOI:
    10.1007/s11631-017-0228-5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Acta Geochim
  • 影响因子:
    --
  • 作者:
    Wei Shuaichao;Fu Yong;Liang Houping;Ge Zhihua;Zhou Wenxi;Wang Guangzhe
  • 通讯作者:
    Wang Guangzhe
Paired d13Ccarb-d13Corg Evolution of the Dengying Formation from Northeastern Guizhou and Implications for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and the Late Ediacaran Carbon Cycle
黔东北部灯影组一对 ï¤d13Ccarb-ï¤d13Corg 演化及其地层对比和晚埃迪卡拉纪碳循环的意义
  • DOI:
    10.1007/s2583-018-0886-1
  • 发表时间:
    --
  • 期刊: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 影响因子:
    3.3
  • 作者:
    Ding Yi;Chen Daizhao;Zhou Xiqiang;Huang Taiyu;Guo Chuan;Yeasmin R.
  • 通讯作者:
    Yeasmin R.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王卓卓,陈代钊,汪建国,广西南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沉积学报,25, 2007 (印刷中)。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卓卓;陈代钊;汪建国
  • 通讯作者:
    汪建国
扬子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台地淹没事件及其地质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地质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严德天;王清晨;陈代钊;汪建国;邱振
  • 通讯作者:
    邱振
中国沉积学发展战略: 沉积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沉积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锡强;陈代钊;刘牧;胡建芳
  • 通讯作者:
    胡建芳
东昆仑南带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叠层石组合的发现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地质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边千韬;朱士兴;I.I. Pospelov;M.A. Semikhatov;孙淑芬;陈代钊;那春光
  • 通讯作者:
    那春光
中国的白云岩与白云岩储层:分布、成因与控制因素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01
  • 期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治亮;马永生;张军涛;朱东亚;钱一雄;丁茜;陈代钊
  • 通讯作者:
    陈代钊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陈代钊的其他基金

晚泥盆世海洋生态危机与跨圈层耦合作用
  • 批准号:
    42330203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230.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古生代扬子地块有机质幕式超常富集、资源效应与古特提斯演化过程中的地圈-生物圈相互作用
  • 批准号:
    91755210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23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南方泥盆纪碳酸盐岩高分辨率磁化率变化及古环境和气候意义
  • 批准号:
    41072079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49.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中上扬子古生界优质海相烃源岩形成:地质-生物协同作用控制机理
  • 批准号:
    40839907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2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联合基金项目
湖南-广西某些地区弗拉-法门附近高分辨率Sr-Nd同位素记录及古环境变化
  • 批准号:
    40673013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3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湘南泥盆纪拉分台间盆地碳酸盐沉积作用与盆地演化动力学
  • 批准号:
    40372062
  • 批准年份:
    2003
  • 资助金额:
    3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华南泥盆纪碳酸盐成壤作用、幕次与古气候、古环境
  • 批准号:
    49872043
  • 批准年份:
    1998
  • 资助金额:
    19.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湘桂泥盆纪台地碳酸盐旋回沉积、台地演化及模拟研究
  • 批准号:
    49402027
  • 批准年份:
    1994
  • 资助金额:
    7.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