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粉体的核壳型可溶微针构建及其经皮给药性能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703430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0.1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3408.药剂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0-12-31
  • 项目参与者:
    姚铭飞; 严人; 江慧勇; 张华; 吴文瑞; 叶建中;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Dissolvable microneedle patches can be used for safe, efficient, and painless delivery of hydrophilic drugs like proteins, peptides and antibodies across the skin. However, due to their small capacity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ical limitations, the amount of drugs loaded on a microneedle is limited, which could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 Here, we propose to develop a dissolvable powder-encapsulated microneedle. Our hypothesis is that combining dissolvable hollow microneedle arrays with drugs in powder condition loaded in the cavities can maximize drug loading amount and enhances drug stability. Moreover, reduced use of excipients makes microneedle more compatible.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filling processing, shell stress as well as bulk density on the loading capacity and strength of microneedle will be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The transdermal tests will be conducted on healthy mice and pigs to investigate the fundamental properties and functionality induced by microneedle application. The long-term goal of this proposal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powder drugs, which will provide novel strategy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ture design of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可溶微针可以安全,高效,无痛地将亲水性药物尤其是蛋白多肽类药物经皮递释。但是,受微针尺寸和制剂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可溶微针的载药量十分有限,无法达到药物治疗剂量,限制了可溶微针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因此,本项目在先前疫苗微针制剂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核壳型可溶微针构建,采用可溶空心微针装载药物粉末的方式最大限度提高载药量和药物稳定性;同时,降低微针可溶辅料的使用可增加微针系统的适用性。本项目将系统地考察填充工艺,外壳应力,药物堆密度等对载药能力,微针强度的影响;通过体外透皮实验评价不同规格微针的经皮给药性能;通过动物实验考察微针的治疗效果。最终,以可溶微针的方式,建立药物粉末经皮给药体系,为高效透皮给药剂型的设计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结项摘要

可溶性微针可直接在皮肤表面形成药物释放通道,显著提高透皮给药效率,近年来在经皮免疫,蛋白和多肽给药,皮肤美容,局部麻醉,皮试诊断等领域均有应用。本项目建立了一种基于粉体的核壳型可溶微针,利用透明质酸可溶性有机高分子材料将生物大分子药物以粉体形式装载于可溶微针内部,并将药物快速透皮释放,达到高剂量透皮给药的目的。目前,我们成功建立基于软光刻技术的不同尺寸微针模板加工方法和基于透明质酸的核壳型可溶微针制备工艺;建立装载不同尺寸粉体药物的核壳型可溶微针,并验证其力学性能,评价经皮给药效率。结果表明,基于粉体的核壳型可溶微针尺寸为100-1000µm,满足本项目药物装载和经皮给药需要;项目采用两步法制备PDMS负性微针模板和透明质酸核壳型可溶微针,结果表明分子量在70,000-100,000的透明质酸具有最佳成膜硬度。采用离心灌注法成功制备装载不同分子量模型药物的可溶微针,可在20分钟内完成透皮给药。这种基于粉体的核壳型可溶微针设计的重要意义在于可将单微针药物含量提高10-15倍左右,并且该载药工艺无需根据药物分子量,亲疏水等物理化学性质而改变微针制造工艺,具有大工业生产可操作性,利于相关微针加工设备设计和透皮微针技术的应用推广。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The fiber metabolite butyrate reduces gp130 by targeting TRAF5 i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纤维代谢物丁酸盐通过靶向结直肠癌细胞中的 TRAF5 来降低 gp130
  • DOI:
    10.1186/s12935-020-01305-9
  • 发表时间:
    2020-04
  • 期刊:
    Cancer Cell International
  • 影响因子:
    5.8
  • 作者:
    Yuan Yin;Li Bo;Kuang Yanbin;Ni Shuo;Zhuge Aoxiang;Yang Jing;Lv Longxian;Gu Silan;Yan Ren;Li Yating;Wang Kaicen;Yang Liya;Zhu Xueling;Wu Jingjing;Bian Xiaoyuan;Li Lanjuan
  • 通讯作者:
    Li Lanjuan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LI01 encapsulated in alginate-pectin microgels amelioratesd-galactosamine-induced acute liver injury in rats
海藻酸盐-果胶微凝胶中封装的唾液乳杆菌LI01可改善半乳糖胺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
  • DOI:
    10.1007/s00253-020-10749-y
  • 发表时间:
    2020-07-14
  • 期刊: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5
  • 作者:
    Zhuge, Aoxiang;Li, Bo;Li, Lanjuan
  • 通讯作者:
    Li, Lanjua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应用于Buck电路的滑模算法研究
  • DOI:
    10.13911/j.cnki.1004-3365.2017.04.025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微电子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典;李博;赵宇红;李彬鸿;罗家俊;林雪芳;阿拉·布鲁诺
  • 通讯作者:
    阿拉·布鲁诺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ime lens using cross phase modulation and four-wave mixing
使用交叉相位调制和四波混频的时间透镜仿真与分析
  • DOI:
    10.7498/aps.61.014203
  • 发表时间:
    2012-01
  • 期刊:
    ACTA PHYS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1
  • 作者:
    李博;谭中伟;张晓兴
  • 通讯作者:
    张晓兴
叙事医学理念下医患共建临床治疗模式的方法探索
  • DOI:
    10.13288/j.11-2166/r.2020.18.011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中医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瑞;李博;王东东;中山健夫;森临太郎;黄坡;闫雨蒙;冯硕;胡晶;刘清泉
  • 通讯作者:
    刘清泉
基于近似观测的加权L_1压缩感知SAR成像
  • DOI:
    10.14183/j.cnki.1005-6122.201806014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微波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博;刘发林;周崇彬;王峥;韩浩
  • 通讯作者:
    韩浩
真空膜蒸馏法浓缩黄芩提取液的工艺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成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石飞燕;李博;潘林梅;郭立玮
  • 通讯作者:
    郭立玮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李博的其他基金

茶黄素基于SERCA2-内质网-铁死亡途径保护糖脂毒性下胰岛β细胞的作用机制
  • 批准号:
    32272303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3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茶黄素通过线粒体生物合成途径改善高脂诱导肝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
  • 批准号:
    31501474
  • 批准年份:
    2015
  • 资助金额:
    2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