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肠道菌群- Treg/γδT细胞-IL-17免疫炎症信号通路的电针抗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774403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3118.中医针灸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T cell-mediated inflammatory signaling is involved in all stages of the ischemic cascade, from the early damaging events triggered by arterial occlusion to the late regenerative processes underlying post-ischemic tissue repair. Acupuncture is regarded as a potent method to reduc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fter stroke, but how it exerts this effect is kept unknown. The latest research showed that commensal microbiota reduced ischemic brain injury by regulating intestinal Treg/γδTcell-IL-17 signaling. This is similar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Fudichouxing” which means benefiting brain injury by improving intestinal dysfunction. Our previous study showed that the KEGG pathways of ischemic-induced upregulated and acupuncture down-regulated gene were mainly involved in immunoinflammatory response; Gen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 lot of IL-17-related pro-inflammatory factors,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their receptors were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by ischemia, however, acupuncture treatment can reverse it. In addition, we also found that acupunctur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MCAO rat intestinal propulsion. Based on the above evidence, we will apply neurobiological, flow cytometry, second-generation sequencing, fluorescent tracer, fecal transplantation and common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 to reveal the role of intestinal flora-Treg/γδTcell-IL-17 signaling pathway in the anti- inflammatory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stroke.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s for acupuncture treatment as an effective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brain injury by the perspective of gut-brain axis regulation.
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贯穿于缺血性中风的各个阶段;针刺治疗可有效减轻中风后炎性反应,但针刺治疗如何干预脑内炎性因子的表达却仍不明确。最新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可通过Treg/γδT细胞-IL-17信号通路减轻中风后免疫炎性反应及病理损害。这与中医“釜底抽薪”治疗极其相似。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中风后缺血侧脑组织内上调而电针治疗后下调的基因主要集中在与免疫炎症反应相关的信号通路上;差异基因分析也发现缺血脑组织内多种IL-17相关的炎性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明显上调,电针治疗可逆向调节其表达。此外,针刺还可显著提高MCAO大鼠肠道推进力。基于以上证据,本课题拟以缺血性脑中风模型为载体,运用神经生物学、二代测序及粪便移植术等实验技术,从肠道菌群- Treg/γδT细胞-IL-17免疫炎症信号通路入手揭示针刺抗中风后脑内炎性反应机制;将脑-肠轴调控机制引入到针刺抗脑损伤研究,为针刺抗脑损伤的临床运用提供实验依据。

结项摘要

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贯穿于缺血性中风的各个阶段;针刺治疗亦被证实可有效减轻中风后炎性反应。但针刺治疗如何干预脑内炎性因子的表达却仍不明确。最新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可通过Treg/γδT细胞-IL-17信号通路减轻中风后免疫炎性反应及病理损害。这与中医“釜底抽薪”治疗极其相似。本课题组以缺血性脑中风模型为载体,运用神经生物学、二代测序及粪便移植术等实验技术,从肠道菌群- Treg/γδT细胞-IL-17免疫炎症信号通路入手揭示针刺抗中风后脑内炎性反应机制;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可改善中风后肠道菌群紊乱及肠道内短链脂肪酸的生成,提高中风大鼠小肠推进力增加肠道屏障致密性,减少小肠内炎性因子的表达,改善中风大鼠肠道及脑组织病理损伤,这一过程可能与针刺调节肠道及脑内Treg/γδT细胞平衡,减少肠源性促炎细胞向脑迁移,从而下调IL-17炎性信号通路相关。本研究将脑-肠轴调控机制引入到针刺抗脑损伤研究,为针刺在中风早期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4)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摄食行为与肥胖关系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老年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亚玲;张涛;徐斌;卢圣锋;傅淑平
  • 通讯作者:
    傅淑平
肠道T细胞与缺血性中风的联系及针灸的调控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华中医药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亚玲;张涛;徐斌;卢圣锋;傅淑平
  • 通讯作者:
    傅淑平
The Ident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Key Long Noncoding RNAs in Ischemic Stroke.
缺血性中风关键长非编码RNA的鉴定和验证
  • DOI:
    10.1155/2020/2094320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 影响因子:
    --
  • 作者:
    Xu H;Zhang J;Ma Y;Gu J;Jing X;Lu S;Chen X;Yang W;Bian Y;Fu S
  • 通讯作者:
    Fu S
电针对肥胖大鼠味蕾和海马脂味觉受体表达的调节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针刺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亚玲;张 涛;汤倩倩;陆梦江;何 燕;景欣悦;卢圣锋;徐 斌;傅淑平
  • 通讯作者:
    傅淑平
针刺“百会”穴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影响
  • DOI:
    10.13288/j.11-2166/r.2020.02.013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中医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傅淑平;龚理;李潇潇;王亚玲;袁璟;卢圣锋
  • 通讯作者:
    卢圣锋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CaMK Ⅱ磷酸化介导STAT5基因沉默诱发的促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
  • DOI:
    10.13865/j.cnki.cjbmb.2016.04.11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洪浩;卢圣锋;傅淑平;景欣悦;朱冰梅
  • 通讯作者:
    朱冰梅
针刺对丹参酮ⅡA治疗心肌缺血可能增效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霞;卢圣锋;傅淑平;景欣悦;倪光夏;朱冰梅
  • 通讯作者:
    朱冰梅
电针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医药导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彭拥军;徐疏影;李忠仁;傅淑平;储继红;姜鹏君;朱冰梅
  • 通讯作者:
    朱冰梅
细胞自噬与脑缺血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医药导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彭拥军;乔玉;李忠仁;傅淑平;储继红;姜鹏君;朱冰梅
  • 通讯作者:
    朱冰梅
梓醇对高糖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洪浩;朱冰梅;傅淑平;偶晨
  • 通讯作者:
    偶晨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傅淑平的其他基金

基于组蛋白H3K9ace表观遗传修饰的电针抗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研究
  • 批准号:
    81403479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2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