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尺度多孔介质中气体运移机理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504276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402.油气开采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Micro-nano scale pores are main storage space in shale gas and tight gas reservoir. The gas transport mechanisms in micro-nano porous media are coupling effects of viscous flow, Knusden diffusion, surface diffusion and adsorption layer. The existing gas transport model calculation result can’t describe the real gas flow in micro-nano porous media and research should be taken on the gas transport mechanisms in micro-nano porous media and its coupling model. In this project, experiment method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which includes micro-scale and meso-scale simulation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on the gas transport mechanisms in micro-nano porous media. DSMC micro simulation method is utilized to obtain the application condition of single tube coupled gas transport model for existing modified real gas. The meso-scale simulation method is built which considers the real gas effect, micro-scale effect (adsorption layer, Knudsen diffusion), adsorption and disorption modified LBM method, pore network model, thus to obtain the minimum pore size by LBM simulation. Three dimensional shale and tight digital core are simulated by the meso-scale simulation method to obtain the application condition of existing coupled transport model in porous media. Furthermore, the accurate and general coupled gas transport model in real core is established, which build the foundation for macro-scal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hale gas and tight gas reservoir.
微纳米孔隙为页岩和致密砂岩气藏主要储集空间,气体在微纳米多孔介质中为粘性流、Knudsen扩散、表面扩散及吸附层等机制的耦合作用,现存常用的描述气体微纳尺度多孔介质的运移模型计算结果相差较大,亟需对微纳米多孔介质中的气体运移机理和耦合模型进行研究。本项目拟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微观模拟和介观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微纳尺度多孔介质内气体运移规律研究。DSMC微观模拟得到现存修正真实气体效应的单管耦合运移模型的适用条件并建立通用的气体耦合运移模型;形成考虑真实气体效应、微尺度效应(吸附层、Knudsen扩散)和吸附解吸的格子Boltzmann和孔隙网络模型介观模拟方法,得到格子Boltzmann模拟的最小孔隙尺寸;介观模拟方法对致密砂岩和页岩三维数字岩心进行模拟,得到现存的多孔介质耦合运移模型的适用条件,建立准确、通用的真实岩心内气体耦合运移模型,为页岩气藏和致密砂岩气藏的宏观数值模拟提供基础。

结项摘要

微纳米孔隙为页岩和致密砂岩气藏主要储集空间,气体在微纳米多孔介质中为粘性流、Knudsen扩散、表面扩散及吸附解吸等机制的耦合作用,现存常用的描述气体微纳尺度多孔介质的运移模型计算结果相差较大,本项目针对微纳尺度多孔介质中气体运移机制开展了研究,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 (1)形成了基于分子模拟的纳米孔隙内气体吸附解吸研究方法,揭示了不同形状纳米孔隙内气-水赋存状态及吸附规律;(2建立了基于模式多点统计学方法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的多尺度数字岩心和孔隙网络模型构建方法,提出了采用弦长反推页岩多孔介质孔径分布的计算方法,形成了基于数字岩心等效参数的致密多孔介质气体运移模式判定方法;(3)形成了考虑真实气体、微尺度效应、吸附解吸的格子Boltzmann单相气流动模拟方法,揭示了微纳米多孔介质内的气体运移机理,建立了真实三维数字岩心内的气体耦合运移模型;(4)建立了基于孔隙网络模型的考虑粘性流、努森扩散、表面扩散、吸附解吸、气体相态变化、不同孔隙类型的微纳尺度复杂多孔介质内单相气/气水两相流动模拟方法,揭示了微纳尺度多孔介质内气水两相传输机制。相关成果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Water Resources Research、Fue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9篇(SCI论文25篇、EI论文8篇,其中SCI 1区4篇、二区12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软件著作权4件,获2017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1)
专利数量(6)
基于均匀化理论的页岩基岩运移机制尺度升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海;姚军;Yalchin Efendiev
  • 通讯作者:
    Yalchin Efendiev
CO2/CH4在干酪根中竞争吸附规律的分子模拟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隋宏光;姚军
  • 通讯作者:
    姚军
Multiscale image-based fractal characteristic of shale pore structure with implication to accurate prediction of gas permeability
基于多尺度图像的页岩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对准确预测气体渗透率的意义
  • DOI:
    10.1016/j.fuel.2018.12.062
  • 发表时间:
    2019-04
  • 期刊:
    Fuel
  • 影响因子:
    7.4
  • 作者:
    Wenhui Song;Dongying Wang;Jun Yao;Yang Li;Hai Sun;Yongfei Yang;Lei Zhang
  • 通讯作者:
    Lei Zhang
Grand canonical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of pore structure influence on methane adsorption in micro-porous carbons with applications to coal and shale systems
孔隙结构对微孔碳中甲烷吸附影响的大正则蒙特卡罗模拟及其在煤和页岩系统中的应用
  • DOI:
    10.1016/j.fuel.2017.11.016
  • 发表时间:
    2018-03-01
  • 期刊:
    FUEL
  • 影响因子:
    7.4
  • 作者:
    Song, Wenhui;Yao, Jun;Zhang, Lei
  • 通讯作者:
    Zhang, Lei
Simulation of Flow in Multi-Scale Porous Media Using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on Quadtree Grids
使用四叉树网格上的格子玻尔兹曼方法模拟多尺度多孔介质中的流动
  • DOI:
    10.4208/cicp.110315.190815a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Zhang Lei;Kang Qinjun;Chen Li;Yao Jun
  • 通讯作者:
    Yao Ju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A solid state thermogalvanic cell harvesting low-grade thermal energy
收集低品位热能的固态热原电池
  • DOI:
    10.1016/j.ijhydene.2017.08.111
  • 发表时间:
    2017-10
  • 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 影响因子:
    7.2
  • 作者:
    杨林林;孙海;王素力;姜鲁华;孙公权
  • 通讯作者:
    孙公权
我国未来运输能源可持续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科学管理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海
  • 通讯作者:
    孙海
开放式创新推动自主创新的路径基于煤制油技术创新的案例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科技与经济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许正权;孙海
  • 通讯作者:
    孙海
结构最弱失效模式组的优化及投资-效益模型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梁立孚;侯钢领;孙海
  • 通讯作者:
    孙海
瞬变电磁法多匝小回线装置实验对比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物探与化探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淑婷;张华;杨海燕;孙海
  • 通讯作者:
    孙海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