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节根夹角遗传结构剖析及其关键基因的克隆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601810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511.设施园艺学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In maize deeper rooting, which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crown root angles,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nitrogen and water acquisition from soil. However, few study on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crown root angles has been performed,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remains to be elucidated. In our preliminary work, a major QTL (qRA1-1) for crown root angle is identified by joint QTL mapping and association analysis. In this study we aim to identify the major QTL for crown root angle using two bi-parental segregating populations and two association populations phenotypically evaluated in multi-environment. Furthermore, the candidate gene for QTL qRA1-1 will be cloned by integrating fine-mapping and association mapping strategies, and the favorite alleles will identified by haplotype analysis, the corresponding gene sequenc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These findings will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crown root angles, and the identified genes and favorable alleles can be important genetic resources for developing maize cultivars tolerant to nitrogen and water deficiency.
根系在土壤中的深层分布可提高玉米对水分和氮素的吸收,而节根夹角是决定玉米根系深扎的关键性状。但是目前玉米节根夹角的遗传研究较少,其分子遗传机制尚不清楚,还未有相关QTL被精细定位和克隆的报道。申请者前期利用连锁和关联分析共同定位到控制玉米节根夹角的QTL(qRA1-1)。本项目拟在此基础上,利用两个连锁群体和两个关联群体,在多个环境条件下结合连锁和关联分析定位玉米节根夹角的QTL,剖析玉米节根夹角的遗传结构。随后构建次级分离群体对主效QTL(qRA1-1)进行精细定位,结合关联分析快速获得候选基因。对候选基因在骨干自交系及其衍生系中进行重测序,通过单倍型分析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挖掘与节根夹角相关的优良等位变异并验证功能。本项目的开展将阐明玉米节根夹角的分子遗传机制,为玉米根系的遗传改良、玉米资源高效利用和高产潜力的挖掘提供理论依据和优良的基因与种质资源。

结项摘要

根系在土壤中的深层分布可提高玉米对水分和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效率,而节根夹角和根长是决定玉米根系深扎的关键性状。本项目在玉米苗期的正常和干旱处理下,调查了RIL群体根系性状(节根夹角、直径、长度等)发现,各性状在正常和干旱条件下均呈现广泛的分离。QTL分析共计定位到的位点数是90个QTL,其中地上部检测到39个QTL位点,正常水分条件下QTL位点数为23个,干旱条件下QTL位点数为16个,解释表型变异率为5.96-14.28%;根系性状检测到51个QTL位点,正常条件下QTL位点数为31个,干旱条件下QTL位点数为20个,可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4.82-17.14%。在田间多个环境下,调查了RIL群体节根夹角、数目、直径,所有测得的性状均表现出显着的基因型-环境相互作用。针对夹角、数目、直径进行了单环境和多环境QTL分析。单环境分析共定位到46个QTL,大多数QTL解释的表型变异少于10%。多环境分析检测到了25个QTL,其中2个和1个QTL具有显着QTL和环境相互效应。以319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对主胚根长、总根长、根干重等18个苗期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79个显著SNP,单个位点可解释6.01 %-22.73 %的表型变异。基因注释,在显著SNP上下50 Kb范围内共检测并注释到539个基因。在二号染色体上定位到一个与主胚根长相关的位点,并确定ZmTDD1为候选基因。在自交系群体对ZmTDD1开展候选基因关联分析,共检测到6个变异位点与主胚根长显著关联,可以将自交系群体划分为4种单倍型,单倍型间主胚根长存在显著差异;ZmTDD1的基因表达量与主胚根长呈显著正相关,利用SNP453和Indel959划分单倍型,单倍型GT的主胚根长和表达量显著高于单倍型T-,SNP453和Indel959可能是该基因的功能位点;从玉米自交系B73中克隆ZmTDD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构建过表达载体,目前正在玉米中进行转化,为进一步探究ZmTDD1影响玉米根系伸长的分子机制创建超表达材料。研究结果明确了玉米根系构型的遗传机制,为玉米根系的遗传改良、玉米高效资源利用率和高产潜力的挖掘提供理论依据和优良的基因资源。通过本基金的资助,发表SCI收录论文6篇和1篇中文核心期刊,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ZmTDD1基因功能解析相关研究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Natural variation of ZmHKT1 affects root morphology in maize at the seedling stage
ZmHKT1 的自然变异影响玉米幼苗期的根系形态
  • DOI:
    10.1007/s00425-018-3043-2
  • 发表时间:
    2019-03-01
  • 期刊:
    PLANTA
  • 影响因子:
    4.3
  • 作者:
    Li, Pengcheng;Pan, Ting;Yang, Zefeng
  • 通讯作者:
    Yang, Zefeng
2种水分条件下玉米苗期根系性状QTL分析
  • DOI:
    10.16872/j.cnki.1671-4652.2018.04.016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鹏程;柳俊;潘婷;陈敏珺;胡晓红;杨小艺;张莹莹;郝德荣;魏杰;徐辰武;杨泽峰
  • 通讯作者:
    杨泽峰
Integrating GWAS and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Identifies Candidate Genes for Root Morphology Traits in Maize at the Seedling Stage
整合 GWAS 和基因表达分析,鉴定玉米幼苗期根部形态性状的候选基因
  • DOI:
    10.3390/genes10100773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Genes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Wang Houmiao;Wei Jie;Li Pengcheng;Wang Yunyun;Ge Zhenzhen;Qian Jiayi;Fan Yingying;Ni Jinran;Xu Yang;Yang Zefeng;Xu Chenwu
  • 通讯作者:
    Xu Chenwu
Natural Variation and Domestication Selection of ZmPGP1 Affects Plant Architecture and Yield-Related Traits in Maize
ZmPGP1 的自然变异和驯化选择影响玉米植株结构和产量相关性状
  • DOI:
    10.3390/genes10090664
  • 发表时间:
    2019-09-01
  • 期刊:
    GENES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Li, Pengcheng;Wei, Jie;Xu, Chenwu
  • 通讯作者:
    Xu, Chenwu
Combined bulked segregant sequencing and traditional linkage analysis for identification of candidate gene for purple leaf sheath in maize.
联合批量分离测序和传统连锁分析鉴定玉米紫色叶鞘候选基因
  • DOI:
    10.1371/journal.pone.0190670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PloS one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Li P;Du C;Zhang Y;Yin S;Zhang E;Fang H;Lin D;Xu C;Yang Z
  • 通讯作者:
    Yang Z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霞水母刺丝囊细胞热激蛋白60(Hsp60)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荣锋;于华华;邢荣娥;刘松;李鹏程
  • 通讯作者:
    李鹏程
石羊河流域表层沉积物垂直地带性分异特征 ———基于粒度与矿物指标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干旱区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韩琴;李育;李鹏程
  • 通讯作者:
    李鹏程
软开关高增益 Buck-Boost 集成 CLLC 型直流双向变换器
  • DOI:
    10.13334/j.0258-8013.pcsee.170494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鹏程;张纯江;阚志忠;贲冰
  • 通讯作者:
    贲冰
核电厂建造施工班组安全氛围测量量表研究
  •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9.027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夏娅雯;张力;李鹏程;李秋香;刘建桥
  • 通讯作者:
    刘建桥
大鼠皮层扩散性抑制过程的在体内源光信号成像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鹏程;陈尚宾;骆卫华;骆清铭
  • 通讯作者:
    骆清铭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李鹏程的其他基金

ZmTDD1调控玉米根系形态的分子机制及演化规律研究
  • 批准号:
    31972487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57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