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型浮游藻类对太湖碳代谢平衡时空差异的影响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270507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306.生态系统生态学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Eutrophic lake has important impacts on regional and global carbon balance. Eutrophic lake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autotrophic ecosystems because it encompasses high biomass, according to the classical limnological theory. However, some lake regions of Lake Taihu were found to be heterotrophic in the most of months of the year. Phytoplankton provides bioavailable particulate carbon,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carbon source in phytoplankton food web. When the contribution of picophytoplankton, with cell size less than <2 μm, to total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is high, the respiration of water would be larger than primary production. Our primary results show that picophytoplankton has a big contribution to primary production in some lake regions of Lake Taihu. Therefore,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picophytoplankton to the whol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and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picophytolankton may be very important to carbon metabolism balance of Lake Taihu. We will perform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 situ microcosm experiment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production and respiration of Lake Taihu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picophytoplankton,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groups to production and respiration will be studied by using a newly developed approach, combining flow cytometric sorting, molecular technique and carbon isotope. Our results will clarify the situation of carbon metabolism balance of Lake Taihu and its critical impacting factors. Furthermore we will try to complement the current limnological theory which main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deep lake.
富营养化湖泊对流域乃至全球的碳收支平衡具有重要的影响。传统湖沼学理论认为富营养化湖泊由于具有较高的浮游藻类生物量通常都是自养型,但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梅梁湾和湖心全年大部分时间都呈异养代谢。浮游藻类提供的生物可利用性颗粒有机碳是浮游食物网中的主要碳源,而超微型藻(<2μm)在浮游藻类中的比重越大,水体呼吸量就越高。初步调查结果发现超微型藻对太湖局部湖区大部分时间的初级生产力有重要贡献。因此超微型藻在整个浮游藻类中的比重及自身的结构组成可能对太湖的碳代谢平衡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拟通过野外调查和原位微宇宙试验明确太湖初级生产力和呼吸量的时空分布和关键影响因子,并结合流式细胞术分选、分子生物学和同位素技术,阐明不同粒径范围浮游藻类,尤其是超微型藻对太湖代谢平衡时空差异的贡献。该研究结果拟揭示太湖作为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碳代谢平衡现状和原因,并进一步补充完善目前多基于深水湖泊研究的湖沼学理论。

结项摘要

超微型浮游植物是指粒径 ≤ 3 μm的所有微型浮游植物,广泛分布于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中,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流式细胞技术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太湖、巢湖中超微型浮游植物丰度、生产力水平及其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同时通过四季野外原位模拟实验,分别探讨了太湖梅梁湾湖区和东太湖区中超微型浮游植物对CO2升高的响应情况。主要结论如下:(1)富营养水体中仍有丰度较高的超微型藻,主要包括超微真核藻(PPEs)和富含藻蓝素的超微蓝藻(PC-cells),他们对两湖全年初级生产力的贡献量平均约为20-30%,冬季最高可达达95%;(2)PPEs与超微蓝藻PC-cells呈现相反的时空分布规律:PPEs主要在冬、春季占优势,而PC-cells则在夏、秋季优势更明显。空间上,PPEs在营养水平更高的水体中更占优势,而PC-cells则反之;(3)流式分选结合高通量测序法不仅大大提高了超微藻的检测效率,而且覆盖率高,有利于稀有种的检测。结果表明,太湖、巢湖中PPEs类群丰富,但优势种较少。在门水平上,主要以Chlorophyta和 Bacillariophyta为优势;而在OTU水平上,20%的优势OTUs代表了超过90%的PPEs序列,而80%的稀有OTUs只代表了不到10%的PPEs序列;(4)两湖PPEs群落结构均显示出显著的季节差异,而空间差异不明显。季节因素引起的差异是主导超微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5)通过流式分选,还发现了大量非PPEs序列,而这些PPEs序列大多属于PPEs细胞的寄生虫和捕食者等,主要包括Chytridiomycota、Perkinsozoa、Ciliophora以及Cercozoa等,暗示了寄生等生物影响在PPEs群落变化中的重要作用;(6)CO2浓度的升高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促进PPEs细胞的生长,春季最显著;而对PC-cells无显著影响,甚至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O2浓度的变化对PPEs的群落组成也有一定影响,通过测序发现在东太湖中随着CO2浓度的升高,Chrysophyceae纲的两个OTUs浓度有增加的趋势,而隶属于Chlorophyceae和Cryptomonadaceae的OTUs浓度却逐渐降低。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The effect of elevated CO2 on autotrophic picoplankton abundance and production in a eutrophic lake (Lake Taihu, China)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富营养化湖泊(中国太湖)自养超微型浮游生物丰度和产量的影响
  • DOI:
    10.1071/mf14353
  • 发表时间:
    2016-01-01
  • 期刊:
    MARINE AND FRESHWATER RESEARCH
  • 影响因子:
    1.8
  • 作者:
    Li, Shengnan;Zhou, Jian;Shi, Xiaoli
  • 通讯作者:
    Shi, Xiaoli
利用流失细胞仪分选技术研究湖泊真核超微藻的遗传多样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龚伊;王志伟;孔繁翔;史小丽
  • 通讯作者:
    史小丽
利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微型浮游生物的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湖泊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秀娟;周建;孔繁翔;史小丽
  • 通讯作者:
    史小丽
长江中下游湖泊超微型真核藻类遗传多样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史小丽;谢薇薇;龚伊;孔繁翔
  • 通讯作者:
    孔繁翔
淡水超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生态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建;魏利军;孔繁翔;史小丽
  • 通讯作者:
    史小丽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中美港湾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比较——以浙江象山港与佛罗里达坦帕湾为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地理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永超;李加林;袁麒翔;史小丽;浦瑞良;何改丽
  • 通讯作者:
    何改丽
铜绿微囊藻和蛋白核小球藻对不同形态有机磷的利用及其生长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湖泊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钱善勤;于洋;孔繁翔;张民;史小丽
  • 通讯作者:
    史小丽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宁波北仑绿地系统演化及生态服务响应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改丽;史小丽;李加林;冯佰香;黄日鹏
  • 通讯作者:
    黄日鹏
Survival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and Scenedesmus obliquus under dark anaerobic conditions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在黑暗厌氧条件下的存活
  • DOI:
    10.1071/mf06212
  • 发表时间:
    2007-08
  • 期刊:
    Marine and Freshwater Research
  • 影响因子:
    1.8
  • 作者:
    史小丽;于洋;孔繁翔;杨州
  • 通讯作者:
    杨州
化学氧化剂对水华蓝藻的控制研究
  • DOI:
    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18.0481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超;范帆;史小丽;阳振;陈开宁;黎云祥
  • 通讯作者:
    黎云祥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史小丽的其他基金

寄生真菌对巢湖超微型浮游藻类群落结构演替的影响研究
  • 批准号:
    31670462
  • 批准年份:
    2016
  • 资助金额:
    6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不同营养水平湖泊浮游藻类群落对全球CO2水平升高的响应及其生态意义
  • 批准号:
    31070420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3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富营养化湖泊中生物可利用有机磷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湖泊藻类群落演替的贡献
  • 批准号:
    40601034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29.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