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掘诱发的岩体损伤与地下水渗流对自然电场作用的拮抗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804106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408.油气地球物理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In such a new era, the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is overwhelming in our country and even in the world. However, the existing geophysical theories and methods need to be expanded facing the extremely complicate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underground whole space and the harsh situation prone to major dynamic disasters. In previous studies, it was found that rock damage and groundwater seepage had two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self-potential field and induced different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which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theoretically. In order to explore this new issue, this application is proposed. Taking the scientific hypothesis of "There is a kind of antagonistic mechanism between the effects of deep rock mass damage and groundwater seepage on self-potential field"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This project will comprehensively utilize theoretical research method based on literature Inquiry, physical simulation method based on fine testing,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method based on engineering data collection, to reveal self-potential field response mechanism and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interaction of mining rock mass damage and groundwater seepage, to capture critical information of self-potential field in the process of fluid-solid system mutation, to build basic theory of deep dynamic disaster forecasting based on self-potential monitoring, to achieve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cultivate new disciplines growth point. Its achievements will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nd dynamic disasters prediction represented by rock burst and water inrush.
新时期,国家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势不可挡,但面对地下全空间复杂地质环境和极易发生重大动力灾害的严峻形势,现有地球物理理论与方法都亟需拓展。在以往研究工作中发现岩体损伤和地下水渗流对自然电场会产生两种不同的作用并引发不同的时空演化特征,但难以给出理论解释,为探索这一新问题而提出本申请。拟将“岩体损伤与地下水渗流对自然电场的作用之间存在拮抗机制”这一科学假说的论证作为切入点,统筹利用基于文献查询的理论研究、基于精细测试的物理模拟实验、基于工程资料收集的分析计算三种手段,揭示采掘诱发的岩体损伤与地下水渗流交织作用下的自然电场响应机理与时空演化特征,捕捉地下全空间流固系统突变过程中的自然电场临界信息,构建基于自然电场监测的岩体动力灾害预测预报新理论,拓展地电场勘探的理论空间,实现多学科协同创新并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其成果将在地下空间开发、矿山顶板管理和岩爆、突水等岩体动力灾害预测预报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结项摘要

面对地下全空间复杂地质环境和极易发生重大动力灾害的严峻形势,将“岩体损伤与地下水渗流对自然电场的作用之间存在拮抗机制”这一科学假说的论证作为切入点,统筹利用基于文献查询的理论研究、基于精细测试的物理模拟实验、基于工程资料收集的分析计算三种手段,揭示了采掘诱发的岩体损伤与地下水渗流交织作用下的自然电场响应机理与时空演化特征,获取了地下全空间流固系统突变过程中的自然电场临界特征,构建了基于自然电场监测的岩体动力灾害预测预报新理论,拓展了地电场勘探的理论空间。其成果将在地下空间开发、矿山顶板管理和岩爆、突水等岩体动力灾害预测预报领域具有应用前景。具体地:(1)针对工程岩体多相耦合灾变监测与预警,梳理了自然电场的复杂成因,完成了其分类及微观、宏观机理阐述。(2)开展了不同尺度的岩体破坏自然电场异常机制与特征的实测研究,在采掘扰动工程岩体破坏自然电场响应特征方面取得突破,发现了自然电场近源效应并以此为核心完成了对采掘扰动岩体破坏自然电场响应机理、特征、科学意义、现存问题的系统研究和论述。(3)开展了不同尺度的水岩耦合演化自然电场异常机制与特征的研究,经过长期论证找到“过水效应”这一重要突破点,将过去十余年中在全空间自然电场探测方面难以厘清的相关机理、特征、施工方法、信号识别等多重复杂问题进行了协同研究,发现了水岩耦合演化自然电场近源效应并以之为核心进行了系统的论证。(4)进行了理论研究和不同尺度的室内实测研究,揭示并初步论证了自然电场拮抗机制的成因,获取了裂隙场、渗流场单场主导时的自然电场响应机理与特征,对双场共同主导时的自然电场响应特征获取了一定新认识。(5)在完成本项目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构建了“并行地电场探测”的新理念,并开展了地电场三场耦合测试方法的预研。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3)
会议论文数量(3)
专利数量(0)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scale pores in shale reservoirs of Wufeng-Longmaxi formation based on image processing
基于图像处理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纳米级孔隙定量表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 影响因子:
    --
  • 作者:
    Zhao Difei;Guo Yinghai;Wang Geoff;Jiao Weiwei;Liu Jing;Hui Yang
  • 通讯作者:
    Hui Yang
矿井并行电法技术体系与新进展
  • DOI:
    10.13225/j.cnki.jccs.kj19.0575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煤炭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盛东;刘静;戚俊;曹煜;吕荣其
  • 通讯作者:
    吕荣其
水岩耦合演化自然电场近源效应与临灾前兆
  • DOI:
    10.13225/j.cnki.jccs.xr21.1678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煤炭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静;刘盛东;王勃;路拓;刘志新
  • 通讯作者:
    刘志新
Investigation of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organic-rich shales using low-pressure N-2 adsorption experiments and fractal theory
利用低压N-2吸附实验和分形理论研究海相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 DOI:
    10.1190/int-2018-0191.1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Interpretation-A Journal of Subsurface Characterization
  • 影响因子:
    1.2
  • 作者:
    Zhao Difei;Yin Shuai;Guo Yinghai;Ren Chengyao;Wang Ruyue;Ding Wenlong;Liu Jingshou
  • 通讯作者:
    Liu Jingshou
采掘扰动岩体破坏自然电场近源效应
  • DOI:
    10.13225/j.cnki.jccs.2021.1463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煤炭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静;刘盛东;刘志新;杨彩
  • 通讯作者:
    杨彩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回火温度对DP600钢氢扩散及氢脆敏感性的影响
  • DOI:
    10.13251/j.issn.0254-6051.2021.02.015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金属热处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贞;刘静;黄峰;毕云杰;柯书忠
  • 通讯作者:
    柯书忠
加热源对38CrMoAl钢氮化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DOI:
    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9.06.020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表面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冯治国;赵驯峰;刘静
  • 通讯作者:
    刘静
卵巢癌患者术后阴道微生态分析
  • DOI:
    10.13381/j.cnki.cjm.202107018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伟;孙莉;胡丽庆;王微微;侯伟伟;刘静;商安全
  • 通讯作者:
    商安全
U-N表面的初始氧化行为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
  • 影响因子:
    3.1
  • 作者:
    李芳芳;胡殷;刘静;刘柯钊
  • 通讯作者:
    刘柯钊
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静;曾鸣;张浩;王军;盛燕辉;刘静
  • 通讯作者:
    刘静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