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驱动大冷量快速降温脉冲管制冷机机理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906032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601.工程热力学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9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20-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HTS) devices and gas liquefaction technology have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High-capacity cryocoolers with higher efficiency and smaller volume are in urgent demand, and some large HTS devices in military also require that high-capacity cryocoolers cool the devices quickly to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to enable rapid deployment. In this paper, a new type of dual-driven rapid cooldown high-capacity pulse tube cryocooler is proposed, which has high efficiency, small volume and a faster cooldown time compared with the GM-type, Stirling-type and pulse tube cryocoolers. It can meet different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and is especially suitable to cool the device with fast cooldown requirement.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re given as follows: (1) Analyze the combined operating mechanism of acoustic power recovery and dual-driven active control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cooling. (2) Discuss the 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mechanism of the gas piston in the pulse tube. (3) Summarize the design theory for the cold finger and the matching method of the compressor. A 30W at 80K dual-driven rapid cooldown high-capacity pulse tube cryocooler will be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The cooldown time of the prototype is expected to be the best in China.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this paper will enrich and develop the design theory for high-capacity cryocoolers and have important academic and application value.
近些年,高温超导、气体液化分离工业等发展迅速,对大冷量低温制冷机效率、可靠性、体积、重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大型高温超导设备还要求制冷机能实现被冷却物体的快速降温以满足快速部署需要,基于此本课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双驱动大冷量快速降温脉冲管制冷机。该制冷机与常用的回热式制冷机:GM、斯特林及脉冲管制冷机相比,可显著缩短被冷却物体降温时间,并且效率高、体积及重量小,满足高温超导等领域不同的使用需求,尤其适用于被冷却物体有快速降温要求的场所。本课题研究内容包括:(1)双驱动大冷量快速降温脉冲管制冷机声功回收和主动调相在降温全过程的联合运行机制;(2)双驱动大冷量快速降温脉冲管制冷机脉冲管“气体活塞”形成及破坏机制;(3)双驱动大冷量快速降温脉冲管制冷机整机设计理论及高效样机研制,所研制样机降温速度有望国内最佳。本课题研究结果将丰富和发展大冷量低温制冷机设计理论,具有重要学术及应用价值。

结项摘要

近些年,一些大型高温超导设备要求制冷机能实现被冷却物体的快速降温以满足快速部署需要,基于此本课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双驱动大冷量快速降温脉冲管制冷机。该制冷机同时引入双驱动控制及声功回收,可同时实现快速降温与所需制冷温度下的高效率,对于该新型脉冲管制冷机的机理研究依然围绕脉冲管制冷机三大关键部件:回热器、脉冲管及调相机构开展。主要研究内容及重要成果如下:(1)声功回收和主动调相在降温全过程的联合运行机制——调相机制研究。研究表明声功回收也是一种调相机制,在保持降温全过程中压缩机位移不变时,双驱动控制调相机制可获得更快的降温速度,此时声功回收的作用在于提高所需制冷温度和冷量下的整机效率。在压缩机位移限值较大、电流限值较小时,双驱动及声功回收联合调相机制具有更明显的快速降温优势,并可同时提高整机在低温区的效率。(2)脉冲管“气体活塞”形成及破坏机制——脉冲管部件研究。脉冲管 “气体活塞”作用机理包括绝热特性、声功传输特性以及与实体排出器不同的调相特性,建议脉冲管体积取为所需制冷温度下冷端扫气体积的9倍以上,以保证在快速降温过程中“气体活塞”长度不会过短而大幅增加脉冲管损失。(3)双驱动大冷量快速降温脉冲管制冷机整机设计理论及高效样机研制——回热器、整机及实验研究。在降温过程中可选择压缩机位移不变的运行模式以大幅提高回热器制冷量。开展了双驱动声功回收脉冲管制冷机、双驱动脉冲管制冷机实验研究,大量实验测试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在压缩机有效输入功率460W时,采用双驱动控制调相时可获得80K@15W的性能。在驱动压缩机与主动调相压缩机电压相位角为140°时,其降温时间相比80K温区效率最高的170°时的值缩短29%,比所测试的惯性管和气库调相方式缩短23%。本课题研究结果将丰富和发展脉冲管制冷机设计理论,具有重要学术及应用价值。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1)
专利数量(0)
脉冲管制冷机用双段惯性管调相能力模拟及修正方法研究
  • DOI:
    10.13744/j.cnki.cn21-1431/g4.2022.05.014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姗姗;陈曦;魏玺斌
  • 通讯作者:
    魏玺斌
基于Fluent软件的脉冲管制冷机惯性管调相能力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低温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曦;魏玺斌;李姗姗
  • 通讯作者:
    李姗姗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O型糖链合成阻滞对肠上皮细胞MUC2表达及细菌黏附的抑制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解放军医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姗姗;田音;彭志红;汪荣泉
  • 通讯作者:
    汪荣泉
供应中断情况下动态混合应急策略研究
  • DOI:
    10.19495/j.cnki.1007-5429.2020.02.003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姗姗;何勇
  • 通讯作者:
    何勇
基于两阶段鲁棒优化的无人机载机平台调度问题
  • DOI:
    10.13383/j.cnki.jse.2020.06.011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系统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勇;张成义;李姗姗
  • 通讯作者:
    李姗姗
MTB Hsp 16.3通过TLR4对小鼠M1型巨噬细胞的作用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现代免疫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高绍莹;秦欢;李姗姗;刘芊伊;泮红飞;刘旭恒;龙润莹;张焱皓;徐林;罗军敏
  • 通讯作者:
    罗军敏
结核分枝杆菌小分子热休克蛋白16.3在结核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DOI:
    10.13350/j.cjpb.161021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秦欢;罗军敏;李姗姗
  • 通讯作者:
    李姗姗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