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中脊首次海底地震仪台阵探测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41030857
-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 资助金额:24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D0603.海洋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
- 结题年份:2014
- 批准年份:2010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1-01-01 至2014-12-31
- 项目参与者:陈彦超; 冯永革; 唐有彩; 王婷婷; 柳正; 曹玉良; 王海洋; 王显光;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利用中国大洋协会提供的"大洋一号"船时和珍贵的第一期OBS航次观测资料,在我国首次发现的活动热液盆口区洋脊(A区),完成超慢速扩张的西南印度洋中脊的首次海底地震仪台阵试验,探测地壳和上地幔结构。重点研究该洋脊的岩浆源区结构和地壳内岩浆房是否存在等悬而未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为洋中脊硫化物沉积和地质微生物作为未来新资源的国家重大需求研究提供观测依据。研究内容包括(1)对2010年2月份实施的(第一期)人工震源(折射/宽角反射)三维海底地震仪台阵的观测资料进行航次后分析、处理,反演获得该区地壳和上地幔三维地震波速度结构,论证地壳内岩浆房的存在与否;(2)筹划和实施A区洋脊的(第二期)天然地震二维海底地震仪台阵试验,揭示该超慢速洋中脊地幔地震波速度结构,包括岩浆源区形态和结构。研究进展将实现中国科学家在大洋中脊地震学研究领域方面零的突破,也将填补国际地学界在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中脊地震学研究的空白。
结项摘要
本项目重点针对西南印度洋中脊50.5E研究区,海洋地壳内岩浆房是否存在和上地幔岩浆源区结构形态这两个重要科学前沿问题开展探索研究。通过国际合作掌握三维地震波速度结构反演程序,应用于我国首次在大洋中脊实施的人工震源三维海底地震仪台阵观测资料,反演研究区洋中脊海洋地壳结构,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挑战目前国际上海洋地壳在大洋中脊形成模式和地幔柱/大洋中脊相互作用模式的理论。..三维地震波速度反演结果揭示研究区脊轴出地壳约4-9公里深处存在显著低速异常体,对应下地壳岩浆房;利用最新的二维地震波全波形反演方法获得该显著低速异常体的精确深度范围,所对应的地壳岩浆房的顶界为4公里;进一步对宽角反射数据的详细分析, 证实了岩浆房低速区造成的宽角射线“阴影区”的存在, 从另一方面独立验证了下地壳岩浆房的存在,这是国际上首次在超慢速扩张洋中脊观测到地壳岩浆房,也是目前国际上在大洋中脊用地震学方法观测到的最深的岩浆房。..在研究区洋中脊中心处,反演获得海洋地壳厚度为8-10公里,这是目前在全球60,000公里长的大洋中脊观测到的最厚的海洋地壳(位于大洋中脊的冰岛地幔柱及邻区除外)。在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处发现超厚地壳,这是对传统海洋地壳形成模式的挑战性观测结果。..还发现这一超厚地壳至少可以追踪到洋中脊轴以外4百万年。如果,这一超厚地壳是受洋中脊以南1000公里以外(最近)的Crozet地幔柱的影响,那么这种地幔柱和洋中脊的超远距离作用至少要持续4百万年以上,这对于目前地幔柱和洋中脊相互作用的理论提出了挑战。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西南印度洋洋中脊热液A区海底地震仪数据处理初步成果
- DOI:--
- 发表时间:2012
- 期刊:热带海洋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李家彪;陈永顺;敖威;卫小冬
- 通讯作者:卫小冬
阿尔金断裂西部邻区的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2016
- 期刊: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冯永革;于勇;陈永顺;梁晓峰;王芃
- 通讯作者:王芃
利用瑞利面波相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研究鄂尔多斯块体的岩石圈变形特征
- DOI:--
- 发表时间:2014
- 期刊: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王椿镛;S;vol, Eric;陈永顺;曾融生
- 通讯作者:曾融生
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岩石圈结构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2017
- 期刊:地球物理学进展
- 影响因子:--
- 作者:娄辛辉;艾印双;张耀阳;陈永顺;宁杰远
- 通讯作者:宁杰远
基于新一代雷达卫星InSAR数据检测2015年尼泊尔M_W 7.8级地震的同震形变场
- DOI:--
- 发表时间:2015
- 期刊:地球物理学进展
- 影响因子:--
- 作者:卢倩云;郑茜;孙建宝;沈正康;陈永顺;陈兴国
- 通讯作者:陈兴国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陈永顺的其他基金
南海深部结构的海底地震仪台阵探测:检验海南地幔柱假说
- 批准号:91128210
- 批准年份:2011
- 资助金额:250.0 万元
-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大洋中脊热液喷孔区的地球物理和海水热液羽流综合研究
- 批准号:40676023
- 批准年份:2006
- 资助金额:42.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大洋中脊热液活动区近海底地球物理和海水物性异常综合研究
- 批准号:40546022
- 批准年份:2005
- 资助金额:10.0 万元
-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大陆断裂和海洋盆地早期形成过程的典型范例研究
- 批准号:40374037
- 批准年份:2003
- 资助金额:35.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