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群落物种多度格局动态变化过程中的正负调节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500334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305.群落生态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The maintenance mechanism of biodiversity is one of the hottest research topics in community ecology. The Janzen-Connell hypothesis, which describes a distant- and/or density-dependent effect caused by host-specific natural enemies (including pathogens, herbivores and mammals), has been widely approved by previous studies. However, these studies have paid little consideration to the effect of mycorrhizal fungi, which have symbiosis with more than 90% plant species. Moreover, the relative abundance dynamics among populations within a same species is also been overlooked. In this project, we propose a dynamic relative abundance pattern regulated by natural enemies and mycorrhizal fungi: The positive effects (driven by mycorrhizal fungi) and negative effects (driven by pathogens and herbivores) determine the net effect on host individuals, and consequently influence the balance of abundance dynamic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Here we focus on the Heishiding subtropical evergreen forest in south China. By conducting field census, field manipulative experiments and shade-house experiments, we intend to investigat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species abundance pattern in forest communities. We will establish abundance gradients of 20 focal species, to simulate the dynamic pattern from local rare to local dominant, and investigate how herbivores, pathogens and mycorrhizal fungi drive this pattern. By this project, we expect to provide more reasonable explanations for species coexistence theories and more scientific guidance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森林群落中物种多度格局的维持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Janzen-Connell假说阐述的专一性天敌驱动的密度、距离制约效应得到了广泛验证。然而,现有研究较少考虑与高等植物存在广泛共生关系的菌根真菌的影响,且大部分研究主要关注物种水平而忽视了同一物种的相对多度在不同群落内的动态变化。本课题提出如下假说:各物种和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的相对多度是动态变化的,这种变化是由天敌驱动的负效应和菌根真菌驱动的正效应抵消后的净效应决定的,即正负反馈作用能调节物种相对多度的动态平衡。本研究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同种个体多度梯度,并定量分析植食性昆虫、病原菌驱动的负效应和菌根真菌的正效应的作用强度,探讨自然界中物种从丰富到稀有的动态过程中正负两方面所起的作用。本研究将完善优势种、常见种和稀有种形成和维持机制的理论体系,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是本世纪亟待解决的25个重大科学问题之一。在众多解释机制中,Janzen-Connell假说阐述的专一性天敌驱动的密度、距离制约效应得到了广泛验证。然而,现有的研究较少考虑群落水平上同一物种的相对多度的动态变化,以及病原菌和菌根真菌产生的影响。本项目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树种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1)通过10年幼苗动态调查数据,以及建立同种个体多度梯度实验,阐明物种丰度与病原菌浓度、幼苗死亡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揭示了病原菌影响的物种相对多度的动态平衡;(2)在野外调查和温室实验中同时证明幼苗、成树阶段均呈现正的谱系多样性-生产力关系,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进一步证明病原菌和菌根真菌是谱系多样性-生产力格局形成的重要驱动者;(3)进一步通过控制实验同时划分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真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和病原菌的作用,发现外生菌根真菌比丛枝菌根真菌更能保护寄主植物免受病原菌的侵染。通过一系列研究,本项目完善了自然界中优势种、常见种和稀有种形成和维持机制的理论体系,阐述了不同类型菌根真菌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为科学造林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Adult trees cause density-dependent mortality in conspecific seedlings by regulating the frequency of pathogenic soil fungi
成年树通过调节病原性土壤真菌的频率导致同种幼苗的密度依赖性死亡率
  • DOI:
    10.1111/ele.12694
  • 发表时间:
    2016-12-01
  • 期刊:
    ECOLOGY LETTERS
  • 影响因子:
    8.8
  • 作者:
    Liang, Minxia;Liu, Xubing;Yu, Shixiao
  • 通讯作者:
    Yu, Shixia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梁敏霞的其他基金

森林群落地下高速通路—菌根菌丝网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58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不同类型菌根植物的抗病性与森林群落物种共存
  • 批准号:
    31870403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