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形理论的高性能废玻璃粉混凝土及其本构关系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378247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8.建筑与土木工程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The use of recycled waste glasses in Portland cement and concrete is one of the major ways of waste glass treatment. Developed country and regions have researched on waste glass concrete for a long time, and some research results are obtained that can be used in the actual, however research on waste glass concrete don't gain broad attention and high recognition in China. This project is based on preliminary studies, adopt nummeric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study mechanism of waste glass concrete ASR expansion and fractal condition base on fractal theory and strain concentration theory pioneering;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ste glass powder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and activity,and waste glass powder activated technology and mechanism;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admixture for high-activity waste glass powder, then study the workability ,strength, deformation and durability properties of concrete base on fractal theory and put forward the prepare theory and method for this kind of concrete which on the premise of no harm of ASR expansion ;at the same time study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 of concret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the study. I hope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roject to lay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waste glass concrete in China and apply to actual engineering, s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waste glass concrete technology greater extent at home,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of low utilization of waste glass.
废玻璃用于生产水泥混凝土是其资源化最主要技术之一,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开展废玻璃混凝土研究,并取得了可用于实际的研究成果,而我国该方面的研究尚未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本项目以前期研究为基础,开创性地基于分形理论和应力集中理论,采用数值仿真技术,研究废玻璃混凝土碱骨料反应(ASR)膨胀危害机理与分形条件;研究废玻璃粉分形特征与活性的关系,高活性废玻璃粉制备技术及其机理;以无ASR膨胀危害为前提,以高活性废玻璃粉作掺合料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基于分形理论研究该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变形和耐久性等性能,提出该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理论与方法;同时研究该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及其数值仿真技术。希望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废玻璃混凝土产业化地应用于实际工程奠定理论基础,从较大程度上推动我国废玻璃混凝土技术的进步,改变我国废玻璃利用率较低的现状。

结项摘要

大量废玻璃弃之不用,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环境,并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将其应用于生产水泥混凝土是最有效的资源化利用手段之一,可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本课题采用试验测试、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分形理论对高活性废玻璃粉制备技术,废玻璃粉活性特征及机理,废玻璃粉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等开展了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了γ-射线辐照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和理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得出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废玻璃瓶经15~20min研磨即可制得后期活性不低于Ⅱ粉煤灰的废玻璃粉,比表面积341m2/kg以上的废玻璃粉28d活性指数达到70%以上;2.5%的硫酸钠溶液可有效激发废玻璃粉活性,7d活性可提高31.6%;粒径<75μm的废玻璃粉取代10%~15%水泥可有效改善水泥胶砂的流动性;废玻璃粉混凝土(胶砂)的抗压强度与废玻璃粉掺量成负相关性,适宜掺量在10%~20%之间,废玻璃粉的掺入对混凝土弹性模量、泊松比、本构关系、动力率相关性的影响不大;粒径<900μm或粒度分布分形维数D>大于2.3可有效防止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膨胀危害;粒径<150μm的废玻璃粉可有效改善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取代率为20%具有最佳改善效果;废玻璃粉对混凝土干缩特性不具有明显影响,而对混凝土抗冻性能与抗碳化能力具有负面影响;形貌规整均一、片间交叉支撑结构的镁铝水滑石在温度35°C、PH值为8、焙烧温度为450°C的条件下氯离子吸附能力显著提升;1-4 kGy的γ-射线可有效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这些研究成果为废玻璃粉用作混凝土掺合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8)
专利数量(8)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及力学性能细观模拟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工程力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宋百姓;柯国军;潘坚文
  • 通讯作者:
    潘坚文
玻璃粉掺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混凝土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符俊;柯国军;邹品玉;宋百姓;甘元初
  • 通讯作者:
    甘元初
Effect of gamma-ray irradiation on the dewaterability of waste activated sludge
伽玛射线辐照对废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 DOI:
    10.1016/j.radphyschem.2016.08.011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2.9
  • 作者:
    Yuqi Wu;Yinghe Jiang;Guojun Ke;Yingjiu Liu
  • 通讯作者:
    Yingjiu Liu
鲍罗米公式回归系数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混凝土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谢艳军;柯国军;宋百姓;甘元初;邹品玉
  • 通讯作者:
    邹品玉
冲击荷载下废玻璃混凝土力学特性研究及分形评价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混凝土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邱浩群;柯国军
  • 通讯作者:
    柯国军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及力学性能细观模拟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工程力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宋百姓;柯国军;潘坚文
  • 通讯作者:
    潘坚文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