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座位控制的亚非稻种间杂种不育的分子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701499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307.作物基因组及遗传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Interspecific hybrids of Asian and African rice have stronger hybrid vigor, but these hybrids suffer from severe hybrid sterility that restricts the utilization of hybrid vigor. The S1 locus is an important genetic factor affecting the female and male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Asian and African rice. Howev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S1 locus is not clear. Recently, we demonstrated that among the common allele, only TPR1 is required for S1-mediated hybrid sterility in the S1-mapping region, but TPR1 alone could not induce hybrid sterility. Based on current knowledge, we speculated that the TPR1-mediated hybrid sterility may require other African rice specific factors for its proper function. To verify this hypothesis and reveal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 of S1-mediaed hybrid sterility, CRISPR/Cas9-based genome editing and functional complementary will be performed to indicate genetic interaction among TPR1 and other African rice specific factors; yeast one or two-hybrid, co-immunoprecipitation, and CBA will be conducted to illuminate molecular interaction among TPR1 and other African rice specific factors. Our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molecular insights to the hybrid sterility and may offer a new genome editing-based strategy to break the hybrid incompatibility for further exploit of interspecific hybrid vigor.
亚非稻种间杂种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但亚非稻种间存在严重的杂种不育,这极大限制了杂种优势的利用。S1座位是一个能引起亚非稻种间杂种雌雄不育的重要位点,但其分子机制还不明确。申请人前期证实了在S1座位定位区间内,亚非共有等位基因中只有TPR1是S1座位控制的杂种不育必需基因,但其不能单独控制杂种不育。据此申请人推测TPR1发挥杂种不育功能需要与若干个S1座位定位区间内的非洲稻的特异因子共同参与才能实现。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深入研究S1座位控制的杂种不育分子机制,本项目拟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和功能互补明确TPR1与非洲稻特异基因的遗传互作关系;利用酵母单(双)杂交、免疫共沉淀以及实验室建立的CBA等技术解析TPR1与非洲稻特异基因的分子互作关系。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阐明水稻种间杂种不育的分子机制,建立基于基因编辑的创建杂种亲和系的技术方法,为进一步利用远缘杂种优势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项摘要

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简称“亚非稻”)种间杂种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但亚非稻种间存在严重的杂种不育,导致结实率下降,杂种产量优势无法体现,极大限制了远缘杂种优势利用。S1座位是引起亚非稻种间杂种雌雄不育的一个重要位点,但其分子遗传机制还不明确。针对这一科学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支持下开展相关的科研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科研进展,成功克隆了相关基因,并阐明他们的遗传和分子互作关系,发表了2篇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论文,申请1项发明专利。.(1)本项目通过CRISPR/Cas9技术敲除非洲稻特异因子(S1A2~A6),发现这些敲除体的花粉和小穗育性是全可育。然后将这些突变体与近等基因系杂交,获得突变F1(mF1),其中S1A4和S1A6的突变能够恢复杂种F1的育性,而其他的突变不能恢复育性。这些结果表明,S1A4和S1A6是S1座位介导杂种不育的关键基因。.(2)本项目通过对S1TPR、S1A4和S1A6进行功能互补,发现只有三个基因的聚合能够重现花粉和小穗半不育。通过F2后代的遗传分析发现,S1A4-A6t呈现孟德尔自由分离规律,而S1TPRt则优势传递,呈现严重的偏分离。表明S1A4,S1A6与S1TPR在孢子体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杀手系统,同时S1TPR能够对配子产生保护作用。.(3)利用BiFC技术和Pull-down技术探究S1TPR、S1A4和S1A6之间的互作关系。研究发现,三者能够在体内形成一个复合体而且S1A4分别与S1TPR和S1A6相互作用,而S1TPR和S1A6之间不直接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本项目阐明了S1A4,S1A6与S1TPR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杂种不育的分子模型,创建了种间杂种亲和系。这些研究为今后远缘杂种优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技术支撑。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1)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hybrid sterility in rice
水稻杂交不育的分子机制
  • DOI:
    10.1007/s11427-019-9531-7
  • 发表时间:
    2019-06-01
  • 期刊: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 影响因子:
    9.1
  • 作者:
    Xie, Yongyao;Shen, Rongxin;Liu, Yao-Guang
  • 通讯作者:
    Liu, Yao-Guang
水稻育性调控的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 DOI:
    10.16288/j.yczz.19-162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遗传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谢勇尧;汤金涛;杨博文;胡骏;刘耀光;陈乐天
  • 通讯作者:
    陈乐天
An asymmetric allelic interaction drives allele transmission bias in interspecific rice hybrids
不对称等位基因相互作用驱动种间水稻杂交种等位基因传递偏差
  • DOI:
    10.1038/s41467-019-10488-3
  • 发表时间:
    2019-06-07
  • 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影响因子:
    16.6
  • 作者:
    Xie, Yongyao;Tang, Jintao;Chen, Letian
  • 通讯作者:
    Chen, Letia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谢勇尧的其他基金

亚洲稻自私遗传座位ARSL1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4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