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酮类化合物埃博霉素多样化类似物生物合成的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67007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104.微生物遗传与生物合成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The antitumor compounds epothilones are a kind of polyketides that are biologically synthesized by a hybrid complex of PKS and NRPS modules from some Sorangium cellulosum strains of myxobacteria. Up to now, 57 epothilone analog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So ce90 and So0157-2 producers. Among these analogs, only five basic compounds have the same structures between the two strains, while the others are different, showing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of the biosynthetic mechanisms for epothilones. In our previous work, we have identified 25 analogs of epothilones in the So0157-2 strain, finished the presently-only genome sequencing of epothilone producer, and achieved efficient expression of the big 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 in Myxococcus xanthus, the model species of myxobacteria with easy genetic performance. In this project, we are planning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module-skipping pattern and post-biosynthetic glycosylation of epothilones in M. xanthus host. Th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meanings for insights into the biosynthetic mechanisms of diverse polyketide compounds produced by hybrid PKS/NRPS complexes, and provide guiding references for biosynthesis of novel epothilone compounds.
埃博霉素是粘细菌中纤维堆囊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聚酮类化合物,由杂合的模块化PKS/NRPS合成。目前,从产生菌So ce90和So0157-2菌株中鉴定的埃博霉素类似物已达到57种,其中除了5个基本结构化合物完全相同外,其余均不相同,显示合成机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在前期的工作中,从So0157-2中鉴定了25种埃博霉素类似物,完成了目前唯一的埃博霉素产生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并实现了在易于遗传操作的模式粘细菌黄色粘球菌中埃博霉素的有效异源表达。本申请拟在异源宿主粘球菌中研究埃博霉素类似物顺次加合合成过程中推测的跳跃式合成机制,以及埃博霉素合成后糖基化修饰的机制。研究结果对认识PKS/NRPS化合物多样化合成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生物合成新型埃博霉素类化合物提供参考。

结项摘要

为了研究博霉素K合成中跳跃模块6的可能性,我们对模块6进行了敲除,但敲除菌株中没有检测到埃博霉素K的产生。但对模块6进行原位回补后,回补菌株恢复了埃博霉素A和B的产生能力,但仍然没有检测到埃博霉素K。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模块6中三个必需结构域(KS、AT和ACP)的关键活性位点突变为丙氨酸,并检测突变后埃博霉素的产生情况,也没有检测到埃博霉素K。结果表明,我们在本源产生菌中发现的十四元环埃博霉素可能是通过其他机制合成。.为获得多样化的埃博霉素糖苷化合物,我们分析了若干产生菌本源以及外源的糖基转移酶在埃博霉素产生菌体内的糖基化活性,发现来自地衣芽孢杆菌的糖基转移酶YjiC酶等可以催化合成糖基化的埃博霉素,但测试的本源糖基转移酶未能糖基化埃博霉素。我们进一步从数据库中筛选并挖掘了高效的埃博霉素异源糖基转移酶,实现埃博霉素的体内/体外糖基化修饰,分离鉴定了埃博霉素葡萄糖苷,半乳糖苷,氮乙酰葡萄糖苷等一系列新型埃博霉素糖苷化合物,并初步分析了这些新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这些新型埃博霉素化合物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此外,我们对埃博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上下游临近位置存在未知功能基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基因簇上游距离启动子约500 bp处存在一个未知功能基因esi 是作为一个转录调控因子通过结合埃博霉素基因簇启动子对整个基因簇的转录进行负调控。这是目前报道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埃博霉素转录调控子。发现基因簇的下游的ORFB基因编码一类C型β内酰胺酶,可以催化硝即噻吩开环。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A bacterial negative transcription regulator binding on an inverted repeat in the promoter for epothilone biosynthesis.
细菌负转录调节因子与埃博霉素生物合成启动子中的反向重复序列结合
  • DOI:
    10.1186/s12934-017-0706-9
  • 发表时间:
    2017-05-23
  • 期刊:
    Microbial cell factories
  • 影响因子:
    6.4
  • 作者:
    Yue XJ;Cui XW;Zhang Z;Peng R;Zhang P;Li ZF;Li YZ
  • 通讯作者:
    Li YZ
Phylogeny-guided characterization of glycosyltransferases for epothilone glycosylation
埃坡霉素糖基化糖基转移酶的系统发育指导表征
  • DOI:
    10.1111/1751-7915.13421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MICROBIAL BIO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5.7
  • 作者:
    Zhang Peng;Zhang Zheng;Li Zhi-feng;Chen Qi;Li Yao-yao;Gong Ya;Yue Xin-jing;Sheng Duo-hong;Zhang You-ming;Wu Changsheng;Li Yue-zhong
  • 通讯作者:
    Li Yue-zhong
CIRCE element evolved for the coordinated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bacterial duplicate groELs
CIRCE 元件的进化是为了协调细菌重复 groEL 的转录调节
  • DOI:
    10.1016/j.bbagrm.2018.08.003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Gene Regulatory Mechanisms
  • 影响因子:
    4.7
  • 作者:
    Zhuo Li;Zhang Zheng;Pan Zhuo;Sheng Duo hong;Hu Wei;Li Yue zhong
  • 通讯作者:
    Li Yue zhong
Effects of transcriptional mode on promoter substitution and tandem engineering for the production of epothilones in Myxococcus xanthus.
转录模式对黄色粘球菌启动子取代和埃博霉素生产串联工程的影响
  • DOI:
    10.1007/s00253-018-9023-4
  • 发表时间:
    2018-07
  • 期刊: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5
  • 作者:
    Yue XJ;Cui XW;Zhang Z;Hu WF;Li ZF;Zhang YM;Li YZ
  • 通讯作者:
    Li YZ
Increasing on-target cleavage efficiency for CRISPR/Cas9-induced large fragment deletion in Myxococcus xanthus.
提高 CRISPR/Cas9 诱导的黄色粘球菌大片段缺失的定点切割效率
  • DOI:
    10.1186/s12934-017-0758-x
  • 发表时间:
    2017-08-16
  • 期刊:
    Microbial cell factories
  • 影响因子:
    6.4
  • 作者:
    Yang YJ;Wang Y;Li ZF;Gong Y;Zhang P;Hu WC;Sheng DH;Li YZ
  • 通讯作者:
    Li YZ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六种粘细菌095B06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初步生物学活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小宇;许强芝;韩文菊;施晓琼;刘新利;李越中;焦炳华
  • 通讯作者:
    焦炳华
Allopatric integrations selectively change hosttranscriptomes, leading to varied expression efficiencies of exotic genes inMyxococcus xanthus.
异域整合选择性地改变宿主转录组,导致黄粘球菌中外来基因的表达效率不同。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Microb Cell Factorie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Xiu Nan Yi;Hai Long Wang;You Ming Zhang;李越中
  • 通讯作者:
    李越中
两个埃博霉素生物合成中间体修饰化合物的合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有机化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胡玮;李越中;王建武;孙鹤;王纵横;赵桂龙
  • 通讯作者:
    赵桂龙
应用生物信息学的系统化综合性教学改革实践
  •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60335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微生物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黎志凤;刘杨;朱敬;SINGH Raghvendra Pratap;李越中
  • 通讯作者:
    李越中
基于16S rRNA和HSP60基因序列分析粘细菌孢囊杆菌亚目形态分类的种属之间的亲缘关系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微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田晓翔;李越中;周秀文;蒋德明;吴志红
  • 通讯作者:
    吴志红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李越中的其他基金

黄色粘球菌毒素-免疫蛋白系统的毒素自身免疫机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58 万元
  • 项目类别:
内源性质粒pMF1存在机制及其对粘球菌宿主进化的影响
  • 批准号:
    31471183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10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粘细菌细胞群体行为对海洋生境适应的进化基因组分析
  • 批准号:
    31130004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2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粘细菌自有质粒pMF1复制和分配的遗传机制
  • 批准号:
    30971572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第七届全国微生物学暨第三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
  • 批准号:
    30849006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2.0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粘细菌聚酮类化合物I型合成酶模块库的建立和杂合
  • 批准号:
    30671192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2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粘细菌的单细胞行为及单细胞行为的机制分析
  • 批准号:
    30270023
  • 批准年份:
    2002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纤维堆囊菌的多细胞形态发生及其与次级代谢相关性分析
  • 批准号:
    30070008
  • 批准年份:
    2000
  • 资助金额:
    1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纤维堆囊菌载体系统的构建及对Epothilone合成的分析
  • 批准号:
    39870003
  • 批准年份:
    1998
  • 资助金额:
    1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粘细菌资源的前期开发研究
  • 批准号:
    39570013
  • 批准年份:
    1995
  • 资助金额:
    11.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