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侏罗世延安组特厚煤层成因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402086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06.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As we know, coal seam was the product of peat paleo-bog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and many geological information was recorded during the coal-forming period, such as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ccommodation space changes, palaeoclimate evolution, etc. This research will select Binchang mineral district on southwestern of Ordos Basin as the region of interest, and analyze the anthracology, geochemistry,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features of special-thick coal seams of Yan’an Formation in Binchang mineral distri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ner hiatal surface (inorganic parting, “exposure” hiatal surface or oxidized parting, “drowning” hiatal surface or degradative non-oxidized organic parting), continuous genetic unit, coal facie patter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and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ic evolu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hiatal surface and various logging information will be analyzed,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the logging information recognition method. In order to dig out the geological information of coal facies evolution, accommodation space dynamic changes and palaeoclimate evolution implied within the special-thick coal seam, the coal macerals, stable carbon isotope, trace element and log information of special-thick coal seam will be analyzed, and the control factors and driving force mechanism that peat paleo-bog can develop and superimpose in same area will be unravelled. In view of the above, this project presents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hiatal surfaces and the continuous genetic units, in order to fundamentally elaborate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special-thick coal seams.
煤层是泥炭沼泽发育与演化的产物,其中记录了聚煤期的沉积环境、可容空间变化、古气候演化等地质信息。该项目拟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彬长矿区延安组特厚煤层的煤岩学、地球化学、层序地层学和岩相古地理学等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特厚煤层中不同类型间断面(非有机质段、暴露间断面/氧化界面、淹没间断面/降解-非氧化界面)、连续成因单元、成煤古环境、层序地层格架及岩相古地理演化等特征;同时,系统分析特厚煤层中各类间断面与多种测井信息之间的响应关系,建立各类间断面的测井信息判识方法;研究特厚煤层中煤岩显微组分、稳定碳同位素、微量元素和测井信息的特征,挖掘其中蕴含的可容空间动态变化、古气候演化等信息,剖析特厚煤层聚煤期泥炭沼泽在同一地区、多期发育与叠加的控制因素和驱动力机制。进而提出特厚煤层中不同类型间断面和连续成因单元发育的耦合关系,从本质上阐明特厚煤层复合体的成因机制。

结项摘要

煤层是泥炭沼泽发育与演化的产物,其中记录了聚煤期的沉积环境、沉积旋回、生产力条件、古气候特征及其演化等地质信息。本课题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彬长矿区延安组一段特厚煤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特厚煤层的宏观沉积特征,识别了特厚煤层内部的沉积间断面,建立了沉积间断面的综合判识方法;分析了特厚煤层内的煤相类型与垂向演化;建立了特厚煤层内部高精度的沉积旋回,分析了成煤期的古气候特征与演化等,建立了古气候旋回的综合判识方法,并查明了其驱动力机制;研究了特厚煤层中不同类型间断面和连续成因单元连续发育的耦合关系,建立了坳陷盆地特厚煤层典型的成因模式,从解释了坳陷盆地特厚煤层复合体的成因机制。此外,还初步研究了煤系某些共伴生矿产的聚集规律。本研究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煤地质学基础理论,同时为煤系多矿产精细勘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4)
专著数量(2)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2)
再论中国含煤岩系沉积学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5.013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沉积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邵龙义;王学天;鲁静;王东东;侯海海
  • 通讯作者:
    侯海海
陕北中鸡南部2号煤组赋存特征及沉积解释
  • DOI:
    10.13199/j.cnki.cst.2016.09.029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煤炭科学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明培;苗霖田;王东东;李静琴
  • 通讯作者:
    李静琴
鄂尔多斯盆地彬长矿区沉积体系及控气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煤层气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邵凯;李来新;王东东;马东民;张康顺;钱建峰
  • 通讯作者:
    钱建峰
Mechanisms of accumulation and coexistence of coal and oil shale in typical basins
典型盆地煤与油页岩成藏共存机制
  • DOI:
    10.1177/0144598716631663
  • 发表时间:
    2016-05-01
  • 期刊: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
  • 影响因子:
    2.7
  • 作者:
    Li, Zengxue;Li, Xiaojing;Wu, Xiaoyan
  • 通讯作者:
    Wu, Xiaoyan
超厚煤层成因机制研究进展
  • DOI:
    10.13225/j.cnki.jccs.2015.1353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煤炭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东东;邵龙义;刘海燕;邵凯;于得明;刘炳强
  • 通讯作者:
    刘炳强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琼东南盆地渐新统煤系_扇_辫状河三角洲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增学;宋广增;王东东;张功成;陈莹;吕大炜;刘海燕
  • 通讯作者:
    刘海燕
典型盆地煤与油页岩共生成矿物质及古气候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中国煤炭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真奉;刘海燕;王东东;冯婷婷
  • 通讯作者:
    冯婷婷
南京北郊 Osub3 /sub、 NOsub2 /sub和 SOsub2 /sub浓度变化及长/近距离输送的影响br / br class=Apple-interchange-newline /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环境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高晋辉;朱彬;王东东;王飞
  • 通讯作者:
    王飞
杂交元零能模式抑制的改进基本变形模式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固体力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灿辉;王东东;李同姗
  • 通讯作者:
    李同姗
IFOC感应电动机分岔混沌的单双时滞反馈控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电机与控制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东东;陆益民;张波
  • 通讯作者:
    张波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王东东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