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判断的中介变量研究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31460254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5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C0909.行为、决策与社会心理学
- 结题年份:2018
- 批准年份:2014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5-01-01 至2018-12-31
- 项目参与者:余欣欣; 莫秀锋; 韩振华; 韦义平; 袁书; 杨小君; 张羽璇;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Moral judgment is one of the hottest issues in psychological research nowadays. Haidt's (2001) intuitionist theory and Greene et al.'s (2001) dual processes theory of moral judgment emphasized the role of emotion in the moral judgment. Almost all researches in moral judgment wer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emotion, moral self, and cognitive style on moral judgment recently. However, there were increasingly results that could not be explained by the effects of emotion, moral self, and cognitive style. It is indicated that other influence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explaining the moral judgment. Need for harmavoidance probably is the core influence to moral judgment, that is to say, the mediator of other influences and moral judgment. Need for harmavoidance, proposed by Murry(1938), is one of the basic needs of human, and refers to the need for avoidance of physic,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harm, and functions automatically, which can influence the moral judgment. Adopting priming paradigm in social psychology, four experiments were proposed to study the mediation effect of the need for harmavoidance, in order to test the central mediator of the moral judgment.
道德判断是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其中,Haidt(2001)的社会直觉模型和Greene等(2001)的双加工理论都特别强调情绪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现在的道德判断研究几乎都在考察情绪、道德自我、认知方式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然而,不断出现一些用情绪、道德自我、认知方式无法解释的研究结果。这种情形显示,需要考虑影响道德判断的其他因素,以便整合已有研究,提出新的道德判断理论。本项目认为,避害需要是道德判断更根本、更核心的影响因素,或者说是其他因素(包括情绪、道德自我、认知方式)与道德判断之间的中介变量。避害需要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Murray, 1938),系指个体避免受到生理、心理、社会伤害的需要,它可以自动地对个体起作用,影响人们的道德判断。采用社会心理学中的启动范式,通过四项实验,考察避害需要在情绪、道德自我、认知方式与道德判断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避害需要是道德判断的中介。
结项摘要
道德判断是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其中,Haidt(2001)的社会直觉模型和Greene等(2001)的双加工理论都特别强调情绪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现在的道德判断研究几乎都在考察情绪、道德自我、认知方式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然而,不断出现一些用这些因素无法解释的研究结果,说明需要考虑影响道德判断的其他因素,以便整合已有研究,提出新的道德判断理论。本项目认为,避害需要可能是道德判断更根本、更核心的影响因素,是其他因素与道德判断之间的中介变量。本项目将避害需要扩展为个体避免受到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伤害的需要。在研究的过程中,结合道德判断领域的最新进展,本项目进一步认为道德判断的中介变量具有多样性,除了避害需要,还有其他新的中介变量,例如道德敏感性,等。据此,本项目在开展研究时,对研究方案有适当的调整。.具体地说,本项目考察了避害需要、情绪、认知方式及基于避害需要而考虑到的心理距离、时间、外语、道德知觉、酒精、反事实思维等因素对道德判断及道德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避害需要的中介效应并不稳定;情绪的中介效应也不稳定;认知方式能够极化道德判断;心理距离(包括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影响道德判断;时间(节假日与非节假日)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道德判断和避害需要;外语影响人们的道德判断和避害需要;道德知觉影响道德判断,道德敏感性在道德知觉和道德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酒精摄入影响人们的道德判断和避害需要;反事实思维影响道德判断和道德敏感性。.本项目的上述研究,较为全面地考察了有关变量与道德判断的关系,特别是可能的中介机制,对于道德判断的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具有启示意义和价值。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道德判断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 DOI:10.16088/j.issn.1001-6597.2017.04.015
- 发表时间:2017
- 期刊: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作者:李宏翰;温舒雯
- 通讯作者:温舒雯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时序信息提取机制的探索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心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李宏翰;黄希庭
- 通讯作者:黄希庭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