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态技术实现包虫病表面抗原受体特异性成像的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772008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2711.影像医学/核医学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Echinococcosis is one of zoonotic infectious diseases which had being under strongly controlled by our government. The key points for cure this disease rely on early diagnosis and real-time monitoring during chemotherapy process. Unfortunately, it was still very difficult for us to make early diagnosis as well as to evaluate the chemotherapy result. Therefore, it was urgent to explore new technologies either for early diagnosis or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ng treatment. Based on multimodality imaging and our previous significant finding of the specific surface antigen receptor(EPC1) of the echinococcosis. This study aims to set up a specific surface antigen receptor imaging indicating system. Rat model with 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 was created for testing those new tracers which including EPC1 antigen, coupling the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and magnetic bio-nano-particles, so as to build up multimodality imaging technology for detecting the specific surface antigen receptor expression system which integrated the MRI and fluorescence imaging for HAE. The rats, treated with albendazole, would be scanned by optical spectrum living image system and MRI to evaluate the chemotherapy changes. All of the above will be the experimental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exploring the growing features and early diagnosis in molecule level, as well as real-time evaluation after albendazole treatment.
包虫病是国家重点控制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实现对包虫病的早期筛查和治疗中的实时监测与评价,是根治包虫病的关键环节。时下对于包虫病早期诊断仍然困难,中晚期治疗效果评价仍然缺乏有效手段。因此,急需探索新的早期诊断技术和治疗实时监测与评价技术。本研究基于多模态影像学技术,在发现包虫病重组特异性抗原EPC1的基础之上,拟构建包虫病表面抗原受体特异性影像表达系统。拟选取接种成功的肝泡球蚴大鼠作为观察对象,以EPC1抗原偶联近红外荧光素标记行活体小动物光学成像,同时以EPC1偶联纳米磁珠为示踪基团行MRI检查,再针对服用阿苯达唑治疗的大鼠进行上述两种影像的动态实时评价,以期构建基于荧光显像和磁共振成像的多模态包虫病表面抗原受体特异性检测系统,揭示包虫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像变化规律,为包虫病早期影像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实时有效监测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验基础。

结项摘要

项目的背景:包虫病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西北地区的农牧区,严重危害农牧民的健康甚至生命,本研究试想实现肝包虫病抗原抗体相结合的特异性成像。.主要研究内容:1)包虫重组表面抗原蛋白 EPC1偶联纳米磁珠的化学构建与鉴定:应用相关化学构建的技术将包虫重组表面抗原蛋白 EPC1 偶联到纳米磁珠上,形成磁珠-包虫重组表面抗原蛋白 EPC1复合体。2)近红外荧光素偶联包虫重组表面抗原蛋白 EPC1 的化学构建与鉴定:应用相关化学构建的技术将近红外荧光素偶联到包虫重组表面抗原蛋白 EPC1上,形成荧光素-包虫重组表面抗原蛋白 EPC1 复合体。3)建立泡球蚴小鼠模型,超声监测造模成功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磁珠/荧光素,实验组以包虫表面抗原EPC1 蛋白偶联纳米磁珠/荧光素为示踪基团。4)用MRI和小动物光学成像仪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大鼠HAE病灶的特点,比较包虫重组表面抗体蛋白 EPC1特异性受体表达系统增敏效应。.重要结果及关键数据:1)动态光散射:羧基化Fe3O4纳米偶联EPC1抗体后的水动力尺寸,平均粒子直径Z-Average为 54.53 nm,通过光强分布占比计算的平均粒径Intensity为51.04 nm。2)羧基化 Fe3O4纳米颗粒偶联 EPC1抗体后的Zeta电位为-11.96 mV,表面羧基消耗用于偶联抗体,电位正移。3)将造膜成功的小鼠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0只小鼠,对照组注射SPION示踪剂、实验组注射SPION-EPC1复合体示踪剂,两组均进行小鼠肝内病灶核磁检测及显影差异分析,结果显示SPION-EPC1实验组在注射示踪剂后1h、4h两个时间点T2信号强度、病灶SNR值均有减低,而SPION对照组仅在注射示踪剂后1h时间点T2信号强度、病灶SNR值减低,4)将造膜成功的20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0只小鼠,对照组采用FITC荧光显影剂、实验组采用FITC-EPC1复合体荧光显影剂,结果显示复合体示踪剂,能够与肝泡状棘球蚴内的包虫重组表面EPC1抗体相结合,增加病灶的荧光显像。.科学意义:SPION-EPC1、FITC-EPC1能够实现包虫重组表面抗原抗体EPC1的靶向成像,增加小鼠病灶的荧光显影,较早发现更小病灶。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Feasibility analysis and study of an intrahepatic portal vein infection 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C57 mouse model
肝内门静脉感染肝泡包虫病C57小鼠模型的可行性分析与研究
  • DOI:
    10.3389/fvets.2022.994652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
  • 影响因子:
    3.2
  • 作者:
    Weili Tian;Wenchao Ji;Jun Li;Wenya Liu;Zhi Wen;Juan Wu
  • 通讯作者:
    Juan Wu
Cell-Membrane Biomimetic Indocyanine Green Liposomes for Phototheranostics of Echinococcosis
用于包虫病光治疗的细胞膜仿生吲哚菁绿脂质体
  • DOI:
    10.3390/bios12050311
  • 发表时间:
    2022-05-09
  • 期刊:
    biosensor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熊鑫鑫;李军;刘文亚
  • 通讯作者:
    刘文亚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小型猪早期肝泡状球蚴病模型能谱CT初步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岳征;刘文亚
  • 通讯作者:
    刘文亚
双源CT能量成像评估肝泡型包虫病血供分布:碘浓度定量与组织病理学相关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肖虎;李婷婷;刘辉;刘文亚
  • 通讯作者:
    刘文亚
肝泡状棘球蚴病边缘区域MR弥散加权成像与组织病理对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静;刘文亚;张魏;肖虎
  • 通讯作者:
    肖虎
基于SC分集的混合FSO/RF航空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激光与红外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文亚;赵尚弘;王翔
  • 通讯作者:
    王翔
肝泡型包虫病的钙化特点及其生物学活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华放射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叶帅;刘文亚
  • 通讯作者:
    刘文亚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刘文亚的其他基金

基于深度学习和影像组学的肝脏泡型包虫病影像分型及生物学活性评价
  • 批准号:
    81974263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5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影像学技术评价肝包虫病自体肝移植前后肝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 批准号:
    81460280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47.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多模态影像学对肝泡状棘球蚴病治疗后演变过程与适时中止服药的研究
  • 批准号:
    81260232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49.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肝泡球蚴病灶生物学边界的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 批准号:
    30960100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