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率密度SiC MESFETs器件与三维电热解析模型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61076072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3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F0404.半导体电子器件与集成
  • 结题年份:
    2013
  • 批准年份:
    2010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1-01-01 至2013-12-31

项目摘要

本课题研究面向宽禁带半导体SiC MESFETs固态微波功率器件所遇到的挑战,在深入研究器件热产生机理和模型的基础上,开展SiC 器件的电学和热学性能共同优化的设计方法研究。通过考虑各种材料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采用基尔霍夫变换的方法建立三维稳态电热耦合解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器件瞬态热过程进行建模,研究不同电应力下器件的三维瞬态热响应过程,为大栅宽器件的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同时进行P缓冲层漏电机理研究,提出研制高功率密度的图形化P缓冲层SiC MESFETs器件新结构。通过抑制P缓冲层漏电效应,改善高频特性,获得高输出功率密度的器件。开展高功率密度SiC MESFETs微波功率器件热效应建模和新结构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将为我国SiC核心固态微波功率器件的实用化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对我国国防装备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结项摘要

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材料与传统半导体材料Si、GaAs相比,具有输出功率高、耐高温、抗辐照等特点,能满足下一代电子装备对微波功率器件更大功率、更小体积和更恶劣条件下工作的要求,可以广泛应用于固态微波通讯系统与民用无线基站、高清晰度电视发射机等。. 本项目针对目前大栅宽SiC MESFETs器件实用化过程中所遇到的热效应严重衰退微波功率的可靠性问题,在深入研究大功率SiC MESFETs器件产热和散热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器件热学特性和电学特性的耦合过程、数值分析以及器件红外温度测试等手段,采用拉普拉斯和基尔霍夫变换等数学处理方法,建立了大栅宽SiC MESFETs微波功率器件电特性和热特性相互耦合影响的三维电热解析模型。该模型克服了通过求解载流子和声子输运特性进行半导体器件电-热自洽分析和模拟需要漫长计算时间和宽禁带半导体材料计算不收敛问题,实现了高效、准确的大栅宽SiC微波功率器件的电-热耦合分析和器件结构热设计。利用上述模型,开展了大栅宽SiC MESFETs器件电学和热学性能共同优化的设计研究。通过对多栅指器件进行不均匀栅指间距设计,使得整个芯片的热分布均匀一致,从而比优化前器件结构降低结温10℃以上。.同时本项目开展了SiC MESFETs器件的P缓冲层(P-buffer)漏电效应研究,提出了多凹栅、阶梯状P缓冲层以及双P型缓冲层的器件新结构。通过栅工程技术和图形化P缓冲层技术的应用,调制了器件表面电场分布、抑制了沟道电子注入缓冲层的漏电效应以及短沟道效应和漏极势垒降低效应,从而显著改善器件频率和击穿特性。在所建立的电热模型和新结构的指导下,通过流片实验完成了双P型缓冲层和多凹栅SiC MESFETs器件新结构的验证研究。在3.1GHz下,双P型缓冲层结构具有94W的脉冲输出功率,而传统结构只有80W输出功率。研制的250μm栅宽的多凹栅SiC MESFETs器件在2GHz下,脉冲输出功率密度达到8.9W/mm,是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值。.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功率密度SiC MESFETs器件三维热效应、P缓冲层漏电效应的机理与模型以及热分布与器件偏置条件、物理结构以及栅几何尺寸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有效提高了器件微波功率特性,为我国SiC核心固态微波功率器件的自主实用化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1)
专利数量(1)
High-power density SiC MESFETs with multi-recess gate
具有多凹槽栅极的高功率密度 SiC MESFET
  • DOI:
    10.1049/el.2011.0048
  • 发表时间:
    2011-04
  • 期刊:
    Electronics Letters
  • 影响因子:
    1.1
  • 作者:
    Deng, X. C.;Li, L.;Zhang, B.;Mo, J. H.;Wang, Y.;Wang, Y.;Li, Z. J.
  • 通讯作者:
    Li, Z. J.
High voltage SiC JBS diodes with multiple zone junction termination extension using single etching step
使用单一蚀刻步骤具有多区域结端接扩展的高压 SiC JBS 二极管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 影响因子:
    --
  • 作者:
    Xiao Chuan Deng;Cheng Yuan Rao;Jin Wei;Hua Ping Jiang;Miao Miao Chen;Xiang Dong Wang;Bo Zhang
  • 通讯作者:
    Bo Zhang
High-power SiC MESFET using a dual p-buffer layer for an S-band power amplifier
使用双 p 缓冲层的高功率 SiC MESFET 用于 S 波段功率放大器
  • DOI:
    10.1088/1674-1056/22/1/017302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CHINESE PHYSICS B
  • 影响因子:
    1.7
  • 作者:
    Deng Xiao-Chuan;Sun He;Rao Cheng-Yuan;Zhang Bo
  • 通讯作者:
    Zhang Bo
1.2 kV碳化硅JBS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昊;杨霏;邓小川;冯志红;张有润;饶成元
  • 通讯作者:
    饶成元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柱坐标系抛物方程的太赫兹目标RCS计算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邓小川;廖成;张东民;周亮;冯菊
  • 通讯作者:
    冯菊
基于抛物方程的海陆环境信号时延与到达角估计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强激光与粒子束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东民;廖成;邓小川;冯菊
  • 通讯作者:
    冯菊
青海盐湖锂资源开发现状及对提锂产业发展建议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盐湖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邓小川
  • 通讯作者:
    邓小川
基于柱坐标系抛物方程和矩量法的电波传播混合算法
  • DOI:
    10.11884/hplpb202032.190450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强激光与粒子束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祥;熊祥正;廖成;邓小川
  • 通讯作者:
    邓小川
基于SSFT-PE表面粗糙隧道电波传播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通信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吉熙;廖成;张东民;邓小川;冯菊
  • 通讯作者:
    冯菊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邓小川的其他基金

瞬态极端应力下高功率SiC MOSFET时空演化损伤机理与加固技术
  • 批准号:
    62334004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219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SiC IGBT三维多沟道电荷调制增强新结构与模型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59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高温SiC DMOS器件电热物理场耦合模型与加固新结构研究
  • 批准号:
    61674026
  • 批准年份:
    2016
  •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