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短小症患者致病相关基因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27315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3010.非传染病流行病学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A new special skeleton disease was discovered by the applicant in Nu River basin of Tibet Province. On-site research and partly laboratory work have been conducted 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Clinical symptom and physical signs of the patients were detailed recorded. Environment and related factors in epidemiological were also investigated. Pedigree investigation and food, drinking water, heavy metal and mycotoxins detection were also completed. 42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genomic DNA of all samples was extracted. Research shows that humerus microsomia syndrome belongs to autosomal recessive inherited disease.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solate the virulence gene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positional candidate cloning method. This research consists of three steps. The first step is to find and collect the big pedigree. The second step is to locate candidate virulence genes region using whole genome scan to the family members. The last step is to select the candidate genes which are related to pathological process or involving tissue expression in diseases. These genes are identified whether they are virulence genes by mutation analysis. The virulence gene or gene mutation of humerus microsomia syndrome can be identified with the completion of this project, which will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disease and will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in human normal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and in particular bone dysplasia disease through the function analysis of virulence genes and related genes.
申请者在西藏怒江流域发现了一种新的特殊骨骼发育不良疾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业已进行了详细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部分实验室工作。包括对该病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体格检查,环境及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遗传家系的调查以及粮食、饮水重金属和真菌毒素的检测分析,并采集了42份血液样本,目前已全部提取了DNA。研究表明肱骨短小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拟采用定位候选克隆的方法来分离肱骨短小症的致病基因。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发现和收集大家系;采用全基因组扫查方法定位致病基因候选区域;从致病基因候选区域选择与疾病病理过程相关或在疾病累及组织中表达的基因作为候选基因,通过突变分析确实是否为致病基因。该课题的完成,可确认肱骨短小症患者致病基因或突变基因,深化对该病发生机制的认识,且可通过该致病基因及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了解在人类正常发育过程以及在特殊骨发育不良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结项摘要

摘要: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为在西藏昌都地区发现了一种新的骨发育不良疾病——“肱骨短小症”。主要工作是在前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致病基因的筛选和鉴定。研究内容和结论为:.1.进行了详细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获得了“肱骨短小症”的“三间分布”数据资料。.2.采集了“肱骨短小症”患者和病区对照者的血液样本,同时在非病区(林芝)和山东省采集了对照人群的血液样本,进行了两次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3.对全基因组的测序结果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对相关基因进行了筛选和验证,否定了“肱骨短小症”是遗传性骨病的可能性。.4.确认本病为“大骨节病的一个新的临床亚型”,填补了160多年来对大骨节病的诊断空白,使我们对骨病的认识更加深化,增加了人类对骨病的知识积累,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5.本病虽不是特殊的遗传性骨病,但其临床表现确与“经典”大骨节病患者的临床体征有巨大差异,我们进行了“肱骨短小症”与“大骨节病”的类比研究,确认了“肱骨短小症”的特异性临床表现和病变特征。.6.新亚型的发现具有以下流行病学意义:(1)填补了大骨节病诊断的空白:大骨节病研究至今已经160多年了,但从没有人报告过这一特殊临床表现的亚型的存在;(2)对病情程度不同的理解进一步加深;(3)与大骨节病流行特征相吻合;(4)与机体生长发育阶段相吻合;(5)对病情监测及现场防治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6)为病因研究提供了线索。.7.在课题进行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以下计划外的三项工作:(1)进行了紫外线对上皮细胞损伤的研究;(2)证实西藏大骨节病病区骨病构成复杂,多种骨病并存。新发现了三种少见的骨病患者,分别为“多发性骨疣”、“跖骨短小症”、“干骺端骨发育障碍”等骨发育障碍疾病;(3)证实青藏高原大骨节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内地患者有本质不同。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3)
专利数量(0)
肱骨短小症患者临床体征与骨骼X线改变特征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龚弘强;侯海峰;李宝华;焦凤萍
  • 通讯作者:
    焦凤萍
西藏病区发现儿童III度大骨节病1例报告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龚弘强;赵生成;德吉央宗;李群伟
  • 通讯作者:
    李群伟
中波紫外线对人永生化表皮细胞损伤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公共卫生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建宝;侯海峰;刘亚奇;李群伟
  • 通讯作者:
    李群伟
肱骨短小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侯海峰;李宝华;范冬艳;何伟
  • 通讯作者:
    何伟
干骺端骨发育障碍一例报告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边巴次仁;李宝华;龚红强;邓阳
  • 通讯作者:
    邓阳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低信噪比条件下基于随机共振的感知方法与性能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电子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高锐;李赞;吴利平;李群伟;齐佩汉
  • 通讯作者:
    齐佩汉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