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塬沟壑区绿水的水文过程及其对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771259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09.基础土壤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Green water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water to maintain the rainfed agriculture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 water use in the gully reg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which is the effective evaporation of plant growth is the productive green wa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estation measures in the region by increasing the forest vegetation coverage, reducing runoff and evaporation, increasing transpiration and inland water cycle, which is the practice of transferring precipitation to the green water. But only in the basis of conversion precipitation into blue and green water, further research of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 and the separation of the green water, which can be improved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green water. At present the green water research cannot very good separate the effective evaporation, that is, the productive green water 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and the response mechanism of green water on climate change and land use is shortage. The project is based on the typical small watershed in the gully region of Loess Plateau, by the field monitoring, combined with the historical data, using the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green water in gully reg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will be researched and isolated the productive green water, the response mechanism of green water on climate change and land use in the gully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will be revealed, which can be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achieving the maximum precipitation transfer to productive green water and water vapor cycle, determining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green water potential and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green water resources, exploring the reasonabl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 the green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绿水是维持黄土高塬沟壑区雨养农业和陆生生态系统用水的重要水源,其中植物生长的有效蒸发是生产性绿水。该区域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就是通过增加森林植被的覆盖率,减少洪水径流和蒸发,增加蒸腾和内陆水汽循环,增加降水向绿水转移的实践。但只有在降水转化为蓝绿水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绿水的水文过程及分离研究,才有利于提高绿水的利用效率。目前关于绿水的水文过程,以及绿水对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共同作用下的响应机理研究不够。项目以黄土高塬沟壑区的典型小流域为例,在野外定点监测的基础上,结合历史遥感数据,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黄土高塬沟壑区绿水的水文过程并进行生产性绿水的分离,揭示绿水对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的响应机理,为黄土高塬沟壑区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降水向生产性绿水转移和水汽循环、确定通过水汽转换提高绿水利用的潜力以及保障未来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寻求基于绿水资源承载力的植被合理恢复与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结项摘要

绿水是维持黄土高塬沟壑区陆生生态系统用水的重要水源。“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显著改变了黄土高塬沟壑区的水文情势,增强区域土壤-植物-大气间垂直水分交换,加速了降水向绿水的转化,这对该区域内的生态系统恢复无疑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由于对植物生长的有效蒸发为生产性绿水,因此,需要准确描述绿水的水文过程,实现绿水的分离,才能提高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雨养农业健康发展和陆生生态系统的恢复质量。在变化环境作用下,黄土高塬沟壑区绿水的变化将更加复杂,因此,揭示变化环境下绿水的响应机理,也是保证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项目选取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流域和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野外现场监测、测定和历史资料(水文、气象资料、土地利用等资料)为基础,建立了绿水分离评估方法以及不同尺度绿水循环过程模拟模型,系统评价了绿水要素评估方法、实现了绿水流的分离评价,阐明了绿水对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并对未来绿水变化情况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水量平衡法、微气象学法、土壤储水亏缺法等可分别应用于绿水总量、绿水流及绿水储存的评估;建立的Hydrus、MIKE SHE模型可用于微域、流域尺度绿水循环过程的模拟。在微域尺度,生产、非生产性绿水均与生长季内降雨成极显著线性关系,且气候变化对生产性绿水的影响程度大于非生产性绿水。MIKE SHE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对绿水变化的贡献率达到71.5%,表明气候变化是流域尺度绿水变化的主要原因。预测结果表明,未来的绿水资源量能够大体上维持草地和耕地的植被正常生长(主要会在4-6月份发生缺水),但不能满足林地植被正常生长的需水要求。项目研究成果为提高黄土沟壑区绿水利用的潜力以及保障未来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寻求基于绿水资源承载力的植被合理恢复与管理模式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1)
专利数量(0)
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径流变化趋势及归因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水土保持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陇;宋孝玉;李蓝君;张玲;刘雨;李怀有;李垚林
  • 通讯作者:
    李垚林
黄土高塬沟壑区绿水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分析
  • DOI:
    10.12118/j.issn.1000-6060.2021.03.22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干旱区地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绍娜;宋孝玉;李蓝君;李怀有;李垚林
  • 通讯作者:
    李垚林
砚瓦川流域河川基流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夏 露;毕如田;宋孝玉;吕春娟;马耘秀;李怀有
  • 通讯作者:
    李怀有
Effects of rock fragment cover on hydrological processes under rainfall simulation in a semi-arid region of China
中国半干旱地区降雨模拟下碎石覆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 DOI:
    10.1002/hyp.11455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HYDROLOGICAL PROCESSES
  • 影响因子:
    3.2
  • 作者:
    Xia Lu;Song Xiaoyu;Fu Na;Cui Shengyu;Li Lanjun;Li Huaiyou;Li Yaolin
  • 通讯作者:
    Li Yaolin
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草地小流域水沙特征对不同雨型的响应
  • DOI:
    10.13448/j.cnki.jalre.2020.247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志旭;宋孝玉;李蓝君;张玲;李怀有
  • 通讯作者:
    李怀有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流域1966-201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桑非凡;宋孝玉
  • 通讯作者:
    宋孝玉
The Soil Water Balance of Runoff Plot Forestlands in Nanxiaohegou Basin
南小河沟盆地径流样地林地土壤水平衡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Journal of Food, Agriculture & Environment-JFAE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宋孝玉
  • 通讯作者:
    宋孝玉
新乡市近60年降水序列变化规律及干旱预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夏露;宋孝玉
  • 通讯作者:
    宋孝玉
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水分入渗模型适用性探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灌溉排水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桑非凡;宋孝玉
  • 通讯作者:
    宋孝玉
夹砂层土体构型毛管水上升的实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史文娟;汪志荣;沈冰;宋孝玉
  • 通讯作者:
    宋孝玉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宋孝玉的其他基金

渭北旱塬不同种植结构农田绿水的形成、转化机理及水文生态响应研究
  • 批准号:
    41171034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6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