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房游离壁切口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270254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0204.心电活动异常与心律失常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The incision of the right atrial free wall (RAFW) is a routine access to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or acquired heart disease. Incisional scar related atrial tachycardia (AT)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after surgery. Previ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most of these ATs were macro-reentrant tachycardias and their slow conduction area often located in the critical isthmus between the surgical scars and the tricuspid annulus (TA). However, the arrhythmogenecity of such incision and whether it is preventable remains unknown.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make animal models recapitulating the different conventional surgical incisions and the modified incision and thus to test the electric property and the histological changes of the isthmus between incisional line and the TA. The low voltage area of RAFW,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the local refractory period of the isthmus will be also checked based on 3-D mapping. After these electrical tests, programme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will be delivered to induce AT. Detailed 3-D activation map of the RA will be created by obtaining contact bipolar electrograms (150-200 points) during AT, the reentrant circuit and the key isthmus will also be analyzed. The histological changes of the surrounding tissue will be examined by HE staining, Masson staining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arrhythmogenecity of the surgical incisional line on the RAFW will be demonstrated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eventable incisional line will be verified in the study.The study results might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to prevent post procedural ATs of surgical incisions on the RAFW.
经右房游离壁切口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或获得性心脏病的常规术式,术后部分患者易并发快速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临床研究发现该心律失常的发生多与切口直接或间接相关,但很难解释为何此类心律失常仅发生于约5-10%的术后患者而非所有患者。发生该心律失常的病理基础相对明确,但其致心律失常的电学基础了解甚少,相应预防策略的研究更是罕见。本研究根据切口与三尖瓣环的距离,模拟不同的右房游离壁外科切口及新型改良切口制备动物模型。在窦律和起搏下,利用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确定右房游离壁的低电压区,明确切口与三尖瓣环的相对位置并测量切口与三尖瓣环之间组织的传导速度及有效不应期。分别从高位右房及冠状窦口进行程序电刺激,观察房速诱发比例和诱发房速的周长,并在房速状态下构建右房三维电解剖激动模型,分析缓慢传导区的位置以及折返径路。应用HE染色、Masson染色和电镜检查等手段分析右心房游离壁不同切口周边组织的组织学改变。

结项摘要

经右房游离壁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及获得性心脏病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发作时,不仅出现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因房速持续发作伴快速心室率,恶化或加重心功能不全。此外,房速发作伴1:1房室传导,可导致急性血流动力学紊乱,患者可出现先兆晕厥、晕厥或猝死。研究发现,药物治疗常常不能有效控制此类房速的心室率。因此,迫切需要系统地研究这种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从源头上预防或减少这种心律失常的发生。我们研究了右房游离壁外科切口致心律失常作用的电生理及组织学基础,并验证改良的右房切口(将切口扩展至三尖瓣环和下腔静脉)是否可以预防外科术后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所有30头试验猪造模后饲养8周,再次全麻下开胸,穿刺股静脉后通过标测电极导管于右心耳内行程序刺激诱发房性心律失常,记录其电生理学参数。如可诱发持续性外科术后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则于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导航下行心动过速的激动标测及拖带标测。并于不同起搏周长下测试各模型通道的传导特性。记录切口相关心房组织的组织学特征。 结果 宽通道组及窄通道组均有试验猪可被诱发持续性外科术后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并完成标测(A组1/6,16.7%;B组5/12,41.7%),但封闭通道组及假手术组试验猪均未能诱发心律失常(P=0.087)。以20ms跨度行周长递减的心房起搏(350~270ms),各组跨越20mm长手术切口至三尖瓣环间通道的传导时间分别为:B组5mm通道为29.2±2.2ms,10mm通道为31.0±4.2ms,A组15mm通道为26.0±1.9ms,D组假手术组为17.0±1.4ms(P=0.017)。与传导特性相关的组织学结果可见,手术切口与三尖瓣环或下腔静脉间的通道越宽,其中的心房肌组织越健康。在C组(改良切口)中,两侧通道均被致密疤痕所替代并造成完全传导阻滞。手术切口与三尖瓣环或下腔静脉间的通道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通道的宽度决定了其传导特性。结果证实改良的右房切口(将右房游离壁切口延伸至TA及IVC)可预防外科术后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Prevention of postsurgical atrial tachycardia with a modified right atrial free wall incision.
通过改良右心房游离壁切口预防术后房性心动过速。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Heart Rhythm
  • 影响因子:
    5.5
  • 作者:
    Li; Mingfang;Gu; Kai;Shao; Yongfeng;Chen; Minglong
  • 通讯作者:
    Minglo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室肌细胞钾离子通道Ito Kv4.2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曹明勇;沈文志;翟立上;曹克将;陈明龙;居维竹;陈红武;杨兵;王德国;张凤祥
  • 通讯作者:
    张凤祥
碎裂QRS波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秀娟;杨兵;王静;陈明龙;张凤祥;居维竹;陈红武;王本琪;丰尚鹏;丁祥伟;曹克将
  • 通讯作者:
    曹克将
脂联素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房肌细胞肥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谷凌云;郦明芳;曹腾威;杨兵;曹克将;陈明龙
  • 通讯作者:
    陈明龙
Reverse dedifferentiation of atrial cardiomyocytes after restoration of sinus rhythm from atrial fibrillation in goats
山羊心房颤动恢复窦性心律后心房心肌细胞的逆去分化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Journal of Geriantric Cardiology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红武;徐东杰;居维竹;曹克将;杨兵;陈椿;张凤祥;陈明龙
  • 通讯作者:
    陈明龙
50例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患者PKP2基因检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本琪;周秀娟;杨兵;王静;王薇;丰尚鹏;李丹丹;宋华连;陈红武;陈明龙;曹克将
  • 通讯作者:
    曹克将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陈明龙的其他基金

MYH6 p.D629N突变引起肌球蛋白功能构象失调导致心肌铁死亡在原发性心房心肌病中的致病作用与机制研究
  • 批准号:
    82070343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5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内质网应激在房颤伴发的细胞凋亡中作用及调节机制的研究
  • 批准号:
    81470455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7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PAK1/PP2A通路在衰老致房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批准号:
    81070156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3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缺氧/氧再灌注诱导心肌细胞衰老的机制和干预研究
  • 批准号:
    30671073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2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